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应该怎么治疗

一、血吸虫是怎么引起的

(1)传染源:

  血吸虫是人畜互通寄生虫。其储存宿主种类较多,主要有牛、猪、犬、羊、马、猫及鼠类等30多种动物。病人及患病耕牛为主要传染源,其次,为受感染的羊、猪、犬、马、鼠类等。在一些长时间无人畜活动的地区,血吸虫在野生动物之间通过钉螺传播。

(2)传染源的粪便进入有钉螺存在的疫水,宿主因接触疫水而传播。

  ①粪便入水:河边洗刷马桶、随地大便、施用新鲜粪便及耕牛放牧等尤易污染水源。

  ②有钉螺的地区,才有可能有血吸虫流行。钉螺的感染率与水源污染程度密切相关。钉螺属软体动物,水陆两栖,多孳生于水分充足、有机物丰富、杂草丛生、潮湿荫蔽的灌溉沟或河边浅滩;通常生活在水线上下,冬季随气温下降深入地面下数厘米蛰伏越冬。钉螺可在地面,但活动范围有限,速度缓慢。然而,钉螺可附着于水面各种漂浮物体上,如湖草、芦苇、船只等扩散到远处,使原有孳生范围扩大或形成新的孳生地。

  ③接触疫水:在流行区,居民因各种生活和生产活动接触疫水而感染,如常因捕鱼、打草积肥、游泳、洗物、洗脚等接触疫水,也可因赤足在含尾蚴的地面上行走,尾蚴从皮肤侵入。尾蚴侵入数量与水源污染程度、皮肤暴露面积、接触疫水时间和次数成正比。除皮肤外,尾蚴也可在饮用生水时从口腔粘膜侵入体内。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居民的感染率与当地钉螺受染率成正比。患者以渔民、农民为多,尤以15~30岁的青壮年因反复接触疫水而感染率较高。男多于女,夏秋季感染者最为多见。儿童与非流行区人群一旦遭受大量感染可产生一定的抵抗力,对再感染的耐受力并不完全,因而重复感染经常发生。

二、血吸虫病的主要症状有那些

1.急性血吸虫病

  须与败血症、疟疾、伤寒与副伤寒,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病毒感染,其他肠道疾病鉴别。主要根据籍贯、职业、流行季节,疫水接触史、高热、肝脏肿大伴压痛、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大便孵化阳性为鉴别要点。

  2.慢性血吸虫病

  须与慢性菌痢、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直肠癌等病鉴别。粪便孵化血吸虫毛蚴阳性可确诊。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有助于本病之诊断。肠镜检查及组织检查可有助于确诊。粪便常规检查、培养、X线钡剂灌肠,诊断性治疗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3.晚期血吸虫病

  须与门脉性肝硬变及其他原因所致的肝硬变鉴别。血吸虫病肝硬变的门脉高压所引起的肝脾肿大、腹水、腹壁静脉怒张改变较为突出,肝细胞功能改变较轻,肝表面高低不平。门静脉性肝硬变表现为乏力,厌食、黄疸、血管痣、肝肿大显著甚至缩小,不易摸到表面结节,且有活动性肝功改变,如转氨酶增高等。

  4.异位血吸虫病

  肺血吸虫病须与支气管炎、粟粒性肺结核,肺吸虫病鉴别。急性脑血吸虫病应与流行性乙型脑炎鉴别。慢性脑血吸虫病应与脑瘤及癫痫鉴别。尾蚴性皮炎需与稻田皮炎鉴别。宿主排卵入水、孵出毛蚴、入锥实螺,后尾蚴逸出螺体。人接触尾蚴后便立即进入皮肤、引起皮炎。皮炎初见呈红点,逐渐扩大变为红色丘疹,皮疹一周后消退,尾蚴被消灭,病变不再发展。

三、血吸虫病应该怎么治疗

1.支持与对症疗法

  急性期持续高热病人,可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解热剂缓解中毒症状和降温处理。对慢性和晚期患者,应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饮食和多种维生素,并注意对贫血的治疗,肝硬变有门脉高压时,应加强肝治疗,以及外科手术治疗。患有其他肠道寄生虫病者应驱虫治疗。

  2.病原治疗

  (1)吡喹酮本药目前为治疗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具有高效、低毒、副作用轻、口服、疗程短等优点。对幼虫、童虫及成虫均有杀灭作用。对急性血吸虫病临床治疗治愈率很高。副作用少而轻,可有头昏、乏力、出汗、轻度腹疼等。

  (2)蒿甲醚和青蒿琥酯也可用于治疗血吸虫病。

  并发症多见于慢性和晚期病例,以阑尾炎较多见。血吸虫病患者并发急性细菌性阑尾炎时易引起穿孔、阑尾炎脓肿、阑尾炎组织内虫卵沉积,阑尾穿孔易引起弥漫性腹膜炎并发症。血吸虫病患者的结肠病变严重时可产生结肠狭窄,引起排便困难以及其他肠梗阻症状。在血吸虫病肠道增殖性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癌变者并不少见。

赞赏

长按







































哪家医院能够治愈白癜风
北京中科白颠疯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xuexichongbing.com/xxcbcb/3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