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记者3月30日从海南省疾控中心获悉,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已经在海南建立分中心,海南将成为我国首个在南方热带地区建立的热带病研究基地,该中心将围绕区域热带病防控之急需开展科学研究,推进我国乃至全球热带医学研究的发展。
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海南分中心将依托海南省疾控中心,建立热带病监测预警防控技术平台,形成辐射东南亚国家的热带病监测预警防控网络。
热带病是典型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之一。所谓热带病,主要是指热带、亚热带地区寄生虫病、传染性疾病、以及少量非感染性疾病,比如疟疾、登革热和埃博拉。过去几年,我国先后发现疟疾、血吸虫病、登革热、非洲锥虫病等输入性病例,热带病传播、复现的风险不容忽视。
目前我国在热带病控制、消除策略研究、诊断技术、药物和疫苗研究等方面,尚无法满足实际需要,空间流行病学、监测预警研究仍需加强。在这一背景下,一位中科院微生研究所研究员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海南是我国热带省份,开展热带病的研究很有意义,并且能够充分利用热带与南海的地理优势。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全球有个国家和地区存在热带病流行。另据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约有10亿多人感染1至2种热带病,热带病所致经济负担占所有疾病经济负担的1%。
由于热带病主要流行于非洲和拉美等热带地区,虽然研究课题重要,但仍长期被忽视。近年来,业内呼吁加大热带病重大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到年,消除艾滋病毒、结核病、疟疾和被忽视的热带疾病等流行病。
去年暴发的新冠疫情加强了对于人畜共患病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