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虫病
■牛羊吸虫病是由多种吸虫引起的体内寄生虫病
■寄生于牛羊的吸虫,多数为雌雄同体,背腹扁平,呈叶状,少数为线状或圆柱状,大小不一;虫体的前端有吸盘,中部有腹吸盘,有的腹吸盘在虫体的后端,也有的无腹吸盘。
■吸虫在牛羊体内发育成熟后,即可产生虫卵,虫卵排出体外(如经粪便),虫卵须在中间宿主——螺等体内发育,终末宿主再感染,又形成成虫。
肝片吸虫病
■肝片吸虫寄生于牛羊肝脏胆管内引起,也能感染人和其它哺乳动物。
■临床表现:沉郁、减食、贫血、消瘦;眼结膜苍白或黄染;下颌及胸下水肿,早晨明显,运动后减轻或消失;乳牛乳汁稀薄。
■驱虫:
1.丙硫咪唑10~20毫克/公斤体重,一次灌服。
2.天牧虫健一次灌服牛5毫克/公斤体重,羊10毫克/公斤体重;一次皮下注射牛2.5毫克/公斤体重,羊5毫克/公斤体重。
3.灭虫汤(阿苯达唑混悬液)以阿苯达唑计。内服:一次量,每1kg体重,马5-10mg;牛、羊10-15mg;猪5-10mg;犬25-50mg;禽10-20mg。。
4.内外全驱汤(伊维菌素溶液)一次量,每10kg体重,羊0.67ml;猪1.0ml。一次灌服。
5.虫健、天牧吡喹酮片。
6.注射用牛羊高效驱虫用药。
日本分体吸虫病
■该病是日本血吸虫寄生于哺乳动物和人的肠系膜血管中引起的疾病,又称血吸虫病。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日本分体吸虫,呈线状,为雌雄异体,常呈合抱状态。
■成虫在肠系膜静脉交配产卵,在血液中生长发育,并能穿透血管壁,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在水中发育成毛蚴,毛蚴钻入钉螺发育成尾蚴,尾蚴在水中存活,当遇人畜时,钻入皮肤或经饮水进入口腔,然后进入血液循环至肠系膜静脉时寄生,以血液为食。
■防治方案:
1.灭螺消灭中间宿主。
2.禁止在有钉螺的地方放牧和饮水。
3.治疗:可选用(1)硝硫氢胺();(2)硝硫氰醚();(3)六氯对二甲苯(血防);(4)吡喹酮;(5)敌百虫
其它吸虫病
■胰阔盘吸虫——寄生于生养胰腺,引起慢性胰腺炎。也能感染人、猪、骆驼、鹿等。
■胰阔盘吸虫治疗:
1.六氯对二甲苯一次灌服羊~毫克/公斤体重,牛毫克/公斤体重,隔日一次,三天一疗程。
2.绵羊用吡喹酮50毫克/公斤体重,灌服。
绦虫病
■牛羊的绦虫病可由绦虫成虫引起,也可由绦虫蚴引起。
■绦虫呈扁平形,带状,长度几毫米至十米以上。由头节、颈节、未成熟节片,成熟节片、孕卵节片组成。
■头节上有吸盘或吸钩,起着吸附固定的作用。
■颈节是生长节片的生殖器官不发达。
■成熟节片的两性生殖器官发育成熟。
■孕卵节片,节片里充满虫卵,可随粪便排出体外。
■绦虫蚴主要有囊尾蚴、多头蚴、棘球蚴、似囊尾蚴等。
反刍兽绦虫病
■是由莫尼茨属、曲子宫属、无卵黄腺属的绦虫寄生于牛羊小肠引起的绦虫病。虫长1~6米,宽1.6厘米,中间宿主是地螨等昆虫。
■患畜腹痛、肠鼓气、下痢、下痢粪便中混有绦虫节片,或虫节吊挂肛门,病畜消瘦贫血,幼畜发育不良,死亡率高。二氯
■定期驱虫:放牧前及舍饲后50天驱虫,春天放牧后30~35天驱虫一次,直到舍饲。
1.硫双酚,羊75毫克/公斤体重,牛50毫克/公斤体重,一次灌服。
