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偏方集

  痛风(gout)是一种由于嘌呤生物合成代谢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性疾病。本病以关节液和痛风石中可找到有双折光性的单水尿酸钠结晶为其特点。其临床特征为: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炎,严重者见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常伴尿酸性尿路结石,多见于体形肥胖的中老年男性和绝经期后妇女。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改变,其患病率逐渐上升。

中医学也有痛风的病名,历代医学家都有所论述。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水或立湿地……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滞,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阳也。本病以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摄失养,造成脏腑功能失调为发病基础,以外感邪气、跌打损伤为发病外因,湿热、痰浊、瘀血互结为发病特点,辨证应注意辨其虚实,初则属于实证,久则正虚邪实,或虚实夹杂。痰瘀阻滞是造成痛风的主要原因。症状早期表现在肢体、关节经络,继则侵蚀筋骨,内损脏腑。

凡属风邪偏盛者为行痹,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寒邪偏盛者为痛痹,关节僵硬,痛有定处;湿邪偏盛者为着痹,关节肌肉麻木,重着肿胀;热邪偏盛者为热痹,关节红肿灼热,疼痛拒按;而过多的尿酸则属湿浊,因脾失健运使湿浊内生,肾分清泌浊功能失调致湿浊排泄障碍,加之酗酒暴食,劳倦过度等,则湿浊流注于关节、肌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病。治疗在急性期以祛邪为主,用祛风除湿,清热利湿等法;慢性期以扶正祛邪为主,用健脾益气,补益肝肾等法。

下面是本人在网上搜集整理的一些关于痛风的偏方:

辨症治疗

《湿热痹阻》

痛风排酸是重点,由于湿邪入里化热,或素体阳升,内有蕴热,湿热交蒸而致。症见关节红肿热痛,病势较急,局部灼热,得凉则舒。伴发热,口渴,心烦,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或腻,脉象滑数或弦数。治宜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方选四妙白虎汤加减,药用苍术、黄柏、知母、生石膏、金银花、连翘、木瓜、地龙、薏苡仁、老鹳草、川牛膝、威灵仙等。

《风寒湿痹》

由于正气不足,风寒湿邪乘虚侵入,阻滞经络,痹阻不通而致。症见关节肿痛,屈伸不利,或见局部皮下结节、痛风石。伴关节喜温,肢体重着,麻木不仁,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弦紧或濡缓。治宜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方选桂枝乌头汤加减,药用桂枝、白芍、生姜、黄芪、制川乌、麻黄、防己、当归、川芎、羌活、苍术、防风等。

《痰瘀阻滞》

由于久病体弱,痹阻经络,气血不通,痰瘀交结于关节而致。症见关节肿痛,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局部硬节,或见痛风石。伴关节畸形,屈伸不利,局部皮色暗红,体虚乏力,面色青暗。舌质绛红有瘀点,苔白或黄,脉象沉滑或细涩。治宜化痰散结,活血通络。方选二陈桃红饮加减,药用陈皮、半夏、茯苓、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秦艽、炮山甲、天南星、伸筋草等。

《脾肾阳虚》

由于素体阳虚,外邪侵入,迁延不愈,损伤脾肾而致。症见关节肿痛持续,肢体及面部浮肿。伴气短乏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纳呆呕恶,腹胀便溏。舌质淡胖,苔薄白,脉象沉缓或沉细。治宜健脾益肾,温阳散寒。方选附子理中汤加减,药用制附子、肉桂、白术、党参、茯苓、黄芪、杜仲、补骨脂、仙灵脾、肉苁蓉、骨碎补、金毛狗脊等。

《肝肾阴虚》

由于久病伤津,阴液匮乏,不能滋养肝肾,邪居筋骨而致。症见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时重时轻,或关节变形,可见结节,屈伸不利。伴腰膝酸软,耳鸣口干,肌肤麻木不仁,神疲乏力,面色潮红。舌质干红,苔薄黄燥,脉弦细或细数。治宜补肝益肾,祛风除湿。方选独活寄生汤加减,药用独活、桑寄生、白芍、熟地、杜仲、牛膝、龟版、鳖甲、菟丝子、女贞子、伸筋草等。

以上方药可视症加减:风邪偏盛加五加皮、寻骨风、透骨草;寒邪偏盛加制附子、细辛、桂枝;湿邪偏盛加萆薢、木瓜、豨莶草;湿热偏盛加栀子、黄柏、忍冬藤;关节疼痛加莪术、全蝎、徐长卿;关节肿甚加防己、泽泻、车前子;关节冷痛加细辛、干姜、制附子;肌肤麻木加穿山龙、海风藤、络石藤;阳虚甚加干姜、巴戟天、肉苁蓉;阴虚甚加生地、石斛、鳖甲;下肢关节痛加牛膝、独活、青风藤;上肢关节痛加桑枝、姜黄、威灵仙;腰膝酸软加川续断、鹿衔草、鹿角胶;血瘀明显加赤芍、红景天、生蒲黄;皮下结节或痛风石加僵蚕、白芥子、胆南星等。

