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风采肝病顽疾的克星记湖北省

肝病顽疾的克星——医院肝病研究所主任医师陈盛铎教授

作者:杨忠锦

医院肝病专家陈盛铎的任务后,我便想起十年前从《南方周末》上读到的一篇头版头条《一个“乙肝村”的现实和期盼》,文章报道了监利县一个挨近洪湖的兴旺村,兴旺村里不兴旺,自年开始的三、四年间,已经先后有12个青壮年死于乙肝和肝癌。加之此前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就兴旺村乙肝得病率高的状况进行了报道,引起中央、湖北省的高度重视,派出联合调查组对兴旺村的乙肝状况进行调查,并拨专门款项进行治理。云云。

是的,血吸虫肝病、乙型肝炎,以及由此而发展而成的肝腹水、肝硬化、肝癌,在监利县屡见不鲜,因病致贫的家庭,失去亲人的家属,成了多少人的心头之痛!以致有一个时期,人们是谈乙肝而色变。——现在,得知有一位从监利家乡走出来的肝病治疗专家,我们意欲一见的心情,倍感急切。

顶着炽热的骄阳,冒着蒸人的暑气,踏着历史文化老街昙华林锯齿形的石板路,医院花园山院区,登上肝病研究所三楼,轻敲“肝病重点病种一室”,门开处,就是我要见面的陈盛铎。他身躯高大,体质微胖,虎背熊腰。如果一身戎装,可谓赳赳武夫;虽为学者,却绝对与文弱书生挨不上边。半百之龄了,粗而密的头发不见一根白发。宽大的脸颊两边,紧贴一双大耳,以及说话时划动的长臂,使我想起古典小说中描写英雄人物的词句:两耳垂肩,双手过膝。

陈盛铎先生,当然不是叱咤风云的英雄,却是降服肝病病魔的克星。

少始知学三桥村的幸运小子

年,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揭晓,古镇程集以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纯朴的民俗风情、极具特色的古建筑风格和整体保护的完整性在全国多家申报单位中脱颖而出,榜上有名。半个世纪前,程集镇三桥村,隶属于廖桥公社。年12月,陈盛铎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之家。他前面已经有了姐姐哥哥,后来又添了弟弟。在陈盛铎童年的记忆中,留给他的尽管只是饥饿与贫穷,但门前清澈见底的池塘,四季色彩斑驳的田野,还有村头洒下一地浓荫的老柳树,都给了他美好的回忆。陈盛铎小学五年级被安排在廖桥中学读,当时不满十一岁,少年心地单纯,一心按学校老师的安排学工、学农、学军、也学文化。那时候初高中均为两年制,在廖桥中学渡过了5年光阴,直到年,陈盛铎高中毕业,回乡种田。

说到这里,陈盛铎心存感激:“才十几岁的半糙子,挑不起担子,插不好秧,种什么田哪!我只干了五个月,爷爷心疼我说:‘还是到廖桥中学复读高中去吧!古往今来,没有哪个读书是白读了的。’爷爷的话,就像一粒种子,播入我的心田。就这样,我背起米袋子和菜坛子,重返廖桥中学读高中。”

年,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城里乡下,敲锣打鼓,庆祝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第二年冬天,国家恢复高考。陈盛铎曾经在年数理化成绩均为廖桥中学全年级第1名,在程集公社数学竞赛中也拿过第一名。但是在高二年级不得不改学文科,因为当时廖桥中学没有理化老师。其实历史地理老师也没有,学校买了一些文史高考复习资料要我们背,可想而知,学文科不是我的长处,加上无老师指导,年参加高考文科惨败回家务农(注:当年全校无人考上大学)。

