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来临,大朋友和小朋友们纷纷计划出游,清凉的江边湖边便成了大家的首选。但是,在纳凉度假的同时,可千万注意要和下面这个“小东西”保持距离。赶紧来和小编一起来揭开这个“小东西”——血吸虫的神秘面纱吧。
什么是血吸虫?血吸虫也称裂体吸虫。寄生于多数脊椎动物静脉中,成虫在血管内交配产卵,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在水中孵出毛蚴,侵袭中间宿主螺类(主要为钉螺),在其体内发育出尾蚴。尾蚴在水体潜伏,仅需10秒钟即可通过皮肤或口进入终宿主人体内,随血液循环进入肝脏,或产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再感染,如此循环。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有10种,我国主要的病原体为日本血吸虫,除人外,还侵袭其他脊椎动物,如家畜和大鼠等。
血吸虫的“前世今生”
高倍镜下血吸虫虫卵
今年六月份我们实验室收到一份疑似血吸虫病人的粪便标本,除了镜下找到虫卵之外,我们还通过尼龙绢袋集卵孵化实验观察到了“活的血吸虫”,让我们一起感受下倍放大下血吸虫毛蚴的“律动感”吧。
血吸虫毛蚴显微镜下游动视频
血吸虫有哪些危害呢?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疾病,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人和家畜接触了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就会感染血吸虫病。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10月,主要分布于安徽、江苏、江西、湖北、湖南以及云南6个省。疾病初期多呈急性,多见皮肤发痒、红色小丘疹、咳嗽、胸痛,常因症状轻微而被忽视。在急性症状消退而未经治疗,或疫区反复轻度感染而获得部分免疫力者,病程经过半年以上,称慢性血吸虫病,临床表现以隐匿型间质性肝炎或慢性血吸虫性结肠炎为主。反复或大量感染血吸虫尾蚴后,未经及时抗病原治疗,到了晚期,虫卵损害肝较重,发展成肝硬化,有门静脉高压、脾显著增大和临床并发症。病程多在5~15年以上,儿童常有生长发育障碍可导致身材矮小。
那夏日出游,如何预防血吸虫感染呢?夏季外出游玩耍水,要注意不在设有血防警示牌的湖水、河塘等水域里游泳、耍水,若不慎接触疫水后应立即到当地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和治疗。夏季接触不明湖水、河水时要注意个人防护,尽量不要随意接触情况不明的水域,若在生产生活中必须接触疫水时,可以穿戴防护衣裤和长筒胶鞋,或者擦涂防蚴灵等皮肤防护药物,以避免血吸虫尾蚴侵入人体皮肤,也可以通过服用蒿甲醚、青蒿琥酯等药物来预防血吸虫病。
小编再次提醒大家,出门游玩的同时做好个人防护哦。最后,祝大家出行快乐!
原文转载自台州疾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