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血防专家提醒您,洪涝过后一定要预防

受数日暴雨袭击的影响,

我市多地出现洪涝、河流水位迅涨等灾情。

而水灾过后,容易导致传染病流行。

这些血吸虫病预防控制知识你得了解!!

夏季雨情、汛情不断,洪涝灾害为血吸虫病的流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洪水造成传染源和钉螺扩散,在抗洪救灾和生产生活中,人畜更容易接触疫水,可能造成血吸虫病感染,因此在抗洪抢险和洪灾后必须加强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

什么是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因被感染的人、牛或其他哺乳动物体内的血吸虫卵随粪便排出进入河水,虫卵在水中孵化成毛蚴;毛蚴在钉螺体内发育、繁殖成尾蚴;尾蚴离开钉螺后在浅表的水面下活动,遇到人或哺乳动物的皮肤便钻入体内,使人或动物感染血吸虫病。

发病人群有哪些?

4~10月是血吸虫病的感染季节,在抗洪救灾中,救灾部队、机关干部、居民等救灾人群因抗洪救灾、抢收农作物、捕捞物资及游泳洗手等接触疫水而易集体感染。

主要症状是什么?

接触疫水后1至2天内,有的人接触部位的皮肤出现点状红色丘疹,奇痒,可能是尾蚴性皮炎。2周后或最快1周后出现急性血吸虫病症状如发热,肝脏肿大,并伴有压痛,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等。感染较重或反复感染者可出现脾肿大,若不及时治疗,可迅速出现消瘦、贫血、营养性水肿和腹水症状,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怎样预防?

1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不要接触含有钉螺的自然水体,若因生产生活必须接触自然水体,必须穿筒靴、戴手套,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2发现病人,积极治疗,以消灭传染源

凡洪灾期间可能接触疫水的灾区群众和参加抗洪救灾的所有人员,一旦出现发热、腹痛、腹泻、肝脏肿大等症状要及时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市血防所检查和治疗;其他同时接触者,虽然无症状也应在1个月后进行血吸虫病检查,及时发现感染者。

3加强灭螺,阻断传播

钉螺是血吸虫病传播的唯一中间宿主,洪涝灾害易造成钉螺的扩散蔓延。因此,灾后应对扩散到生产、生活区的钉螺实施药物灭螺,同时结合改造有螺环境,对水毁鱼池及灭螺工程进行修复。

4管理粪便,切断传播

粪便管理是防止血吸虫卵污染有螺环境,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重要措施。洪灾期间,环境卫生状况恶化,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应及时建立临时厕所并搭棚加盖,防止雨水冲洗外溢,禁止直接将粪便倒入水中,另外要加强对家畜粪便的管理。对病人、病畜的粪便进行灭卵处理,方法为50公斤粪便加尿素克拌匀,储存1天以上。

5安全用水,保障健康

洪涝灾害期间,严格饮用水源的选择与保护十分重要。在洪涝区,应在上游无螺水域选择饮用水取水点;在内涝区,应划出水质污染较少的无螺水域作为饮用水取水点,同时教育当地居民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饮用水,杀死尾蚴与消毒后方可使用。方法为每50公斤水加漂白精0.5克或漂白粉1克,30分钟后方可饮用。

6预防性服药

凡洪灾期间可能接触疫水的灾区群众和参加抗洪救灾的所有人员,在接触疫水4-5周后,经询诊无服药禁忌症后,采用吡喹酮治疗,成人总剂量60mg/Kg,儿童体重不足30Kg者总剂量可加至70mg/Kg,2日疗法,每日2-3次餐间服用。体重超过60Kg者不再增加剂量,仍按60Kg计算;也可采用1日疗法,总剂量40mg/Kg,1次顿服。

(供稿:绵竹市血吸虫病防治所)

绵竹卫生计生

赞赏

长按







































西宁治疗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科学大讲堂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xuexichongbing.com/nxxxcb/3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