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文章
导言
谁能相信,绿色的田野,林立的工厂,宽敞的马路,葱郁的树林似“春风杨柳万千条”的都市后花园——青浦,新中国建立前,竟是个“万户萧疏鬼唱歌”的苦地方。
又谁能相信,青浦人民与万恶的血吸虫病苦斗了30多年,最终还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改革开放的春风送走了“瘟神”。
血吸虫防治
解放初青浦有多人严重遭受着血吸虫病的危害。这些病人占了全县累计人口的39%多。真可说家家户户有病人。
因为血吸虫到处在侵袭着接触河水的男女老少。全县累计查出钉螺面积万平方米,占了全县3.6万公顷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一。真可说处处地方有钉螺。
血吸虫防治
闻名中外的任屯村,在新中国建立前,白天在田里几乎看不到耕耘的农民,在场地几乎看不到嘻笑的孩子。当时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东邻白发叹凄凉,西舍儿童失爹娘,田荒地白空间屋,全村一片哭声嚷”。如此之凄凉,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他们才发现村里的九湾十三浜,只只浜里有钉螺。他们才知道,村里的“瘟神”如此猖獗,是旧社会“政治瘟神”和血吸虫“自然瘟神”害得穷苦农民骨肉分离,家破人亡。像任屯村这样的村,在青浦县不止一个两个。他们从苦难中懂得:解放后,人民站起来了,一个病体的人怎能当家作主、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呢?因此,他们在年冬天,给毛主席、党中央写信,把翻身后的欢乐告诉党中央,把血吸虫病的危害告诉毛主席。
任屯村民的心声也是青浦人民的心声。党和政府对于青浦疫区人民消灭血吸虫病的愿望和要求,给以极大的关必和极大的支持。当时的党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陈云来到青浦,调查疫情,指导工作。
年9月16日,陈云给青浦家乡有关血吸虫防治的回信
无数专家教授和防治人员深入青浦农村帮助查灭螺和查治病。青浦的各级党政组织带领群众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与血吸虫病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年到年,经过28年的反复斗争,取得了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成果。
50年代任屯村血吸虫患者
七十年代任屯村村民合影
青浦人民懂得:血吸虫基本消灭后,如果放松了斗争,疫情就要回升,瘟神就要重新危害人民。曾记得,年制订了一个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规划。由于缺乏科学的求实精神,提出了一些过高过急的措施,虽然消灭了不少钉螺,治愈了不少病人,也宣布了基本消灭血吸虫病。但是由于以后疫情没有控制,所以钉螺回升,病人增多。
曾记得,年制定了“到年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计划。由于“文革”十年动乱的破坏,血防工作一度被迫停止,疫情又有回升。一次又一次的规划,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县血防部门从中寻找答案,得出了一个结论,同“瘟神”斗,要敢于斗,更要善于斗。就是要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并以科学的手段,提高防治措施。这个想法符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
青浦县委、县政府遵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实事求是地制订了青浦县消灭血吸虫病五年规划(~年)。规划重点提出了分类指导,分年达标的要求。经5年共同努力,23个乡、镇、场分别完成各自的送瘟神任务。
80年代任屯村
青浦人民连续奋斗了5年。年是与瘟神决斗的一年。市、县血防部门5年内先后在23个乡、镇、场抽查的87个队(村)、个生产队中进行螺情检查,没有查到一只钉螺。市、县血防部门5年内先后在84个村的个生产队和31所小学检查了人只查出1个阳性病人,阳性率为0.%,病人当年治愈,符合消灭标准。
任屯血防陈列馆
年12月18日,是青浦人民最难忘的一天。上午青浦县召开血防表彰大会,中共青浦县委、县人民政府向中外宣布,严重危害青浦人民的血吸虫病消灭了。下午县委县府在莲盛乡任屯村召开消灭血吸虫病记念碑揭幕仪式,任屯血防陈列馆也同时开馆。
年12月18日,我县召开消灭血吸虫病庆祝大会
青浦人民永远记住:“瘟神送走,还要战斗”这句格言。青浦县人民政府又如此坚决。在年召开的“青浦县消灭血吸虫病表彰大会”上,颁发《布告》,号召全县广大群众识螺、查螺、报螺,查出活螺进行重奖。如此发动群众,没有查到一只活螺。年,市有关部门从其他县中抽调多名査螺能手,汇集青浦各乡镇,用7天时间认真普遍地查螺,也没有查出一只活螺。
年12月18日,送走瘟神,县委县政府在这里树碑纪念
23个乡、镇、场,在各自消灭血吸虫病的下一年,就转入巩固监测工作。采用多种方法对螺情、病情进行监测。连续监测了16年,没有发现一只活钉螺,没有发现一个新病人。可是在全国一些地区,血吸虫病流行还相当严重。因此,在全国没有送走瘟神以前,要世世代代监测下去,让子孙后代永远不受血虫病的苦,这是青浦人民的誓言。
人们发现,送走瘟神以后的每个春天,青浦县境内的杨柳,抽出的新芽特别翠绿,特别显得生气勃勃,春意盎然。人们发问:这里的杨柳为啥这样绿?
是毛泽东《送瘟神》光辉诗篇的沐浴,是邓小平洒下改革开放的喜雨,才使青浦杨柳如此翠绿,如此富有强大的生命力!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