2.丙硫咪唑,牛、羊10~20毫克/公斤体重,一次灌服。公司产品:万能杀虫光、长效内外净片、百虫光、内外净丸。
3.氯硝柳胺(灭绦灵),羊70~80毫克/公斤体重,牛60~70毫克/公斤体重,一次灌服。公司含灭绦灵产品:驱虫:阿拉钠、内外净丸
4.吡喹酮:牛、羊10~20毫克/公斤体重,一次内服。公司含吡喹酮产品:天牧吡喹酮片片
5.1%硫酸铜溶液,1~6月龄羔羊15~45毫升,7月龄45~毫升,隔2~3周再灌一次。
6.注射用虫健。
7.天牧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片、天牧吡喹酮片内服。
脑包虫病
■多头蚴病又称脑包虫病。牛羊感染了多头带绦虫的多头蚴,多头蚴寄生于它们的脑部,故俗称脑包虫病。
■多头带绦虫长40~厘米,寄生于肉食兽(狗、狼、狐狸等)的小肠内。虫卵随孕卵节片经粪便排出体外。
■牛羊误食多头带绦虫的虫卵而感染,六钩蚴在肠内,钻入肠壁血管经血液到达脑及脊髓发育成多头蚴,在脑内形成多头蚴的包囊。
■多头蚴包囊很大,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可达10毫米,包囊里散布着许多头节,数目从几个、几十个到几百个。
■大多数病畜初期神经症状不明显,随着多头蚴逐渐增大,神经症状日趋明显,头向一侧旋转运动,步态不稳,站立时四肢外展或内收。
■脑包虫寄生的部位,头骨往往变软,皮肤隆起。
■防治
1.不要给狗吃多头蚴的病脑,定期给狗驱虫,驱虫后的狗粪集中销毁。给狗驱虫的药物可选用:硫双二氯酚毫克/公斤,氯硝柳胺(灭绦虫)~毫克/公斤,吡喹酮2.5~5毫克/公斤。
2.手术取出病牛、羊脑中多头蚴。
3.试用天牧吡喹酮治疗,牛羊按~毫克/公斤体重内服,3天一疗程,也可按毫克/公斤体重溶于植物油皮下注射。
4.驱虫:天牧伊维菌素注射液系列、天牧吡喹酮片。
线虫病
■牛羊线虫病分为:消化道线虫病和肺线虫病。
■主要寄生于消化道的线虫有:
1.寄生于真胃的线虫——血矛线虫、长刺线虫、奥斯特他线虫、毛圆线虫、马歇尔线虫等
2.寄生于小肠的线虫——细颈线虫、古柏线虫、毛圆线虫、仰口线虫等
3.寄生于大肠的线虫——食道口线虫、夏柏特线虫、毛首线虫等
■寄生于肺支气管线虫——网尾线虫等
■消化道线虫病的症状:
多呈慢性经过,精神沉郁;消化紊乱、腹泻、有时粪便带血或带有粘液浓汁,患畜贫血、可视黏膜苍白,有时下颌或颈下水肿,幼畜发育不良。
■肺线虫病的症状:
患畜咳嗽,尤其是清晨和夜间明显,常从鼻孔内流出粘液脓性分泌物,在鼻孔周围形成痂皮,常打喷嚏,严重时呼吸加快或呼吸困难,体温一般不高,犊牛、羔羊状严重发育受阻,甚至死亡。
■线虫病的驱虫:凡含有伊维菌素、阿维菌素、丙硫咪唑、左旋咪唑、氯氰碘柳胺钠的公司驱虫产品都可以用。
原虫病
■原虫病是指寄生于细胞中的寄生虫引起的疾病。
■牛羊原虫病常见的有:血液原虫病、弓形虫病、球虫病等。
血液原虫病
■血液原虫病:
1.伊氏锥虫病,由伊氏锥虫寄生于血液和淋巴液中引起。
2.牛焦是病又称牛梨形虫病或牛巴贝氏虫病,由巴贝氏虫寄生于红细胞中引起。
3.牛泰勒虫病,由泰勒虫寄生于牛的红细胞和网状内皮细胞引起的。
4.边虫病,由边缘边虫寄生于红细胞内引起的。
■血液原虫病症状:
病牛体温升高达40℃~41.5℃~42℃,厌食、精神沉郁,间歇性瘤胃鼓气;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心动过速;呼吸困难;体表淋巴结肿大;眼睑、颈下、上肢末端可发生水肿等。
