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圣言年2月7日耶稣治好许

耶稣治好许多病患者

乙年常年期第五主日读经福音释义

常年期第五主日(绿)

2月7日星期日

十二月廿六

读经一(我整夜辗转反侧,直到天亮。)

恭读约伯传7:1-4,6-7

约伯说:人生在世,岂不像服兵役?人的岁月,岂不像佣工的时日?有如奴工切望阴凉,佣工期待工资;这样,我也只有承受失意的岁月,及为我注定的苦痛长夜。我卧下时说:「几时天亮?」我起来时又说:「黑夜何时到?」我整夜辗转反侧,直到天亮。我的岁月流逝,速如织梭,也因无望而中断。请你记住:我的生命不过是一口气;我的眼睛再也见不到幸福。——天主的圣言。

反省:我曾否埋怨過、質疑過自己為何來到世界?是否也有過像約伯那種生不如死的痛苦經歷?我如何看待之?

答唱咏咏:1-2,3-4,5-6

众:请赞颂上主,因为衪医治了心灵破碎的人。(参阅咏:3)或:「阿肋路亚」

领:请赞美上主,因为衪是美善的。请歌颂我主,因为衪是甘饴的。我主上主,是应受赞美的!上主重建了耶路撒冷城,聚集了四散的以色列民。

众:请赞颂上主,因为衪医治了心灵破碎的人。

领:衪医治了心灵破碎的人,也亲自包扎了他的伤痕。星辰的数目,全由上主制定;星辰的称号,也都由衪命名。

众:请赞颂上主,因为衪医治了心灵破碎的人。

领:我们伟大的上主,威能无比。衪的智慧,高不可测。上主扶起谦逊的人,将蛮横的人贬抑于地。

众:请赞颂上主,因为衪医治了心灵破碎的人。

读经二(谁若不传福音,就有祸了。)

恭读圣保禄宗徒致格林多人前书9:16-19,22-23

弟兄姊妹们:我若传福音,并没有什么可夸耀的,因为这是我不得已的事;我若不传福音,我就有祸了。如果我自愿做这事,便有报酬;若不自愿,可是责任已委托给我。这样看来,我的报酬是什么呢?就是传布福音时,白白地去传,不享用我在传福音上,所有的权利。我原是自由的,不属于任何人;但我却使自己成了众人的奴仆,为赢得更多的人。对软弱的人,我就成为软弱的,为赢得那软弱的人;对一切人,我就成为一切,为的是总要救些人。我所行的一切,都是为了福音,为能与人共沾福音的恩许。——天主的圣言。

释义

在今天的读经中,保禄说明自己必须传布福音的因由,并劝勉众人,应如他一样,努力在基督徒的道路上奔进;唯有不时地警惕自己,他与众人也才能同时都获得那永恒的冠冕。

首先,保禄解释:他传播福音没有什么可以夸耀的,因为这就是他宗徒的职分,而且福传本身有其必要性;因此,他若不宣扬福音,便是有愧于职守,便是得罪委托此事予衪的天主。所以,无论保禄是否情愿如此操劳,宣讲的责任还是委托给他了。随后保禄强调,他的宣讲从不倚赖任何人,也不从属于任何人;但为要替基督争取更多的灵魂,并成为众人获得救恩的工具,他甘愿成为众人之仆。总之,就是尽他一切的力量,去多救一些人的灵魂,使众人都分沾福音的恩惠。

保禄强调,他所努力的一切,不是为要图利自己,而全是为了福音,好使他与众人都能与福音有份,这才是他所冀求的不朽光荣。随后,他以众人都必然知悉的赛跑为例,说明在比赛中跑者虽众,但能获得花冠的,却仅有一人。因此,保禄劝勉众人应怀有选手的精神,努力地为获取永恒的花冠而奔跑。

最后,保禄提醒格林多教会:胜利的荣冠,是要以相当的代价来换取的,这代价便是自我的节制;因此,即使是作为宗徒的他,为要获得永恒的花冠,也必须对自己的肉身加以节制,以免他人因自己的宣讲而获得救恩,自己反倒沦丧了。

福音前欢呼

领:阿肋路亚。

众:阿肋路亚。

领:你们要以柔顺之心,接受那种在你们心里,而能救你们灵魂的圣言。(雅1:21)

众:阿肋路亚。

福音(耶稣治好了许多患各种病症的人。)

恭读圣马尔谷福音1:29-39

(耶稣的身份,耶稣治好了许多患各种病症的人。)

耶稣一出会堂,就同雅各伯和若望来到了西满和安德肋的家里。那时,西满的岳母正躺着发烧;有人就向耶稣提起她来,耶稣上前去,握住她的手,扶起她来,热症遂即离开了她;她就伺候他们。到了晚上,日落之后,人把所有患病的和附魔的,都带到衪跟前,耶稣治好了许多患各种病症的人,驱逐了许多魔鬼,并且不许魔鬼说话,因为魔鬼认识衪。清晨,天还很黑,耶稣就起身出去,到荒野的地方,在那里祈祷。西满和同他在一起的人都去追寻衪,找到了衪,就向衪说:「众人都找你呢!」耶稣对他们说:「让我们到别处去,到邻近的村镇去吧!好叫我也在那里宣讲,因为我是为这事出来的。」衪遂到加里肋亚各地,在他们的会堂里宣讲,并驱逐魔鬼。——基督的福音。

