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希望老人坠楼身亡,资助2146

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

年11月底,武汉一个小区内突然传出一声重物坠地的闷响,紧接着是一声撕心裂肺的惨叫。邻居们纷纷下楼,只见到一位老人匍匐在水泥地上,血迹蔓延,已然没有了呼吸。

这位老人曾经徒步28万多公里,涉足多个贫困村落,凭着自己的号召力资助了名学生,被人们亲切的称为“希望老人”。这样一个一心做好事的人,却因为恶人的一个行为,丧失了活下去的希望。

老人去世的消息很快传遍武汉市,登上了湖北省的各大新闻头条。直到出殡那天,有数以千计的武汉居民自发前往殡仪馆,要送老人最后一程。这个老人是谁?他究竟有着怎样的感人故事?又为何会从楼上坠落呢?

失学的孩子

年5月出生的江诗信,本是烈士遗孤,他8岁丧父,又与母亲走散,被组织找到后送入孤儿院,14岁被党组织送进部队,开始了坎坷的一生。

年,江诗信从洪山区水产局离休。本该在家享受清闲生活和天伦之乐的他,却做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决定,他要去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摄影。在学习结束后,他在国内各地深入山村,拍摄自然风光采风。

直到年,在陈泉村里,江诗信注意到了一个瘦骨嶙峋、正在放猪的小女孩儿。女孩连一双像样的鞋子都没有,赤着脚跟在一群正放学的小学生身后。

她看起来正是七八岁的年龄,却没办法像同龄人一样上学。女孩大大的眼睛里充满了对学习的向往,江诗信老人连忙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一幕。

他追上小女孩,亲切地问道:“为什么不去上学呢?”

小女孩哽咽地回答:“我的爸爸去世了,妈妈也跟别人跑了,只剩下哥哥和我相依为命,哪里有钱去上学呢?我们连下一顿能不能吃饱都不知道。”

听了这个女孩的话,老人的心像针扎一样疼,赶紧将兜里仅剩的80块钱递到孩子手上,让她拿去交学费。

在湖北铜山县熊家河村,他又看到了令人心伤的一幕。一个小姑娘在村口边煎药边看书,因为看书太专注,不小心把手当作了筷子,居然直接伸进沸腾的药罐里,烫出了一大串水泡,当时老人恰好就在现场。

在与煎药女孩儿的攀谈中,江诗信才知道,原来这个女孩儿也有跟上个女孩儿相似的故事。女孩的父亲早逝,母亲又常年生病卧床,虽然非常想读书,但是贫穷没办法让她继续完成学业,只能辍学。而手上的这本书,是她从学校里带回来的唯一一本书,被女孩视若珍宝,甚至在煎药的时候,都忍不住想要翻看。

江诗信听完之后,默默擦去眼泪,又从包里面掏出块钱递给小女孩。他心中逐渐燃起了一个信念,既然已经退休,自己有了充足的时间,何不把这些时间放在资助山村贫困儿童上学上呢?

他想起了自己坎坷的童年,同样也是父亲早逝,成为孤儿,正是党的抚养才让他平安长大,他该有感恩之心,回报社会!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人望着天边缓缓落下的夕阳,心中的澎湃热情熊熊燃烧。就凭着这股劲,他在这条路上坚持了整整14年。

善良的力量

在这14年里,老人穿着破布鞋走过了湖北、河南、陕西三个省份,多个贫穷的村庄。一年12个月,他有九个多月都奔波在募捐和送钱的山路上。

本该在家中安享清福的老人,推着一辆破烂自行车,在大山崎岖的路上艰难行走,就这样踏上了义无反顾的扶贫之旅。这么多年,他仅穿坏的鞋就有一百多双,两只脚走过的路程超过了28万多公里。

渐渐地,他的事迹被媒体报道,成为了武汉市民所钦佩的希望老人。随着老人的奔走呼告和切身行动,越来越多的人都注意到了这个爱心捐助事业。慢慢的,多个人和个单位逐渐接过了老人的接力棒,纷纷投身在爱心助学活动中。