年底,汪桥公社教育部门为了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在原来的莲台中学、廖桥中学、程集中学和汪桥中学等中学中,将高中毕业生拔尖,归入汪桥中学79届高二(一)班备考(因为汪桥中学的师资力量最雄厚)。拔尖考试时物理化学主要考高二内容,因没有学过,加之发挥也不好,没考上,陈盛铎只好再次回家务农。陈盛铎接着说:“年2月底,宋国梓(后来成了监利县叫得响的名校长)、杨荣波等老师极力推荐我到汪桥中学去读书,他知道我的数学成绩好嘛,还叫王业祥老师登门送来了通知书!我爷爷极力撺掇,我哥哥也热心得不得了,父亲母亲是一边千叮咛万嘱咐,一边为我到汪桥中学去准备行装。刚到汪桥中学2天,学校就举行了一次物理考试,成绩一出来,嘿!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我一个文科改理科生还考了个物理全班第一名,自那次考试以后我本人信心也增强了,后来物理化学课别人是复习,而对于我则是上新课,遇到了很多困难,由于老师的耐心教导和本人的一些努力,高考物理成绩全班第二名,化学成绩第六名,总分达到填报重点大学资格线,因志愿填报不当等原因后来录取二本中医学院。在这里要特别感谢汪桥中学的老师,在哪里只读了3个月,正是他们的君君教诲使我的学习成绩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不用多说啊,79年9月24日来到湖北中医学院!读了半年后我有一些犹豫、有时想复读。春节期间当老师的姑父跑到家里来劝导我了。姑父是老三届的高中生,文革浩劫,使他失去了升大学的机会,只能在村小里当个民办老师(后来民转公还当上了莲台中学的校长)。他对我说:盛铎呀,听姑父一个劝吧,我们农村的伢们,实际一点为好啊!我们这一代连读书的机会都没有,其实不管什么专业,只要好好学都会有好的回报的。——就这样,从此与中医结缘,专心走上了从事中医药临床、科研、教学之路。”陈盛铎解颐一笑,情绪又由低到高,“嗨!我们汪桥中学的那届同学,四十七人,个个幸运,都从农村走出来了!后来的事实证明,那是汪桥中学最火红、最辉煌的一届,可以说是汪桥中学空前绝后的一届!”

陈教授著作

而立再造花园山上一曲归去来

上一世纪八十年代的大学校园,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啊!那是一个阶梯教室的台阶上都挤满了学生的年代,那是一个早早就在图书馆门口排成长龙等候一拥而入的年代,那是一个校园的每一条曲径上都有人大声背诵英语的年代,那是一个新华书店每到一种新书旋即便抢购一空的年代……

陈盛铎,这个共有83人的大班里年纪较小的学生,对于他,学习上最大的拦路虎是那些难啃的古代中医典籍。他在中学阶段理科成绩突出,而对语文尤其是文言文,兴趣平平。但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是《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哪一本不是佶屈聱牙的“之乎者也”?但求学志笃的他,这些书再难啃,他也是一本一本地攻关。诊断的望闻问切,脉象的浮沉迟数,方剂的膏丹丸散,还有什么经络脏腑,阴阳五行,辩证施治……陈盛铎沉潜其间,才发现那也是别有洞天。

花园山上,五年日月。年夏,二十一岁的陈盛铎大学毕业。那时候,大学统一招生、统一分配。陈盛铎说:“人家都笑话中医是医学的‘少数民族’嘛,其分配形势当然是赶不上武汉医学院、湖北医学院的毕业生咧!当时的分配政策基本上是‘哪里来,哪里去,不允许自己找工作’,我就医院工作了。——在那里一干就是十年哪!”

医院来了个年青的大学生,那些患有血吸虫病与肝病的患者,纷纷前来问医求药。眼看这些面黄肌瘦却又腹胀如鼓的父老乡亲,陈盛铎的恻隐之心油然而生。他说:“那时候,监利县是血吸虫病、乙型肝炎的重灾区啊!看着一些前来就诊的病人,他们个个骨瘦如柴,却大睁着一双就生的亮眼,我的心头阵阵发颤!为了治好他们的病,我白天热情接诊,慎重给药;晚上,我翻看医书,想找到更好的良方,来解除病人的痛苦。有一句古话: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那时候,我就萌生了再赴母校深造,攻读研究生的想法了!”

说起陈盛铎读研,自然又是一番周折。医院的爱人相识相恋,结婚成家。爱人娘家有个长辈,在主管部门当领导,他看中了为人正派、工作出色的陈盛铎,医院领导班子。陈盛铎的爱人对这位长辈说:“盛铎这个人哪,哪想当这个官?他早跟我说过:只是一门心思想去读研究生咧!”