释义

当耶稣执行衪的使命时,有三个最重要且彼此相关的幅度:治愈病人、驱魔和宣讲。虽然可见的恶势力存在于人们的痛苦、罪恶之中,耶稣有绝对的能力治愈病人;衪的宣讲与一般经师不同,因为衪具有权威,连邪魔也要听从衪。

当耶稣驱魔时,不准魔鬼说话,因为牠们知道祂是谁。耶稣愿意隐藏自己的身份,因为必须等到衪死在十字架上,人们才能真正明白衪身为「天主子」的意义。吊诡的是,紧紧跟随耶稣的门徒,听见衪的宣讲,看见衪行奇迹驱魔、治病,却并不完全了解耶稣,魔鬼却早认出祂就是「天主的圣者」——天主子。

总括耶稣行动,包含着动、静两种状况:一方面到各处宣讲、驱魔、治病,另一方面也私下到荒野安静祈祷。

在今日的读经中,马尔谷要我们注意下面几点︰

(1)耶稣是天主子︰马尔谷福音第一句就是︰「天主子耶稣基督福音的开始」。马尔谷透过耶稣驱魔的事迹,指出连魔鬼也认识耶稣天主子的身份,但魔鬼在祂面前无能为力,只能逃走。马尔谷多次提到耶稣驱魔,并非强调那时特别多附魔的人,而是想突出耶稣是天主子的身份。

(2)耶稣是救主︰马尔谷亦强调耶稣治病的能力,祂不断医治病人,表示祂是个救人离开困境的天主。祂不光是关心别人的灵魂,而更关心整个人。这也提醒我们作基督徒的,应关心别人整个人,不应因为别人暂时对信仰没兴趣便完全不理他们。

(3)耶稣如何处理繁忙的生活︰马尔谷笔下的耶稣是谁?早上做到晚上的。本来犹太人晚上休息,因为天黑难以看见,但现在群众连晚上也不放过祂,祂并没有拒绝他们,并无坚持自己的权利,维护个人的空间,反而尽量满足别人的需要。不过,祂晓得如何加油充电,就是大清早到荒野祈祷,接触天父。

现代的人普遍生活繁忙,表面上好象很充实,多姿多采,但骨子里能是漫无目的,周而复始的刻板运作。让我们学习耶稣处理繁忙的艺术,既能应付群众的渴求,亦能停顿与天父独处,从祈祷中汲取新的力量去冲剌。总之,马尔谷要我们注意耶稣本人,认识祂是什么才渐进到祂做什么。

经文脉络

谷一21-33叙述耶稣在葛法翁度过一个安息日的情形,其中先是会堂中聚会以及其中所发生的事件(21-28;这是上个主日的福音内容),接着叙述耶稣离开会堂后所行的一个奇迹(29-31),最后是一个摘要性的报导(32-34)。接着福音作者还继续讲述第二天清晨的一段故事(一35-39)。这个主日的福音就是选自谷一29-39。

治愈伯多禄的岳母

福音叙述耶稣在结束安息日的聚会之后,带着雅各伯和若望一起来到西满和安德肋在葛法翁的家中,并在此治愈伯多禄发烧的岳母。这个故事中被治愈的病人是伯多禄的岳母,透过这个病人与伯多禄之间的家庭关系,使这个叙述带有「人物传记」的特色。

整段治愈故事的叙述非常精简,耶稣治愈的奇迹不是经由一个「话语」,而是一个明显可见的行动:「耶稣上前去,握住她(伯多禄岳母)的手,扶起她来。」治愈的效果或治愈的证据是明显的,先说明「热症遂即离开了她」;最后还有具体可见的行动:「她就伺候他们。」

这个简短奇迹故事的结尾回到叙述的起点:经文开始时说到耶稣和门徒们来到伯多禄和安德肋的家,明显的是希望能够休息,现在结尾时则报导,被治愈的妇人起身「伺候」他们,正是证明了奇迹的实现。

耶稣的伟大能力

马尔谷紧接着前面「驱魔事件」之后报导这个故事,更加扩大彰显耶稣的治愈能力。同样的目的也表现在接下去的经文内容中,作者以「摘要」的方式综合报导耶稣事实上治愈更多的病人(32-34)。

摘要

「摘要性的报导」是福音中常见的文学单元,作者并没有意图报导所有与耶稣有关的事见,而指以综合性的笔法报导类似的事件其实非常多。这个简短的奇迹摘要含有下列特征:

