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里看当年ldquo赤脚医生rd

北京白癜风治疗哪家好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你知道“赤脚医生”吗?

“赤脚医生”是真的“赤脚”治疗吗?

你听过“扫盲教育”吗?

六七十年前我国有多少人“目不识丁”呢?

你知道过去闵行老百姓是怎么看病吗?

闵行又是如何开展扫盲教育,

帮助人们读书识字的呢?

下面,

就让我们翻阅闵行历史档案,

追寻历史足迹,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医疗:从赤脚医生

到家庭医生

“赤脚医生”这个词,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可能有些陌生,但是,对于老一辈的爷爷奶奶们来说,却是那个医疗资源匮乏的年代,治病救人的恩人。2次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3次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的左瑞仙,年轻时就是一位赤脚医生,用她的解释,赤脚医生不是专职医生,而是掌握一些医疗知识的普通人,主要负责协助医生治疗一些常见病,为老人和孩子上门“打打针、发发药”。

左瑞仙

为帮助社员施行搽红药水之类的简易医疗,年,选拔初小文化程度以上的农业合作社社员,培训为不脱产的保健员,人称“小医生”,到年培训了人。年保健员实行半农半医,年改称大队卫生员。年初,各公社举办大队卫生员培训班,并规定卫生员一半时间用于医疗卫生工作,误工补贴由大队公益金和医疗收费支付;实行门诊或巡回医疗。

为各生产队培养保健员(摄于年,七一人民公社)

年,卫生员改称为“赤脚医生”,全县有人,年增加到人,平均每个农业生产大队2人。赤脚医生原指上海地区“半农半医”的保健员,首先出现在上海川沙县江镇公社的一个调查报告中,毛泽东在这个调查报告中作了批示,由此这个称呼风靡全国。通俗来说,村民将那些赤脚下田种地的非正式医生叫做赤脚医生。

上海县赤脚医生朱玉英(20世纪70年代)

同时,全县实行赤脚医生和医务人员轮换制,先后有16个公社名医务人员下放大队。年,考核赤脚医生业务,成绩及格者取得《赤脚医生合格证》。年有赤脚医生人,每个生产大队3~4人,其中小学文化程度占36%、初中43.5%、高中及中专以上20.5%,92%人员年龄在20~40岁。年赤脚医生改称为乡村医生。年有人,其中女性人;经考试,人获得乡村医生合格证书。

上海市新泾区血吸虫病治疗组医务人员深入农村了解农民医治血吸虫病的情况(摄于年1月6日)

同一时期,村卫生室也在逐步建立之中。年,提倡“社社设保健室、队队有保健箱”,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保健员经短期训练,因陋就简创办保健室。至年全县所有农业生产大队均设立保健室。大队贷款购买50余种常用药及听诊器、注射器等10余种器械,保健室初具规模。年,全县普遍实行合作医疗制度,保健室改称合作医疗卫生室,设备更新,一般备有数百种片剂、针剂、水剂药物,一半以上卫生室办中药房,1/3卫生室设代煎中草药业务。年,全县个村都设有卫生室,其中45所卫生室置有观察床,还有乡办企业卫生室所、畜牧场办卫生室13所。

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在诊治病人

除了村卫生室,工厂、学校也开始设立医务室,为工人和师生服务。年龙华水泥厂设厂医务室。50年代少数市属大厂设有医务室。70年代培训工人医生担任厂医,各厂建立医务室,后经进修考核,晋升为医士。年,全县有所工厂医务室,其中所为市县工厂,医务人员人,医师及以上人员人、医士人。另有7所大专院校医务室医疗设备完善,医技力量充实,医技人员92人,医师及以上人员45人、医士43人。

上海市西郊区虹桥乡虹星农业社(现虹桥二、虹四村等)妇产院(摄于年5月24日)

里弄红十字卫生站则始建于60年代初期,主要为城镇居民施行外伤包扎救护,协助计划免疫和卫生除害。年,5个县属城镇有26所红十字卫生站,由县红十字会拨款购置外用药品,各站配备1辆轮椅车,供残疾和重病人使用。

上海县农村实行合作医疗制度,积极发展中草药治疗(摄于20世纪70年代)

从经费支出方面,也可以看出闵行医疗水平在逐步发展。-年,县财政支出卫生经费万元,年支出55万元,为该期间财政拨款最少的一年。年,支出万元,占全县财政支出11.4%;年,增加到万元,占县财政支出15.4%。

