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螺与血吸虫了解危害与预防方法

全球范围内,血吸虫感染人数估计高达2.4亿,这一数字仅次于结核病,成为影响人口劳动力的重要因素。我国亦是血吸虫病危害的严重国家之一,受威胁人口数量高达亿,其中以日本血吸虫为主。这种血吸虫的感染性极强,钉螺是其唯一的中间宿主。一旦感染,初期会出现急性症状,长期则会导致慢性消耗,使患者逐渐消瘦、便血,并可能引发肝脾肿大和腹部积水,俗称“大肚子病”。更严重的是,血吸虫还可能异位寄生于肺、脑等器官,引发一系列严重疾病。预防血吸虫病的最佳方法是避免接触可能存在钉螺的环境水体,并采取全面的防护措施,同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报告。

实例分析

在东汉末年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后,曹操在给孙权的信中坦言:“昔赤壁之役,遭离疫气,烧船自还,以避恶地,非周瑜水军所能抑挫也。”他解释道,船只的焚毁并非周瑜水军的战功,而是因为遭遇了致命的瘟疫,他无奈之下做出的决策。这场战役也揭示了血吸虫病在历史上的严重性,它不仅影响了战争的走向,更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曹军的“水土不服”问题,很有可能是因为北方士兵在南方遭遇了血吸虫的感染,而最有可能的是日本血吸虫。这种血吸虫在年由日本寄生虫学专家桂田富士郎命名。初次感染后,患者通常会表现出急性症状,如发热、腹胀和腹泻等,这与曹军的情况相吻合。相比之下,长期生活在疫区的东吴军队,由于从小就接触这种疾病,可能已经获得了免疫力,或者病情已经转为慢性,因此即使再次感染也不会出现明显的急性症状,从而不会影响其战斗力。此外,血吸虫病对全球范围内的威胁也不容忽视。这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感染了近7亿人,其中近2.4亿人受到严重威胁。在人口劳动力丧失方面,血吸虫病的影响仅次于结核病,远高于疟疾和麻疹。我国是其中受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受威胁人群高达亿。我国的确诊感染病例可以追溯到至少年前的西汉时代,可见其历史之久远。日本血吸虫的感染性极强,当其存在于水中时,尾蚴仅需0秒便能穿透人的皮肤,进而侵入血液系统。除了导致初次感染时的急性症状外,这种血吸虫还会引发慢性消耗,使患者逐渐消瘦并出现便血。同时,它也可能造成肝脾肿大和腹部积水,即所谓的“大肚子病”。更严重的是,血吸虫还可能异位寄生于肺、脑等器官,从而引发一系列相关疾病。日本血吸虫的传播途径是通过钉螺这一中间宿主,而非人传人。钉螺,这种微小的淡水螺类,广泛分布于江湖洲滩、河沟两岸等潮湿且食物丰富的环境中。其独特的圆锥形外观,长度通常不超过cm,宽度不超过4mm,使得它们成为血吸虫传播的关键环节。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即℃,钉螺会进入产卵盛期,通常集中在45月。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大钉螺,实际上名为锥螺,属于海洋贝类,与血吸虫的传播无关。

那么,如何有效预防日本血吸虫病的传播呢?关键在于避免与钉螺的接触。居民在江边休闲时应远离江水,不在长江和通江河道游泳或戏水,特别是在有警示标牌的区域。若因生产或生活需要涉水,务必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手套、穿上胶靴、涂抹防护油膏等,以防止皮肤直接接触水体。此外,一旦市民接触了可疑水体,并出现发烧等症状,应立即前医院进行检查,并主动告知医生相关疫水接触史,以确保及时发现并治疗。

尽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血吸虫病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该疾病仍未被完全消灭。在一些地区,血吸虫病仍会反复出现,因此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xuexichongbing.com/nxxxcb/119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