年6月,连续奔波了两个多月,徒步多公里的老人,终于在洪山县双河村倒下了。病倒的老人被村民发现,医院。但想着还没有完成送钱的任务,老人连连拒医院,而是让村民把他送到离村子最近的卫生院。

经过诊断,原来老人长年口腔溃疡,却一直没有时间好好治病,嘴里都是溃烂的水泡,连舌头都没有一块完整的肉。加上多年下来的肝炎、血吸虫病的折磨,让老人的身体日渐枯槁,在卫生院住了四天院之后,仍旧不见好转。

老人躺在病床上的老人,自认为时日无多,向医护人员要来纸笔。在离家千里之外的陌生山村,写下了自己的遗书:

“如果有一天,我突然离开人间,请我的妻子、儿女不要悲伤,不要怀念,只希望能完成我未竟的事业,让贫困的孩子如我在世一样得到救援。”

所幸,死神放过了老人,又给了他一次机会。病好之后,穿着布鞋、背着相机和大包捐助物资的老人又上了路,他慈祥而又坚定地说道:“从年起,每次下乡,我都一定要去每个孩子家里或学校走一走。”

老伴李玉珍说:“山里的娃就是他的命,他的魂早已被大山牵走了!”

开学时,他将学费送到孩子手中;天冷了,他将募集到的棉衣及时穿到孩子身上;期末,再看看孩子们的学习成绩。

风雨中,江诗信帮这些孩子种过地、养过猪、砍过柴;灯光下,他帮孩子们做饭、缝衣、补课……年复一年,在江诗信的帮助下,一大群山区贫困孩子圆了读书梦。

沉重的压力

江诗信老人的举动被越来越多的市民知道,他开始获得到各种名誉和奖项,甚至成为了国家公益模范。年,在市主管部门的帮助下,江诗信老人成立了“江诗信爱心助学志愿者协会”,老人担任会长一职。

当了会长之后的老人,工作比以前更忙了。面对着沉甸甸的荣誉,他越来越觉得难堪其任,心理压力非常之大。同时,老人家里积压的矛盾也在逐渐爆发。老伴李玉珍曾经不留情面地指责他道:

“这些年,家里面一件事你都没有做!没有尽到一个丈夫应尽的责任,甚至连父亲的责任都没有尽到。”

原来,老人有两个孩子,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但是在孩子人生路的重大节点,考学、工作、结婚,他却都没有参与,每次都远在千里之外的山村里,缺席了孩子的成长。

尤其是女儿江丽,她的成绩非常优异,中考分数高达分,完全可以报重点高中。但是由于长期得不到父亲的肯定,得不到鼓励,最终只敢报一所中专,成为了她一生的遗憾。

但是,这些在父亲眼里都微不足道,他经常用自己的儿女和山里的孩子做对比,教导他们已经享受了很好的条件,不能抱怨,也不要让他过多费心。

这么多年里,老人的退休工资完全奉献在助学事业上,家里的一切开销,都由老伴一个人承担。江诗信老人的节俭已经到了苛刻的程度,每天吃的饭只有两个馒头和一枚咸鸭蛋,路上的干粮是冷水就着馒头咸菜。因为长期缺乏营养,老人的两腮深陷,面色青黄,憔悴不堪,骨瘦如柴。

志愿者协会开始接受外来捐款之后,这苦行僧一般的生活也没有改变。江诗信老人更是以身作则。出差下乡的差旅费全都自费承担,不要报销。

有一次,他去市里面参加活动,半夜打“一想到这个宾馆一晚就要块钱,足够一个孩子一学期的学费,我心里面就难受。太贵了!我压力太大了!”

这样近乎残酷的苛刻要求,让老人的心理负担越来越重。“希望老人”这四个字,如有千钧,沉沉压在自己身上。

为了能筹集到更多的善款,缓解协会入不敷出的现状,老人还尝试过用自己的摄影作品做成乡村儿童的摄影展览,来吸引市民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xuexichongbing.com/xxcbbz/122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