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暴雨过后,易引发传染疾病,这份疾病防

皮肤科医生刘军连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3/
强降雨、洪水、地震、战争等重大灾害过后

很容易出现传染性疾病的暴发

尤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水

在受污染后会成为传染病最直接的传播渠道

所以,警惕“大灾之后有大疫”

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非常重要!

一起来看看

↓↓↓

暴雨后易爆发这些传染病

01

肠道传染病

水和食物是肠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暴雨洪水过后灾区的水和食物受到污染,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微生物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大量繁殖。不小心使用污染后的水或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容易引发肠道传染病。

灾后常见肠道传染病包括细菌性痢疾、霍乱、伤寒和副伤寒、其他感染性腹泻,如寄生虫性腹泻,还有甲型肝炎、戊型肝炎、手足口病等。

肠道传染病的症状表现为腹部疼痛、腹泻、电解质紊乱。如果灾后发现自己存在这些症状需及时就医,完善相关的检查,在诊断明确以后,及时的进行对症的治疗。

02

皮肤疾病

暴雨过后流水成分复杂,可能混有垃圾、化学物质等,水中病菌多,加上夏季穿的少,皮肤外露,很容易引发多种皮肤病。常见的有接触性皮炎(表现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甚至大疱)、湿疹、虫咬皮炎、脚癣、过敏性皮肤病等。△暴雨后积水病菌多(图源:央视新闻)尽量避免蹚水,如必须外出要做好防护,束紧袖领及裤脚口,穿上雨靴,皮肤外露部位涂擦驱虫药水;回家后要及时用流水和肥皂清洗被渍水浸泡过的身体部位;及时换上干净的鞋、裤,以免病菌滋生;泡过水的鞋必须清洗晒干,不然脚部很容易真菌感染。

03

自然疫源性疾病

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在自然条件下长期存在、在野生动物间流行,并在一定条件下会感染人类的疾病,常见的有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血吸虫病、鼠疫、炭疽、布鲁氏菌病等。一方面,洪灾期间自然环境的改变,包括温度、湿度、水位及媒介生物的栖息地变化影响了病原体、传染源、传播媒介和宿主的生长繁殖和生活习性;另一方面,受灾后部分灾区群众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所以易导致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和暴发。

防大疫,做到这几点

来源:健康之路、科技日报、中国健康教育编辑:“健康普宁”编辑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xuexichongbing.com/xxcbbz/103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