■血液原虫病的防治:
■各种血液原虫病,都要通过吸血昆虫进行传播,防治血液寄生虫病,首先要注重灭蜱、灭蝇、灭虻,切断传播途径。
■牛羊焦虫病的治疗:
1.三氮脒(贝尼尔、血虫净)对焦虫和锥虫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预防效果差。公司产品:注射用三氮脒粉针。
■三氮脒用药时注意:毒性较大,安全范围较窄,治疗量也会有不良反应,通常能自行耐过;深部肌肉注射;骆驼不宜用;马敏感,大剂量慎用;水牛比黄牛敏感,一般只用一次,不易连续使用;大剂量引起奶产量减少。
2.咪唑苯脲对焦虫病有较好的治疗及预防效果,安全效果好。
3.青蒿琥酯对牛羊焦虫及锥虫有防治作用。公司含青蒿素产品:清扫通便清火通便开胃针
4.四环素类——土霉素、金霉素,对焦虫、泰勒虫、边虫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公司产品:多西环素针、天牧强效米先注射液、热毒血虫净散、板青颗粒。
5.喹啉脲(阿卡普林)治焦虫,皮下注射,有副作用,严重时皮下注射阿托品。
6.锥黄素(黄色素、丫啶黄)治焦虫,静脉注射,治疗期间病牛避免日晒。
■锥虫病的治疗:
1.盐酸氯化氮氨菲啶(沙莫林)长效抗锥虫药,一次用药,维护预防作用达6个月之久。深部肌肉注射。
2.萘磺苯酰脲(钠加诺、苏拉明、拜尔)直接作用于锥虫,用药一次有1.5~2个月的预防作用。静脉注射。
3.喹嘧胺(安锥赛)用药一次有3~5个月的预防作用,毒性略强于萘磺酰脲。皮下及肌肉注射,严禁静脉注射。
4.三氮脒
■边虫病的治疗:
1.四环素、多西环素静脉注射。
2.酒精雷佛妈尔溶液注射(自制)。
■血液寄生虫病辅助治疗:
补液、补糖、强心、改善贫血、利尿消肿。治疗时使用的注射用的注射用具均应严格消毒。
球虫病
■球虫病是犊牛羔羊的一种重要的疾病。以出血性肠炎为主要特征。
■球虫寄生于肠道黏膜水皮细胞。
■成年牛羊一般无明显症状,可带球虫,污染环境、污染饲草及饮水,还可直接感染幼畜。
■犊牛发病多为急性,突然减食、精神沉郁、体温一般正常,拉出的粪便上有鲜红色的血液和血凝块,病犊毛吊呆立,不食,病末期体温升高,可达40℃~41℃粪便呈黑色,沿肛门外流,严重的死亡。慢性病例发病3~5天好转,但持续下痢贫血。
■病羊表现为发育不良、精神不振、被毛粗乱、出血性腹泻或拉绿色脓浆状稀粪,体弱病羊可于1~2日死亡。慢性病羊生长迟缓。
■驱虫:
1.可选用磺胺类产品,内服效果好。公司的含磺胺产品: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磺胺脒片、SD片、SM2片
2.氨丙啉,预防5毫克/公斤体重内服21天,治疗20~25毫克/公斤体重内服4~5天。
3.莫能菌素,预防1毫克/公斤体重内服1个月。
4.必要时辅助治疗。
牛皮蝇蛆病
■牛皮蝇幼虫病是由牛皮蝇和纹皮蝇的幼虫寄生于牛的皮下组织引起的寄生虫病。除牛外,马、山羊及人也偶感染。
■牛皮蝇及纹皮蝇外形相似,形状如蜂。发育过程包括虫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整个发育期约需一年。
