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推荐7个补血良方。临床效果超级好,可以试试。
凡是以补血养血的药物组合,用以治疗血虚病证的方剂,统称为补血剂。
此类方剂,适用于头晕、眼花,面色?白无泽;唇色淡,爪甲枯瘪;心悸,失眠;大便干燥;妇女经水愆期,量少色淡;脉细数或细涩,舌质淡红,苔滑少津等证。
本类方,多以熟地、当归、芍药、阿胶等品为主要组成部分,代表方如四物汤、归脾汤、当归补血汤等。
—1—
四物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当归去芦,酒浸炒(10g)
川芎(8g)、白芍(12g)
熟干地黄酒洒蒸(熟地黄已有成品,干地黄,即生地黄晒干,用12g)各等分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热服,空心食前。若妊娠胎动不安,下血不止者,加艾十叶、阿胶一片,同煎如前法。
或血脏虚冷,崩漏,去血过多,亦加胶、艾煎(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一剂煎三次,早、午、晚空腹时服)。
补血调血。
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脐腹疼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时发疼痛。妊娠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
本方是补血调经的主方,它是从《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篇》中的芎归胶艾汤去阿胶、艾叶、甘草而成。对诸种血虚证,均以本方为基础随证化裁。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若冲脉虚损,则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经期推迟。
再加下焦寒滞,则小腹作痛。若脾虚而不摄血,肾虚而冲任不固,则崩中漏下等证亦可相继发生。
又或肝寒血滞,血行不畅而瘀停,可兼现癥块硬结,少腹、脐周作痛。
本方以当归补血、活血;熟地补血为主;川芎入血分理血中之气;芍药敛阴养血。故全方尽属血分药。但组合得体,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破血,补中有散,散中有收,构成治血要剂。
①若血寒,经期腰腹疼痛,可酌加炮姜、桂枝、吴萸、枳壳、香附、桑寄生、续断温寒,理气,行血,止痛。
②若妊娠胎漏,可加阿胶、酒炒艾叶、炙甘草变为“芎归胶艾汤”。
③若血瘀不行,可加丹参、桃仁、红花而逐瘀行血。
④若血虚而有郁热,可加黄芩、丹皮。
⑤若气虚而不摄血,可加潞党参、黄芪、白术。
总之,本方随证加减,可统治诸种血证。
安全高效:6月1日请来深圳领略中华圆针治疗颈肩腰腿痛的神奇效果--点击了解详情
—2—
圣愈汤
《医宗金鉴》
组成熟地七钱五分(20g)
白芍酒拌,七钱五分(15g)
川芎七钱五分(8g)
人参七钱五分(一般用潞党参20g)
当归酒洗,五钱(15g)
黄芪五钱,炙(18g)
水煎服。
功用:益气,补血,摄血。
主治:月经先期而至,量多色淡,四肢乏力,体倦神衰之证。此证系气血虚弱,不能摄血所致,故以四物汤补血调血,加参、芪益气摄血。
—3—
桃红四物汤
《医宗金鉴》
组成熟地黄二钱(或用干地黄15g)
川芎一钱(8g)
白芍二钱,炒(10g)
当归二钱(12g)
桃仁(6g)、红花(4g)
水煎,日服三次,一天服完。
功用:养血,活血,逐瘀。
主治:妇女经期超前,量多,色紫质粘稠,或有块状,腹痛腹胀者。
方以四物养血活血,加桃、红并入血分而逐瘀行血。瘀血行则经水得以流通,而腹痛腹胀自消,惟行血逐瘀之剂,攻破力较强,得效即止,不能多服,因为破血逐瘀过服,每有血崩或经量过多之弊。
—4—
当归补血汤
《内外伤辨惑论》
黄芪一两(30g)、当归二钱,洒洗(6g)
?咀都作一服,煎至一盏,去滓温服,空心食前(现代用法:一剂煎三次,早、午、晚空腹时服)。
补气生血。
劳倦内伤,气弱血虚,阳浮外越。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以及妇人经行、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本方证是由劳倦内伤,元气不足,影响阴血亦亏,浮阳外越。症见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故用补气生血之剂。
