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霍乱
从清嘉庆二十五年(年)靖江县发生霍乱(古典型霍乱)流行开始至年,在年间,江苏省有65年霍乱流行,平均两年流行一次,病死率都在10%以上,在局部地区,可高达44~74%,严重时往往路断行人,田园荒芜,棺木售之一空。其中,发生过两次大流行,年长江大水,38个市县发生霍乱流行,发病人,死亡人,病死率15.4%,年发病人,死亡人,病死率13.7%。新中国成立后,真性霍乱没有发生过。年10月,太仓县归庄乡农民金永兴去上海、青浦运粪,感染副霍乱(Eltor型霍乱),10小时后死亡,尸体运回后,办丧事时引起食物型暴发。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江苏首例霍乱病人。年起,每年进行大规模的预防接种,70年代对乡村医生进行系统培训,强调及时快速补液,控制水电解质平衡的重要性,根据国务院年提出的“标本兼治,治本为主”的原则,在全省农村地区大力发展自来水,年后,疫情逐步下降。2
天花
天花是一种古老的烈性传染病,历史上江苏经常发生流行,病死率极高,危害很大。自民国时期设置卫生部门,始有天花流行情况的零星报道。从民国元年(年)至民国36年的37年间,江苏先后有15个县市报告过26次天花疫情。民国2年(年),江阴县天花、霍乱流行。民国9年沛县天花大流行。民国37年冬邳县发生天花例,死亡78人,病死率高达14.5%。常熟市于年3、4月间,对以麻脸为标记的历史天花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共查出—年历史天花例,分布在31个年份,平均每年81.3例,最多的年有例。这次调查证实该县在年以前每年都有天花发生。新中国成立后,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和南京市卫生局都把天花列为法定管理传染病之一,苏南、苏北行署卫生处及辖区各级卫生部门大力开展防治工作,通过普种牛痘,至年全省仅发生天花一例,年起江苏已无天花病例报告。3
血吸虫病
江苏有血吸虫病流行,可追溯到多年前。东晋时,江苏著名医药家葛洪所著《肘后救卒方》一书中叙述了“水毒”“水蛊”等类似血吸虫病的症状。公元7世纪,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记载“自三吴以东及南诸山郡县,有山谷溪源处,有水毒病,春秋辄得”,更近似血吸虫病。近代自年起,陆续从病原学证实江苏省有血吸虫病流行。江苏是全国血吸虫病人较多的省份之一。高邮市新民滩在—年两年中,因大批群众上滩搞绿肥等,发生血吸虫病急性感染人,死亡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年和年,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分别在无锡梅园和苏北高邮建立了华东区苏南、苏北血吸虫病防治所。年,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发出“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年,各级党组织成立了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领导人民群众开展防治血吸虫病工作。广大血防专业人员和流行区干部、群众紧密结合,以移风易俗、改造山河的精神,与血吸虫病作斗争,做出了重大贡献。到年统计,全省累计治疗血吸虫病人万余人次,平均每个患者治疗2.5次。通过科学防治,江苏实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4
疟疾
早在公元前5世纪的《左传》中就有黄河、淮河流域疟疾流行的记载。元代朱丹溪谓“吴、楚、闽、广之人患疟独多”,进一步指明长江流域疟疾患者较多。年在南京地区证实有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病例。年,长江流域洪水为灾,在南京等地引起间日疟、恶性疟大流行,发病率达60%,居民原虫率达23.4%。年,如皋县东乡恶性疟疾大流行,患者20万余人,死亡逾万。疟疾流行之广,更甚于血吸虫病。年全省75个县市发病人数超过万。经过防治,间日疟发病率已由年的6.22%,下降到年2.21/万;恶性疟疾在~年累计发病人,死亡人,到年全省只发生32人。从年至年,疟疾在江苏曾发生七次大流行,其严重程度开始受到世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