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昌明的21世纪,瘟疫依然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大敌,SARS,禽流感、口蹄疫、手足口、甲型H1N1流感.......接踵而来,使人类应接不暇,疲于奔命,似乎大规模的防疫依然是一个待解的难题。这让人想起大半个多世纪前,我国防治血吸虫病一段难忘的历史。彼时,不论财力、物力还是医学科学水平都和现在不可同日而语,但肆虐余百年的血吸虫病确曾一度绝迹,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余江县就是那时消灭血吸虫的一个先进典型。
要了解余江的血防历史,就一定要了解蓝田,因为蓝田宋家曾是血吸虫病的重灾区。蓝田宋家也是见证、展示、传承余江血防历史的活化石和发源地,地因人传世、因物闻名,蓝田畈是是一个大平原。历史上土属沙硪类,田地无法蓄水,只能种植麻豆类植物,似篮子样不能装水,故命名蓝田畈。
年4月18日,长江委年血吸虫病防治监测健康培训班学员莅临蓝田参观。
解放前三十年间疫区血吸虫病危害状况的村史调查:毁灭村庄5个(青屋邓家、大畈潘家、曾家、丁先庄屋、川北杨家)、寡妇村1个(竹院17户、19个寡妇)、绝户户、死亡人、寡妇93人、离乡背景88人、荒田亩(宋家:绝户18户、死亡人、寡妇22人、离乡背景35人、荒田亩),从这一串串的数字可以看到蓝田畈当时血吸虫病的危害是多么的触目惊心,状况悲惨。
余江人民引以为豪的“战天斗地、敢为人先,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血防精神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长江委年血吸虫病防治监测健康培训班学员,随着讲解员来到了丰碑广场,丰碑广场在宅改前废弃的禽畜舍、猪牛栏、露天厕遍布全村,空心房、危旧房较多,安全隐患大,面对困难,蓝田人民弘扬敢为人先的血防精神,主动亮剑,率先开展宅基地制度改革,先后召开村民大会、理事会和党员干部会20余次,逐家逐户上门做工作,统一思想,现在这里变成最美花园,村民娱乐休闲场所。
蓝田宋家也正是因为宅改,成了美丽乡村的示范村,家家户户庭前都整齐的种植了蔷薇、果树,这也是宋家村“一改促六化”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之一。村里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中,始终秉承造福村民,让村民有更多获得感的理想信念,用行动践行血防精神,结合“七改三网”和村庄美化亮化,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既美化了村庄,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一举两得。如今全村绿化面积达到30%,人均绿化面积比城里人还要高。
长江委年血吸虫病防治监测健康培训班学员,看到眼前这口古井被吸引着,全村过去都依靠村内这口古井生活,这口古井哺育着蓝田村民。
“圣贤之乡多古树”,蓝田村内的樟树成为了村里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眼前这颗千年古樟引人驻足,宋家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改革开放以来先后有多位本科生从这走出去,其中有博士4名,硕士生10名。
感恩广场清一色的汉白玉,叫人惊叹,它是由宋家村在山东威海从事眼镜批发生意的乡贤——宋和红个人捐资余万元修建的,整个广场有多平方米,这是蓝田村弘扬血防精神,因地制宜实施“一改促六化”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写照。
参观结束后,长江委年血吸虫病防治监测健康培训班学员在血防纪念碑下合影留念。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