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暴雨倾盆,河湖水位猛涨……近期国家防总启动防汛应急响应,湖南、安徽、江西等长江中下游省份,打响了防汛抗洪大会战。巡堤除险、救护群众、转运物资……防汛抗洪往往是一场持久战,参战者需要较长时间保持充沛的体力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记者多年来采访到不少一线抗洪人员,发现他们在实践中摸索出穿“大套靴”、带“小物件”、用“土办法”、洗“懒汉衣”等招数,简单易学,却大有用处。
穿“大套靴”
抗洪抢险,经常需要蹚水、踩泥。一位有30多年防汛经验的“老水利”,总是提醒大家要穿好“大套靴”(塑料高筒雨靴),将长裤管扎入靴筒。
“老水利”说,抗洪抢险现场的河沟湖汊、荒草丛,这些地方存在感染血吸虫病等风险。即使不是血吸虫病高发区,洪涝灾区积水中,可能混杂着垃圾、粪便等物。腿、脚上如果有伤口,或者在蹚水行进中受伤,很容易因为细菌入侵引发疾病,轻则肿痛难忍,重则引起发热等症状,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年7月,在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的大堤上,防汛工作人员和群众穿着“大套靴”、打着“小手电”在夜晚巡堤查险。新华社记者陈泽国摄
带“小物件”
在抗洪抢险一线,“护堤人”需要长时间在大堤上日夜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