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在卫健预防疾病跟我学血吸虫病不可

夏季是血吸虫病感染的高发期,为提高辖区江边企业职工对“血防”相关知识的认知,树立自我保护意识,5月26日,桥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志愿服务队联合区疾控中心志愿服务队,至南京港北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开展“血吸虫防治周”讲座。

区疾控中心血防专家志愿者向工友们详细讲解了什么是血吸虫、血吸虫生活史、血吸虫感染的过程、血吸虫病对人体的危害、如何预防与治疗等医学知识。

专家提醒大家要将所学到的预防血吸虫病知识落实到日常行为中,提高警惕性,严禁私自下江游泳、戏水,以防接触疫水,感染血吸虫病。工友们积极参与互动,并认真做了笔记。

此次讲座培训,让企业职工进一步认识了血防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了血防意识和防护技能。区卫健委健康服务支队将组织各分队,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参与血防的积极性。

血吸虫病知多少

什么是血吸虫病?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血吸虫病俗称“大肚子病”,是人和哺乳动物感染血吸虫所得的一种疾病。

血吸虫病可引起肝脾肿大、肝硬化、腹水,严重者可致肝昏迷、消化道大出血、乃至死亡。俗称影响“五生”,即危害生命、影响生育、影响生长、影响生产、影响生活。

如何传播?

感染血吸虫的人或哺乳动物由粪便排出血吸虫卵,虫卵在水中孵出毛蚴并侵入钉螺体内,发育成熟后从钉螺体内释放出血吸虫尾蚴进入水体,遇人或哺乳动物接触水时即主动钻入皮肤(最快只需10秒),从而感染人或哺乳动物。

如何感染血吸虫?

人们在有钉螺孳生的江、湖、河、沟、渠、塘、水田等环境从事生产(水上运输、捕鱼捉虾、防汛、打湖草、田间作业等)、生活(洗衣、洗菜、洗澡等)或戏水玩乐(游泳、玩水、钓鱼等)接触水时就会感染血吸虫,在这些环境活动的哺乳动物也可感染血吸虫(我国有40多种哺乳动物可感染血吸虫)。

不同种族、性别、年龄的人对血吸虫均易感,是否感染血吸虫与接触疫水频度、接触面积及环境污染程度有关。通常农民、渔民、船民及其它经常接触水人员感染度和感染度较高,治愈后如再接触疫水仍可感染。

感染后有哪些症状?

感染血吸虫后1小时至2天内接触疫水部位皮肤可出现刺痛样感觉,继而出现丘疹和搔痒。反复感染者常奇痒难忍,有时出现风疹块。丘疹和搔痒持续1~5天后可自行消退。

感染血吸虫1~5天可有咳嗽(易误为感冒),反复感染者肺部症状较严重。感染1个月后可出现发热、肝区压痛、肝脾肿大、腹痛、腹泻等急性血吸虫病症状(最早2周可出现急性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偏瘫、癫痫等。

慢性血吸虫病可有肝脾肿大、慢性腹泻等。晚期血吸虫病还可有巨脾、腹水、呼吸困难、上消化道出血、下肢水肿、腹痛、腹泻、便秘等。

怎样知道自己得了血吸虫病?

流行季节(春、夏、秋季)曾到过流行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云南、四川等血吸虫病流行区),并接触过江、湖、河、塘等自然水体,有发热、腹痛、腹泻、肌肉酸痛等症状时,医院诊治,或到当地疾控(血防)部门咨询。

早期诊断并按医嘱服用特效药治疗可以治愈,治愈后应不再接触疫水。

如何做好防护?

1、避免接触疫水(不下河洗衣洗菜、不游泳洗澡戏水);

2、如因生产不可避免要接触疫水时,可在接触疫水前涂抹防蚴霜(一种防止血吸虫感染的防护霜剂),穿戴长统胶靴、橡胶手套等;

3、如接触疫水则在接触后7天口服青蒿琥酯片或蒿甲醚胶囊(具体口服剂量等事项请咨询医生);

4、不随地大小便、不施用新鲜粪便、不到有螺区戏水、不在有螺区放牧;

5、赴血吸虫病流行区工作、学习、旅游等需提前了解目的地及途经地区血吸虫病疫情,做好防护药品、用具等准备工作;

6、如见血防警示牌则应避免进入高危区,如遇血防人员劝导则应服从配合。

Tips

渔民和船民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1、要避免接触疫水:不下河洗衣洗菜、不游泳洗澡戏水;

2、要安全用水:使用自来水,或抽吸河道中间深层水,储存于水箱并用漂白粉/漂粉精片处理;

3、要避免污染环境:粪便上岸入厕,不能直接排放入水;

4、要定期查治血吸虫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xuexichongbing.com/nxxxcb/54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