由于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故方中重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裕生血之源;更用当归益血和营,以使阳生阴长,气旺血生。
吴鹤皋“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故也"(《名医方论》),也就是本方用治本证的理论依据。
至于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者,取其益气养血而退热。疮疡久溃不愈,用本方以补气养血,有利于生肌收口。
本方证所表现的征象,颇近似于白虎汤证之脉洪大,渴思饮,发热,面赤,心烦,但仔细诊察,又与白虎汤证有严格区别。
白虎证脉洪大而实满,大渴而喜冷饮,身大热而大汗出,所谓白虎证之“四大”俱备,是其证候特点。至于当归补血证,脉虽洪大而虚软,口渴而喜温饮,身虽热而温不甚高,无大汗出。
因此,使用本方,对发热辨证必须分清阳明热盛和气弱血虚,阳浮外越的两个方面。若是辨证不明,用方不仅无效,相反有“虚虚”、“实实”之弊。
—5—
归脾汤
《济生方》
组成白术ー两(30g)
茯神去木,一两(30g)
黄芪去芦,一两(30g)
龙眼肉一两(30g)
酸枣仁炒,去壳一两(30g)
人参半两(15g)
木香不见火,半两(15g)
甘草炙,二钱半(8g)
当归一钱(3g)
远志蜜炙,一钱(3g)
(当归、远志两味,是从《校注妇人良方》补入)
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现代用法:加生姜6g、红枣3~5枚,水煎服。或按上述调整剂量比例放大,作蜜丸,每丸约重15g,空腹时,每次服一丸,开水送下,日服三次)。
益气补血,健牌养心。
(1)心脾两虚。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不足。心悸怔仲,健忘不眠,盗汗虚热,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
(2)脾不统血。症见便血,以及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或带下。
本方主治心脾两虚证。
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脾气亏虚,因而体倦、食少、虚热;心血暗耗,心失所养,则见惊悸、怔仲、健忘、不寐、盗汗;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均属气血不足之象。
治当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方中以参、芪、术、草、姜、枣甘温补脾益气;当归甘辛温养肝而生心血;茯神、枣仁、龙眼肉甘平养心安神;远志交通心肾而定志宁心;木香理气醒脾,以防益气补血药滋腻滞气,有碍脾胃运化功能。
故本方为养心与益脾并进之方,亦即益气与养血相融之剂。
脾司统血摄血,若脾气虚,统摄无权,则便血;在妇女则血海不固,而崩中漏下,或经期超前,量多色淡;脾虚而不运湿,则湿浊下注而为白带。
本方能益脾气,扶脾阳,养肝血,故有上述病机所见之便血、崩漏、滞下诸证可治。
现代将本方用于神经衰弱、心脏病、贫血、子宫功能性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只要证属心脾两虚,随证加减,均有显效。
归脾汤,始载于宋代严用和《济生方》,用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征忡。
降及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对本方有所发挥,它既载明了原方所治诸证,又增补了治疗脾不统血而妄行之吐血、下血。
明代薛立斋《校注妇人良方》,在原方中又增加了当归、远志两味。从此一直沿用至今。
清代汪讱庵《医方集解》更扩充其适应范围,先后将它用于惊悸、盗汗、食少、妇人经带、肠风崩漏等症。这些都是后世医家通过临证实践而将它逐步完善起来的。
本方与补中益气汤同具补气之功,其不同点表现在:
一是配伍不同,本方是补气补脾与养心安神、交通心肾并用,意在健脾养心,复其统血、生血之职;补中益气汤是补气补脾与升提下陷阳气并用,意在补气升提,复其升清降浊之功。
二是主治不同,本方主治心脾两虚和脾不统血的心悸怔忡、食少体倦和便血、下血等;补中益气汤主治脾胃气虚的发热、体倦、少气懒言以及气虚下陷的下脱、下垂等。
(济南)中医穴位埋线诊疗技术临床研修班6月7日准时开课,欢迎参加--北京中科白癫疯医院北京哪有专治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