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防治知识问答(一)
Q1
1、什么是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人或牛羊等其他多种哺乳动物感染了血吸虫所致的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按其发病时间的长短,症状的轻重,体征的不同,可分急性、慢性和晚期血吸虫病,严重危害人的生长、生育、生命、生活与生产。
Q2
血吸虫病是怎样传播的?
血吸虫病寄生在人和哺乳动物体内。成虫产出的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出毛蚴;毛蚴钻入钉螺体内发育成尾蚴;尾蚴离开钉螺游入水中,遇到人畜即经皮肤粘膜钻入体内发育为成虫。如此循环反复,即造成血吸虫病的传播和流行。
Q3
到什么地方去最容易得血吸虫病?
容易感染血吸虫的地方称作易感地带。一般是指人畜常到感染性钉螺较多的地方。此外,也有大量尾蚴随水流扩散到无螺地区造成感染的情况。
Q4
哪些活动会感染血吸虫病?
一般在3—11月份,只要接触含有尾蚴的水体—疫水,就可能感染血吸虫病。如插秧割谷、防汛抢险、捕鱼捞虾、游泳嬉水、洗衣洗菜等。
Q5
什么季节最容易得血吸虫病?
一年四季都可能感染血吸虫,但在气温较高的4—10月份最容易感染。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习惯的人感染血吸虫的高峰季节也不相同。
供稿:石首市疾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