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公卫岁月ldquo疾控人rdq

讲述人:彭国华南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吸虫病地方病防制科科长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内所引起的寄生虫病(在我国特指日本血吸虫病)。血吸虫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影响经济发展,属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六大热带病”之一。

由于工作的需要,年我开始从事血吸虫病防制(血防)工作。在从事血防工作之前,我一直认为南昌市是没有血吸虫病的。非常幸运的是,年与夏宗浩、严均林两位血防老前辈一起编纂《南昌市血防志》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了血吸虫病在南昌的流行、猖獗史,以及当年在艰苦的条件下血防人如何防制血吸虫病的,让我对血吸虫病流行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也让我爱上了血吸虫病防制这项工作,愿意为血吸虫病防制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年长的人们都读过毛主席的《送瘟神诗词二首》,血吸虫被喻为“瘟神”,“就血吸虫毁灭我们的生命而言远强于过去打过我们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帝国主义”,充分体现了小小的血吸虫对人民健康所带来的严重危害。血吸虫摄取人体血液营养,导致被感染者贫血、头昏,疲乏无力。儿童得病使脑垂体发育障碍和内分泌紊乱,影响生长发育,成为身材矮小的侏儒。妇女得病多不生育。早期未及时治疗,进入晚期后,肝脾肿大、肝硬化引起高度腹水、呕血等,丧失劳力以至死亡。如果发生急性血吸虫病,患者出现高热、肝肿大、毒血症等表现,如未获及时治疗,病情急剧恶化可发展成晚期病人,甚至死亡。

南昌市血吸虫病流行至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早在年,南昌地区便确诊了第一例血吸虫病例。据历史记载,建国前南昌市因血吸虫病流行而毁灭的村庄有个,灭绝户,死亡人。“今年当长工,明年做老公,后年上祖宗,樊家垅里禾,亩田收一箩,两个臌肚抬,一个黄病驮”;“瘟神下界把人害,半百棺材出村庄,日头冒落关门坐,家家户户哭断肠,年轻寡妇孤灯照,有女莫嫁东边郎”。这些民谣生动形象地反映了血吸虫病对人民身体健康的摧残,对劳动生产的危害。它是解放前血吸虫病疫区悲惨景象的真实写照。

新中国成立后,为有效防制血吸虫病,南昌市各血吸虫病疫区成立了血防专业机构,积极开展血吸虫病查治和查灭螺等工作。防治初期,各血防站都建在疫情严重的边远乡村,交通十分不便。血防人员任劳任怨,不畏艰苦,常年累月走村串户查治病人,跋山涉水查螺灭螺,有的还感染了血吸虫病,为了抢救上消化道大出血、生命垂危的晚期病人,在没有血源的条件下,血防人员挺身而出献出自己的鲜血。

血防工作之辛苦常人无法想象。即便是现在,为确保血防区群众能得到及时检查和治疗,血防人员仍然是下到农村,自带被子、行李,吃、住在老百姓家中,经常睡地铺,利用村民早晨和晚间空闲时段上门免费查治血吸虫病,夏天夜晚边“喂蚊子”边工作,更是家常便饭,通常一下乡就是好几个月。

灭螺工作更是体力活,血防人员要把笨重的灭螺机和一桶桶灭螺药运到草洲上,队员们穿着防护服,每次灭螺结束后都大汗淋淋,衣服都闷湿了。粪便可能是大家避之不及的东西,但对我们血防人员来说,粪便却是个宝。每多收集到一个粪便,就可以为老百姓的健康多一份保证。粪便检查既脏味道又难闻,血防人员却乐在其中。“头顶烈日,脚踏泥泞,面朝草地,一蹲就是一整天。一块块草洲,一条条沟渠,一干就是好几个月”。这些都是血防查螺工作的真实写照。

我市开展赣江流域钉螺调查时,市、县总共抽调血防专业人员十余人,奔赴各个草洲查螺。队员们吃住都是在灭螺队的大船上,一呆就是半个月。每天一大早,大家纷纷赶往不同的草洲查螺,在草洲上边走边蹲,每隔一定的距离就蹲下去拨开草洲上的植被去查螺,有的草洲上的植被比人还高,一不小心就容易迷路;有的草洲上有泥水,一不小心就容易深陷其中,雨鞋都难以拔出来,还要靠队员帮忙;在草洲上查螺,摔跤是常有的事。记得第一次发现钉螺的时候,我就感觉跟中了大奖似的,开心极了。

常年的风吹日晒,使大家皮肤变得黝黑黝黑的。“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烧炭的,仔细一问原来是血防站的”。这些都是血防工作的真实反映。查螺工作既辛苦又危险,因不知道哪里有阳性钉螺,如不做好自我防护,随时有感染血吸虫的可能。即便是这样,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我们血防人员仍然无怨无悔。

经过60多年几代血防人的不懈努力,南昌市采取“查治病、查灭螺、晚血救治及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血吸虫病疫情大幅下降,年以来未再发现感染性钉螺。非常荣幸的是,我见证、参与了南昌市血吸虫病防制过程的几个重要阶段:年全市实现了血吸虫病疫情控制目标,年全市实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未来,我们将向着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的目标努力前进,继续用实际行动践行“健康卫士”的铮铮誓言。

长按指纹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xuexichongbing.com/xxcbbz/6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