本病在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对症处理;慢性期应加强排除尿酸,辨证治疗。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痛风食疗及偏方

食疗方一:

食材:葡萄40克,粳米80克,清水,白糖。

做法:将葡萄颗粒放入清水中慢煮,熬到粘稠即可。

服用次数:早晚各一次。

主要的功效:补肝肾、益血气。

食疗方二:

食材:赤小豆50克、薏仁50克

做法:放入沸水,熬粥即可。

服用次数:每天一次

主要的功效:起到除湿利尿的作用,可以促进尿酸的排除,也可以降低尿酸在体内的含量。

食疗方三:

食材:木瓜一个,粳米克。

做法:木瓜切碎慢煮半小时,然后用木瓜汁加入米、白糖、粥煮稀即可。也可放入衣袋量的白糖调味,适当即可,如果胰岛素不好,可会引起糖尿病,所以一定要注意糖的适量。

服用次数:每日3次,热服。

主要的功效:健胃,熟络筋骨。

偏方一、虎刺鲜根或花(干根)。

做法:煎汁用酒冲服。

功效:有清热通络之效。

偏方二、红花、白芷、防风,威灵仙。

做法:酒煎服。

功效:用于缓解痛风四肢疼痛症状。

偏方三、钩藤根,加烧酒适量。

做法:浸1天后分3天服完。

功效:有理气活血止痛之功。

偏方四、鲜竹叶、白茅根。

做法:鲜竹叶和白茅根洗净后,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30分钟,代茶饮。

功效:有利尿、防止痛风合并症。

偏方五、芹菜克(连根须)、大米30克

做法:芹菜克(连根须),洗净后切碎,与大米30克同煮至粥熟,入少量

盐、味精。可常食。

功效:痛风急性发作时尤宜。

偏方六葛根10g、茯苓6g、枸杞10g、薏米仁6g

做法:每天一剂,或泡或煮,当茶来喝。

功效:加速尿酸排出

偏方七、茄子克、酱油、麻油、盐、味精

做法:洗净后蒸熟,切成条,稍加酱油、麻油、盐、味精拌匀后食。隔日服。

功效:适用于痛风发作者

痛风验方

(一)名老中医蒲辅周验方 痛风合剂

组成:三角风6克、八角风6克、九节风6克、鸡血藤6克、白通草6克、黑马草6克、花椒根6克

用法:以上药品,用好白酒半斤浸泡七天可服用,服完后可再加白酒半斤浸泡,每次服用9-15克,善饮酒者可饮30克,但不可酗酒。

功效:祛风通络

主治:痛风

(二)名老中医姜春华教授验方 祛风饮

组成:生地90克、玉竹15克、九节风6克、羌活9克、独活9克、细辛3克、制川乌9克、苍术9克、当归9克、白花蛇9克

用法:以上药品,每日1剂,煎2次分服。

功效:养阴祛风去湿

主治:痛风,发于产后者尤佳

(三)名中医韦家杰验方 镇痛消风汤

组成:车前子15克、秦艽12克、灵仙12克、川牛膝12克、忍冬藤12克、地龙12克、黄柏10克、山慈姑10克、甘草6克

用法:以上药品,每日1剂,煎2次分服。

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主治:痛风

加减:痛甚加制川乌9克、元胡12克;热盛加野菊花15克、黄地丁30克;活血加丹参15克;利尿加滑石15克。

(四)名中医贾河先(重庆中医研究所)验方一

组成:昆布30克、海藻3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浙贝10克、赤芍10克、太子参30克、茯苓12克、熟地12克、淫羊藿30克

用法:以上药品,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祛风通络

主治:痛风

(五)名中医贾河先验方二

组成:木瓜30克、桑枝30克、知母10克、生石膏30克、桂枝10克、苍术12克、怀牛膝15克、银花藤30克、络石藤30克、海风藤30克、黄柏10克

用法:以上药品,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利湿清热,活络通经

主治:痛风石沉积者

(六)名中医贾河先验方三

组成:地龙12克、山甲12克、蜈蚣3条、桂枝12克、生石膏30克、薏苡仁30克、生地30克、怀牛膝30克、萆藓15克、丹皮12克、银花藤30克

用法:以上药品,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祛风通络

主治:痛风石沉积

(七)名中医贾河先验方四

组成:当归20克、羌活12克、党参30克、苦参15克、升麻5克、葛根30克、苍术10克、黄芩12克、茵陈30克、防风15克、知母12克、泽泻20克、猪苓12克、甘草6克