这些年随着社区综改的深入,1+1+1组合签约服务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标配”。为更好地打通老百姓看病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闵行不断发展基层医疗,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的综合服务能级,壮大家庭医生的队伍。在不少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设有全科、中医科诊室,中医治疗室、药房、输液室等诊疗区域,为居民提供全科门诊、中医门诊、理疗针灸、家庭医生签约、老年人免费体检和慢病管理等服务。同时,为签约对象建立并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开展健康评估,制订针对性健康管理方案,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也为符合条件的签约对象建立家庭病床,开展巡诊服务。从赤脚医生到家庭医生,闵行在发展的过程中,为百姓提供更为周全的健康服务,并建立均衡、优质、高效、融合的健康服务体系。

教育:从扫盲教育到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是一个民族长远发展的根本动力,解放初,为了帮助更多百姓接受业余教育,上海县利用农闲在农村办冬学,结合识字教育,进行形势、阶级、民主和生产教育。

年秋,上海县人民政府教育科设社会教课管理全县业余教育,逐步整顿冬学,帮助条件较好的冬学转为常年民校。年7月,有群众自办和小学、农村俱乐部办民校所学员人(男人,女人),文盲、半文盲分别占45.9%和31.4%,其余为初小文化程度。教师主要由乡村识字者充任,其他还有学教师、社会教育课工作人员及失学青年。次年,民校增至所,学员人;冬学39处,学员人。就学的有农村基层部、农会积极分子和农村青年男女,并逐步推及全体文盲。扫盲以识字为重点,还结合农村中心工作,进行时事、政策和思想教育,大部分用自编有关生产、生活日常用字的油印乡土教材。最初要求青、壮年文盲识字,后改为~字,达到能够听、说、读、写“四会”。职工扫盲同时展开,年全县有职工业余学校12所,学员人。

新泾马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一个农民学校正在上课(摄于年12月9日)

与此同时,农业合作化运动中也掀起扫盲热潮。年冬县文教科编印全县统一的农民识字课本。次年春,上海县扫盲协会成立,各乡扫盲协会也相继成立。同年冬,有38名农民参加扫学习,占农民文盲人员84.9%;职工人,职工文盲人员56.7%。是年人扫除文盲。据年上海县农民文化程度调查,14~40岁名农村青壮年,文盲人,女性约占70%。

年开展“大跃进运动”,组织全县青壮年文盲半文盲参加突击扫盲。两个月后,宣布全县81.8%的青壮年文盲和半文盲人员人扫除文盲。据次年2月统计,45%的人员回生、复盲。11月,县人民委员会召开全县扫盲誓师大会,会后每个农业生产大队配备1名扫盲兼职教师,由国家发给固定误工补贴,以加强扫盲工作。年上半年,全县名文盲和半文人员入学;扫盲工作先进的虹桥、新泾公社脱盲率分别为85%和89%,达到扫盲标准。7月撤销大队扫盲兼职教师,10月县教育局所属业余教育事业干部全部下放农村劳动。

诸翟乡农民业余大学(摄于年8月24日)

年起,农村扫盲工作贯彻“以青少年、干部积极分子为重点”的方针。为巩固扫盲成果、提高学员文化水平,开办业余学校,设小学班、小班、中学班。年,全县个农业生产大队中,个开办业余学校,1/4的学校学员出席率80%以上职工教育时断时续。年起,为配合“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扫盲工作逐转以学习毛泽东著作和开展阶级斗争教育为重点。年冬人参加扫盲班学习。

“文化大革命”开始,到了年,全县有1/3青壮年为文盲。年后,各公社、镇陆续配备业余教育专职干部又开展扫盲。年10月,上海县采取多种办学形式,重点扫除党员、干部和青年中的文盲、半文盲。年10月全县90.1%青壮年非文盲。年10月,经上海市教育局验收,上海县达到基本除文盲标准。

经过若干年的发展,特别是撤二建一后,闵行的教育逐步朝着高质量迈进。近年来,闵行坚持以“资源共享、功能整合、空间创新”等方式,挖掘学校育人空间。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打造了一批家门口的好学校。“十四五”期间,闵行将进一步以“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紧密型学区集团建设”、“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促进特色高中建设”等九项重点项目为抓手,着力推进“教育理念、课程教学、师资队伍、教育治理”四个现代化,引领闵行教育整体迈向更高水平。

记者:姚怡莹部分图片和文字:区档案局(馆)编辑:姚怡莹栏目统筹:姚炯(点击图片查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xuexichongbing.com/xxcbbz/82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