正当陈盛铎读研的念头日趋成熟的时节,他们家喜添双胞胎!下班回家,夫妻俩望着摇篮中这对美丽的姐妹花,真是看也看不够啊!眼看凝神静思的陈盛铎,善解人意的岳父对他说:“盛铎,这两个小外孙女太逗人爱了,我们疼都疼不过来咧,你就放心去读研吧,我支持你一把!”

孔子曰“三十而立”,年,已过而立之龄的陈盛铎以考入湖北省中医学院研究生,重返花园山,师从肝病科主任医师杨培民教授。三年的硕士在读,陈盛铎只以两个词语概括之:辛苦、充实。“辛苦”者,他不但要攻读肝病医学的中医理论,而且要在中西医结合方面,另辟蹊径。“充实”者,他的导师是科室主任,其学术水平首屈一指。临床、科研、教学,他始终跟从导师,尽管忙得团团转,但收益良多,确实值得!

年,毕业分配双向选择。陈盛铎考虑到与爱人分居三年,使她受了很多累,医院工作,小家庭在一起,无后顾之忧,自己才能心安理得地放手工作。医院来学院招人时,他提出的条件是要与爱人一同调入。也许是爱才心切吧?医院给出的优厚待遇是爱人随调,并提供两居室住房;医院也答应家属附调,提供住房。杨教授对他的高足陈盛铎说:“你不要担心了,就留在我们科室,院方的工作我来做,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陈盛铎欣慰地说:“后来我听说,当时因为有多医院,院方几位领导多有争论,是主要领导一锤定音,他对其他领导说:‘就是陈盛铎了,杨教授重来就没有点名要过人,这次要进这个人,自有他的道理的!’,医院。”

2年,导师去世,家属问题没解决,医院想要陈盛铎过去,先直接将他医院医院工作,并保证先工作后提档。后因陈医院书写国家十五攻关项目标书初评第1名入围,医院决定将陈教授的夫医院,就这样,陈盛铎夫妻,比翼双飞于花园山上,而如今夫人杨柳已成为超声科主任。

陈教授与硕士毕业生留影

知命有为重点病种研究的学科带头人

从年至于今,以年龄而论,陈盛铎从“而立”到“不惑”,再到现今年逾五十,已过“知天命”之龄。以职务而论,从讲师、主治医生,到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再到三级教授、主任医师及硕士生导师。稳步而进,一路青山,满目朝霞。

从百度输入“陈盛铎”三字,可搜索到这样的简介:

……长期从事肝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对常见传染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熟练掌握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专业特长:慢性肝炎、肝硬化、重症肝病抢救、血吸虫病。社会兼职: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湖北省感染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主编著作《传染病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9年版,系新世纪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教材),十余篇学术论文有刊登于《中西医结合肝脏病杂志》、《湖北中医杂志》等刊物。并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湖北省卫生厅及省血防等单位的多项科研项目。多次到国内外如广州、香港、韩国等地交流学习。

谈及他的肝病研究前沿理论,他神采飞扬,我却似懂非懂:“从中医学角度认为肝炎病毒属湿毒之邪。湿毒侵入人体留居肝脏,损伤肝体,肝体失用,可至疏泄失常,肝络血运障碍,气血津液输布失调,津凝为痰,血滞为瘀,可至痰瘀相伴同生(肝生痰瘀)。痰瘀为津血不归正化的产物,因津血同源故痰瘀亦同源。久病伤气、湿邪伤脾,到了肝硬化阶段气虚血涩、气虚津停亦可致痰瘀同生。痰瘀相互影响,痰阻脉道,妨碍血行生瘀,瘀阻脉络,津液失布生痰,形成痰瘀互生。唐容川《血证论》言:‘痰亦可化为瘀’,‘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朱丹溪《丹溪心法》‘痰夹瘀血,遂成窠囊’;张介宾《景岳全书》‘元气亏损,神机耗散,水中无气,精凝血败,皆化痰耳!此果痰也,果精血也,岂有精血之外而别有所谓痰者耶?’上述认识说明了痰瘀同源、痰瘀同生、痰瘀互生之理。随痰瘀日渐增多,病变继续发展,累及肾元,正元亏虚,痰瘀愈盛,以致痰瘀互结,留恋于络中,胶着难解,气血不营,肝体失养日渐枯萎变硬出现肝功能衰竭,甚者痰瘀结块成癌。痰瘀互结预示病情危重难愈。上述‘痰瘀同源、痰瘀同生、痰瘀互生、痰瘀互结、阻滞肝络’理论,明示痰与瘀相伴而行贯穿于肝炎肝硬化病程始终,痰瘀阻络是肝炎肝硬化的病理中心环节,‘祛瘀化痰’应为肝硬化基本治则。”以痰瘀阻络病机理论建立的肝硬化中医辩证施治方案于年在上海举行的国家级论证会上得到专家好评,并通过了论证。