●人们把「所有患病和附魔的人」都带到耶稣前。这里显示一个「群众涌向耶稣」的图像,这些患病者和附魔者代表一切需要援助的人,他们都来到耶稣跟前。

●福音作者报导「耶稣治好了许多患各种病症的人」,但并没有具体的讲述到底有多少人被治愈,或者是否有什么选择性的原则。在此福音作者所欲强调的重点只是耶稣的图像,祂仁慈而富于怜悯之情,接近所有需要帮助的人。

●马尔谷特别凸显了那些附魔者的角色,强调牠们认识耶稣的派遣,以及祂的特殊身份。但是,耶稣禁止牠们谈论祂。事实上,耶稣所命令的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因为谁若认识耶稣,必定会将这样的知识与他人分享。经文并未解释,为什么耶稣禁止人们谈论祂。

耶稣特殊的面貌

接着福音开始另一个叙述单元:「清晨,天还很黑,耶稣就起身出去,到荒野地方,在那里祈祷。西满和同他在一起的人都去寻找衪,找到了,就向衪说:『众人都找祢呢!』」这段叙述提供另一个耶稣图像:耶稣一直是众人的中心,祂的门徒和其他对祂感到兴趣都期望永远拥有祂,因而围绕在祂身旁;然而,耶稣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使命:向所有的人宣报福音。祂不会由于群众而忽略自己的使命,所以祂告诉他们:「让我们到别处去,到邻近的村镇去吧!好叫我也在那里宣讲,因为我是为这事出来的。」并因此而走遍加里肋亚的各个城镇村庄,巡回宣讲,祂的宣讲有驱魔奇迹伴随,这是天主的国业已临近的记号(参阅:一15、27)。

综合反省:宣讲与祈祷

从这个耶稣必须不断巡回向人群宣讲的背景下,更让读者看出35节经文的特殊重要意义。透过福音叙述我们认识耶稣的宣讲有特殊的权威,祂能行伟大的奇迹,驱逐邪魔并治愈各种病症。但是,耶稣并非只是忙碌地四处巡回宣讲福音、施行奇迹而已,祂知道自己使命的根源,明白自己特殊权威与神恩来自于天父。耶稣必须常常和天父在一起,更深的寻求天父的旨意,并由天父得到执行使命的神恩与力量,因此祂为自己寻找特殊的「荒野之地」,为了能恳切地向天父祈祷(参阅:十四36)。今日的基督徒,尤其是福传工作者,更应以耶稣为榜样,在祈祷与工作之间取得平衡。圣本笃对会士们的要求——工作与祈祷——其实对任何人都有效。

分享

耶稣的触摸是无声之爱的语言,耶稣触摸治愈各种疾病,甚至让死者复生。触摸耶稣的人也被衪的能力治愈。衪的触摸带着能力和权柄,如同圣咏的描述“天主一触摸群山,群山立即冒烟”。福传就是让人感觉到耶稣的触摸。

耶稣医治西满的岳母,她一痊愈马上就服务他人,没有为过去的疾病遗憾,也不为未来忧虑。她是一个忘却过去,不愁未来,活在此时此刻的女性。我们常常被无法改变的过去与不能预测的未来而扰乱,因此没有精神去发掘在日常生活中潜伏的新契机。圣保禄说,谁若在基督内,他就是一个新的受造物,旧的已成为过去,看,都成了新的。耶稣来到世上,卸下我们过去的包袱,担当我们未来的忧虑,衪要我们在此时此刻好好地生活。

反省

1、当我从事福传行动的时候,是否兼顾了言与行;宣讲与服务?耶稣显了奇迹之后,便急着要往别的地方去宣讲福音,试体会耶稣那份宣讲救恩的热诚,并作出你的信仰响应。

2、祈祷是灵性生命的食粮,这个说法是否与我的生活脱节?现在我的灵性生命饥饿吗?贫穷吗?我怎样喂养我的灵性生命?看书?祈祷?打坐?忙碌的生活中,我愿意努力排出时间祈祷吗?

3、一般人在生命无助、求天不灵、叫地不应时,通常会想起去求神问卜。而在顺境时,却常常忘记还有神的存在。我也是这样吗?在顺境的日子里,我有没有去找耶稣?衪会在哪里被我找到?我们是否也能去帮助那些暂时对信仰灰心或没兴趣的人?

4、耶稣基督虽是天主子,却常进入荒野单独去祈祷;我的祈祷是怎样的?我常放下手中的忙碌的工作,到安静的地方去祈祷吗?祈祷是我每天生活不可缺的重要部分吗?我有把自己的祈祷融入到生活去吗?在今天快将结束的一剎,也邀请你停下来,寻找你的荒野,向天父祈祷。

5、身体和心灵的健康是一杖硬币的两面,两者相互影响。在履行基督徒使命的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来自身体和心灵方面的束缚?把来自这两方面的诸多束缚一丝不留地奉献给耶稣,让衪的大能在你身上流动和通传。

6、马尔谷要我们先去认识耶稣是什么人,然后才渐进地去了解祂做了什么。天主是不是也要我们天天到祂的面前接触天主,而不是急急忙忙地想要先为天主做这个做那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xuexichongbing.com/xxcbbz/71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