血防记忆·红色传承
学院凌云队红色走读
中国血防纪念馆
全省高校“红色走读”竞赛活动
学院获奖作品展播③
血防精神经过岁月洗礼不褪色
历久弥新绽放新时代璀璨光芒
南丁格尔曾说
“碾碎泪水击溃放弃,
是人类唯一的行走方式。”
60余年前,血魔肆虐赣鄱大地
白衣战士前赴后继抗击病症
我们江西卫院凌云队
作为他们的继承者
终于能实地走读“中国血防纪念馆”
寻访那段红色记忆
瞻仰先辈事迹、感悟血防精神
·
★追忆血防记忆★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在中国,曾经有一种流传久远的灾难。被称为“瘟神”、别称“蛊”。这些传染源实际上就是血吸虫卵。
我国南部和长江沿岸十二个省市深受其害,广大农村凄凉萧条、劳动人民处境悲惨。患血吸虫病者轻则丧失劳动能力、重则死亡,妇女不能生育。
而使得疫区人民患上血吸虫病,饱受疾苦的最大帮凶,就是这些即无观赏,又无食用价值的小小“钉螺”。它们,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
在江西省余江县就流传着这样一首首民谣
身无三尺长,脸上干又黄。
人在门槛里,肚子出了房。
毛主席在后记中说到:就血吸虫所毁灭我们的生命而言,远强于过去打过我们的任何一个或者几个帝国主义。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党中央十分关心血吸虫的防治工作,毛主席发出了“全党动员,全民动员,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掀起了“送瘟神”高潮!
医务工作者们打破常规,大胆采用新法治疗。没有药品,用土办法;病床不够,就化整为零;深入社、队、组、户进行治疗……
他们抱着“愿以一人脏,换来万人香。”的觉悟查病、粪检,常年与脏、臭作斗争,认真完成从粪便收集、淘洗、沉渣、涂片到孵化观测等每一个过程。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余江人民不屈服于命运,经过两年苦战,消灭了传染血吸虫病的祸根——钉螺。”
树起了全国防疫战线“第一面红旗”用双手创造了“人定胜天”的奇迹。孕育了“战天斗地、敢为人先,不达目地决不罢休”的伟大血防精神。
·
★传承血防精神★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在参观完中国血防纪念馆之后,我们又来到了余江血防战役策源地平定乡蓝田宋家村。
村子里,白墙黛瓦、溪水潺潺、绿影婆娑、芬芳绽放……丰碑广场、送瘟神景墙、银锄广场、感恩广场,每一处都记录了当年余江人民为消灭血吸虫病的壮美历程,一草一木都烙印着血防精神。
伴随新中国成长的步履,今天的蓝田村已凤凰涅槃,是一幅如画般欣欣向荣的新农村美景。
回首60多年中国血防路,我们不能忘记,血防战役的先行者、领路人,他们在江西这红土地上,我国公共卫生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血防战役中,先辈们“我愿一人脏,换来万人香”;新冠疫情当前,我们也“毫不退缩,勇敢逆行”。
白衣执甲,勇担使命,不负韶华,拼搏向前。
以实际行动,回复习近平总书记对医学生的嘱托。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与祖国共命运,同成长。”
“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稿源丨凌云队
编辑丨刘蕴芬程渔刘勇强
审核丨万云辉
终审丨冀鹰
点击文字查看往期精选《红光照前行》(微电影泪目)!学院参加全省“红色走读”竞赛活动获一等奖作品①
《追寻》井冈翠竹林的红色故事!学院参加全省“红色走读”竞赛活动获一等奖作品②
教育电视台专访
党委书记潘星星谈学院职业教育
精彩!学院“抗疫前线写初心·迎难而上书使命”主题演讲比赛
昂首阔步健步走精神抖擞享健康!
匠心筑梦绽芳华·学院开展年职业教育活动周线下展示活动
为冠军加冕!第十六届运动会圆满落幕
我院学生在年全省护理技能竞赛中获佳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