倒是在我的一再要求下,陈盛铎讲述了两例妙手回春的病案:“监利一领导的亲戚肝病到了晚期的血吸虫合并乙肝的患者,找到我的时候,经过检查,肝功能不好,黄疸指数奇高。如果打血吸虫,是很有风险的;但如果放弃呢?等着的肝腹水、肝硬化,直至死去!救命要紧,我毫不犹豫的用药诊治。他家经济情况不好,而开补药是要自付费用的,我就只给他用国家规定的免费药,并叮嘱他回家如何调养。他病愈后,真是对我感激不尽哪!还有一个安徽籍的农民,五十一岁,在武汉白沙洲种菜。白沙洲是血吸虫疫区,他患上血吸虫病后,竟多次便血,每次0毫升以上!曾到北京、医院与武医院求治无果。当时我正参加非典防治工作,他慕名而来,找我诊疗。经检查,他严重贫血,血色素只有2.9克了,随时有生命危险!并且喘气不赢。我给他诊断为罕见型的小肠血吸虫病。当时,连科室主任都反对硬性驱虫。但我觉得自己有95﹪的把握,就大着胆子给他治疗,后补充铁剂,这样治好了他的血吸虫顽疾,身体恢复很快,又能够种菜赚钱了!”

武汉市一个59岁的肝硬化患者,治愈后在“好大夫”网留言说:“陈盛铎医生用药简单,不该用的药坚决不用,我用药3个月,腹水黄疸消退。后经他中药治疗3月,病情稳定,脾脏小了,血小板、白细胞升高,白蛋白由29上升到38,现在可正常上班了。真得感谢陈医生!”

年,举荐为国家中医肝病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重点病种肝硬化负责人;申报国家重点《中医传染病学科》获批,成为该学科带头人。

赴北京讲学与王天芳师生合影

陈盛铎先生,操歧黄之术,以救死扶伤为己任,视病魔为凶顽,对亲人却一腔柔情:“我爱人现在已是花园山院区、凤凰山院区与光谷院区这三个院区的超声科的科主任了。嗨,医院,是受了些挫折的。开始安排她到科室做清洁,她有些不情愿。那位主任笑着说:‘你清洁做好了,今后可以在科室当主任的。三个月你工作出色,我会另有安排!’三个月后,果然医院B超室进修。回院后即从事超声工作。5年,她升任院超声科副主任,兼任光谷院区超声科负责人。才一年的时间,那里超声科的服务业绩在患者们中声誉鹊起,而创收则达到前一年的八倍!真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哪!……哦,你们问我家的姊妹花?两个高挑美女!我身高一米七七,我爱人身高一米六八,遗传基因起作用哟,姐姐和她妈妈一样高,一米六八,妹妹比姐姐还要高,有一米七一咧!老大通过德国语言考试,免学费留学德国,在德国一所精英大学攻读微电子专业,今年全部考试课程通过,实习完成后可拿到德国工程师证书,老二考入山东临沂大学文学院本科,年考入广州暨南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现已毕业找到了理想的工作。”

监利人杂志?淘宝官方店已开通,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xuexichongbing.com/nxxxcb/61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