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又称为大肚子病,是一种传染极广、危害极大的寄生虫病,民间有这样的四句话来形容它“身无三尺长,脸上干又黄,人在门槛里,肚子出了房”。我们常见的钉螺,就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为了有效控制预防血吸虫病的发生。
日前,在安徽桐城市新渡镇,举行了一场血防查螺技能竞赛,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竞赛呢?
在桐城市新渡镇老梅村查螺比赛的现场,27名来自血防站一线基层的工作人员,分成4小分队,大伙儿穿上胶靴、戴上手套、拿好镊子,做好防护,在河边、草丛边寻找钉螺。
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每年的春天是钉螺交配产卵和孵化的高峰期,也是查螺预防血吸虫病的最佳时机。
血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目前尚有40余种哺乳动物可感染,一旦人类接触传染源就会染上血吸虫病。
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体被称为疫水,而接触疫水是感染血吸虫病的唯一途径,桐城市范岗镇挂镇村挂车河水系区域,属于血吸虫病防治区,钉螺分布密度高,在挂车河老梅段,记者看到这里的水清澈见底,居民下水洗衣服时都做好了防护,穿胶靴、涂擦防蚴霜或戴手套,对血吸虫病有着正确的防范。
据了解,桐城市曾是血吸虫病的重灾区,经过几十年的积极防治,到年,桐城市已经达到了传播阻断标准,目前钉螺面积大量的减少,病人也得到了有效的防治。
桐城市血防站副站长江龙志:我们血防部门在这个开展药物灭螺或者环境改造、治理,改变资源生态环境消灭钉螺,它这个就是切断钉螺的一个传播途径,就是消灭钉螺后防止、切断血吸虫的一个环节。
来源:安徽经视记者:季明周特约通讯员:徐鑫鑫曹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