■成蝇在夏季出现,在晴朗无风的白天飞翔,交配后雄蝇死亡,雌蝇侵袭动物产卵。牛皮蝇多在四肢上部、腹部急体侧被毛上产卵;纹皮蝇虫卵于四肢的被毛上,成蝇不采食,生存期只有5~6天。
■一只雌蝇一生可产卵~个,卵经4~7天孵出第一期幼虫,幼虫经毛囊钻入皮下,并在组织中移行,在皮下及组织中停留4~5个月,蜕皮2次变为第二期幼虫钻入皮肤,成熟的幼虫从皮孔钻出,落入土中化蛹,再经1~2个月羽化成蝇。
牛皮蝇蛆病危害
■成蝇不叮咬牛只,但飞翔产卵时影响牛的休息和采食,幼虫钻入皮肤,引起皮肤痛痒,组织的损伤,精神不安,幼虫在背部皮下时引起寄生虫性瘤肿,皮肤隆起,粗糙不平皮肤形成破洞,影响皮革价值。患畜消瘦,产奶下降,肉质降低。
牛皮蝇蛆病防治
■杀死移行期幼虫是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每年11~12月份进行。
■含伊维菌素、阿维菌素产品。
■含氯氰碘柳胺钠产品(虫健、牛羊高效驱虫用药)。
■倍硫磷肌肉注射或20%乳剂涂搽。
■皮蝇磷内服或8%溶液背部浇注。
■蝇毒磷肌肉注射或4%溶液背部喷洒。
■敌百虫。
羊狂蝇蛆病
■本病是由羊狂蝇的幼虫寄生于牛羊的鼻腔及与其相通的腔窦内引起的,是一种慢性寄生虫病。产羊地区均流行。
■羊狂蝇的发育阶段与牛皮蝇等相似,成虫多见于夏季,交配后的雌蝇,往往在明天的午后,突然飞向羊鼻,钻进鼻腔内产卵,一只雌蝇可产多个卵。
■幼虫活力很强,沿鼻粘膜移行,进入与鼻腔相通的腔窦内,以口钩固着,经两次蜕化变成第三期幼虫。
■幼虫在鼻腔内寄生9~10个月,于第二年春天移向鼻孔,随羊打喷嚏落入地面,钻入土内或羊粪内成蛹,再经1~2个月羽化为蝇,成蝇寿命2~3周。
羊狂蝇幼虫病危害
■幼虫在鼻腔内移行和用口钩固着粘膜时,损伤粘膜引起炎症和出血。鼻腔分泌物浆液性、脓性,严重时堵塞鼻孔,病羊呼吸困难、打喷嚏、摇头等症状,羊只食欲不振、烦躁不安,日渐消瘦。
■当幼虫侵入脑组织时,病羊运动失调,作旋转运动,或头弯向一侧运动。
■当成虫侵袭羊群时,羊惊慌不安,频频摇头、喷嚏、或以鼻孔抵于地面,严重影响采食和休息,使羊只消瘦,羊可因衰竭死亡。
羊狂蝇蛆病防治
■秋冬季节驱移行期幼虫。
■含伊维菌素、阿维菌素产品(同牛皮蝇幼虫病)。
■含氯氰碘柳胺钠产品(同上)。
■碘醚柳钠内服。
■敌百虫内服、吸雾、鼻腔喷射及酒精水溶液肌肉注射等。
牛羊螨病
■螨病又称疥癣,俗称瘶病。
■牛羊的螨病主要由疥螨或痒螨寄生于皮肤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皮肤病。足螨、蠕形螨也可引起。
■疥螨多发生于头、颈、背、腹下;痒螨多发生于长毛处,足螨多见于肛门、尾根、四肢;蠕形蠕多见于山羊的皮肤毛囊及皮脂腺。
■螨病多发生于冬季和秋末春初,犊牛、羔羊的发病率高于成年家畜,圈舍阴湿,卫生条件及饲养管理差的牛羊极易发病。
■症状:剧痒,病变皮肤结痂、脱毛、皮肤增厚;患畜消瘦;严重时死亡。
牛羊螨病的治疗
■伊维菌素、阿维菌素产品皮下注射或内服,皮下注射的效果比内服确切,严重时隔7~10天再注射一次。
■局部杀螨可用涂擦、浇发、喷洒、药浴等方法。选用伊维菌素、阿维菌素、敌百虫、皮蝇磷、二嗪磷、二嗪农(螨净)、杀虫脒、双甲脒、拟除虫菊酯类等。
■病畜要隔离治疗。
■用杀螨药消毒牛舍、羊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