用法:以上药品,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益气养血,祛风通络

主治:痛风石沉积

痛风针灸疗法

  

体针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2、曲池。

配穴:分2组。1、内踝侧:太溪、太白、大敦;外踝侧:昆仑、丘墟、足临泣、束骨。2、合谷。

(二)治法:病变在下肢,均各取第一组;在上肢各取第二组。以主穴为主,据部位酌加配穴。以1~1.5寸28号毫针刺入,得气后采用捻转提插补泻手法;急性期用泻法,恢复期用平补平泻法,均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三)疗效评价:疗效判别标准: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血尿酸降至正常,1~1.5年内未见复发;有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血尿酸下降,发作间隙期明显延长者;无效:症状、体征及血尿酸检查均未见改善。

以上法共治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按上述标准,临床痊愈70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3%[2~4]。

刺血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阿是穴、太冲、内庭、对应点;2、曲池、阳池、阳溪、太冲、丘墟、太溪、阳陵泉、血海。

阿是穴位置:红肿热痛最明显处。

对应点位置:健侧手部阿是穴的对应部位。

用药禁忌

  

阿司匹林:中小剂量阿司匹林(小于1~2克/天)能抑制肾小管排泄尿酸能力,因此,痛风急性发作时,应避免应用阿司匹林。

抗结核药:吡嗪酰胺可以引起血尿酸增高,但不是所有使用吡嗪酰胺的患者都会出现继发性痛风。

利尿剂:几乎所有的利尿剂都可以引起高尿酸血症。其中以呋塞米、依他尼酸、氢氯噻嗪等药物最为明显。这是由于人们大剂量或长期使用利尿剂时,会使肾小管对尿酸钠的重吸收增加,从而增高血液中尿酸的浓度,最终引起高尿酸血症。

部分抗生素:喹诺酮(如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等)、青霉素等抗生素大多由肾脏排泄,但喹诺酮类、青霉素等抗生素的排出多就会影响尿酸的排出,使体内尿酸水平升高。

调脂药:烟酸是调脂药中常用的药物,它虽然具有良好的降脂作用,但它兼有明显的升高血尿酸的副作用,应引起注意。

某些维生素药:如维生素B1和B2,都会降低体内血尿酸的排泄,患者应避免长时间大剂量的服用。还有就是要注意维生素C的服用,患者在用秋水仙碱、丙磺舒治疗时,要避免摄入大剂量的维生素C。

非甾体类止痛药:常用的有消炎痛、双氯灭痛、扶他林、奥尔芬、布洛芬、芬必得、保泰松、舒林酸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作用机制是,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中环氧化酶的活性,进而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达到消炎镇痛的作用。很多患者服用后会有恶心、呕吐、胃肠不舒服等感觉,也有部分患者出现消化性胃溃疡、消化道出血的严重反应。因此这类止痛药一定要慎用,建议痛风患者尽量在确保疗效的情况下使用最小有效剂量和最短疗程。

饮食禁忌

  

①猪、牛、羊肉、火腿、香肠、鸡、鸭、鹅、兔以及各种动物内脏(肝、肾、心、脑)、骨髓等含嘌呤量高,应尽量不吃;鱼虾类、菠菜、豆类、香菇、花生等也有一定量嘌呤,要少吃;大多数蔬菜、各种水果、牛奶和奶制品、鸡蛋、米饭、糖等可以吃,海带的适当使用对痛风也有一定好处。

②饮水要使每日尿量保持在ml以上,因尿路结石的发生和小便尿酸浓度及小便的酸碱度有关,必要时可服用碱性药物,以预防尿路结石的发生。

③避免暴饮暴食或饥饿。

④节制烟酒,尤其不能酗酒。

⑤不喝浓茶、咖啡等饮料。

妥善处理诱发因素

  

禁用或少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青霉素、四环素、大剂量噻嗪类及氨苯喋啶等利尿剂、胰岛素及小剂量阿司匹林(每天小于2g)等。

注意体重、注意劳逸结合

①肥胖者要积极减肥,减轻体重,这对于防止痛风发生颇为重要。

②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劳、精神紧张、感染、手术,一般不主张痛风病人参加跑步等较强的体育锻炼,或进行长途步行旅游。

以上偏方来自网络搜集以及书本摘抄,本人未一一亲身验证,请读者酌情使用。

可能您一个小小的分享动作,就可能照亮无数人的命运!

传播正能量,拒绝冷漠!









































白癜风传染
中科白癜风暖心公益活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xuexichongbing.com/xxcbcb/29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