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黄花菜:根大小变化较大,但一般稍肉质,多少绳索状,粗2-4毫米。叶长20-70厘米,宽3-12毫米。花葶长于或稍短于叶;花序分枝,常为假二歧状的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具4至多朵花;苞片披针形,在花序基部的长可达3-6厘米,上部的长0.5-3厘米,宽3-5(-7)毫米;花梗明显,长短不一,一般长1-2厘米;花被淡黄色,花被管一般长1.5-2.5厘米,决不超过3厘米;花被裂片长5-7厘米,内三片宽约1.5厘米。蒴果椭圆形,约2厘米,宽约1.5厘米或更宽。花果期6-9月。
黄花菜:植株一般较高大;根近肉质,中下部常有纺锤状膨大。叶7-20枚,长50-厘米,宽6-25毫米。花葶长短不一,一般稍长于叶,基部三棱形,上部多少圆柱形,有分枝;苞片披针形,下面的长可达3-10厘米,自下向上渐短,宽3-6毫米;花梗较短,通常长不到1厘米;花多朵,最多可达朵以上;花被淡黄色,有时在花蕾时顶端带黑紫色;花被管长3-5厘米,花被裂片长(6-)7-12厘米,内三片宽2-3厘米。蒴果钝三棱状椭圆形,长3-5厘米。种子约20多个,黑色,有棱,从开花到种子成熟约需40-60天。花果期5-9月。
小黄花菜:根一般较细,绳索状,粗1.5-3(-4)毫米,不膨大。叶长20-60厘米,宽3-14毫米。花葶稍短于叶或近等长,顶端具1-2花,少有具3花;花梗很短,苞片近披针形,长8-25毫米,宽3-5毫米;花被淡黄色;花被管通常长1-2.5厘米,极少能近3厘米;花被裂片长4.5-6厘米,内三片宽1.5-2.3厘米。蒴果椭圆形或矩圆形,长2-2.5厘米,宽1.2-2厘米。花果期5-9月。
此外,尚有同属植物大花萱草(东北)、麝香萱(江苏、浙江、安徽)、黄金萱(江苏)等亦同等入药。
「生长环境」萱草:性强健,耐寒,华北可露地越冬,适应性强,喜湿润也耐旱,喜阳光又耐半荫。对土壤选择性不强,但以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湿润土壤为宜。适应在海拔-米生长。北黄花菜:生于海拔-2m的草甸、湿草地、荒坡或灌丛下。黄花菜:生于海拔m以下的山坡、山谷、荒地或林缘。小黄花菜:生于沼泽地、湿地、林荫旁。「分布地域」萱草:原产于中国、西伯利亚、日本和东南亚。北黄花菜:分布于黑龙江、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等地。黄花菜:分布于河北、陕西、甘肃、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小黄花菜:分布于东北、河北、江苏、江西、山东、山西、陕西等地。「采集收藏」秋季采挖,除去茎苗及细根,洗净泥土,晒干。「炮制」除去残茎、杂质,洗净捞出,稍闷润,切段,晒干。「药理作用」1、对血吸虫病的治疗:萱草根(麝香萱根)对实验治疗日本血吸虫病的疗效,文献报道不一,有认为减虫率达80%以上,有认为减虫率不高,也有认为虫数不减少;曾有人进一步研究认为,萱草根对感染血吸虫尾蚴的小白鼠无预防作用,与广木香、槟榔、黄连、黄柏、南瓜子浆粉合用均无效,与酒石酸锑钾合用亦不表现增效。萱草根(包括镇江产的黄花萱草)对血吸虫成虫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虫体萎缩和生殖器官退化,但这些变化都是可逆的,停药后迅速恢复,家犬治疗后粪便孵化可以转阴,或毛蚴减少,经一定时间后仍可转阳。由于萱草根对宿主有强烈的毒性,安全度小,在宿主致死情况下,尚不能杀死虫体,故临床价值较低。企图通过化学方法将有效成分与毒性成分分离,但初步看来两者很可能是同一物质。2、抗结核作用:萱草根在治疗血吸虫病时,其有效部分与毒性部分不易分离,加温后毒性可显著降低,但对血吸虫病的治疗作用亦丧失,而对结核菌的抑制力却不变,不仅试管实验有效,对豚鼠实验性结核亦表现疗效,在临床上也有一定效果。进一步分离董草根的各种成分,萱草乙醚浸膏对豚鼠实验性结核病,萱Ⅲ对小白鼠实验性结核病减轻病变作用虽尚不够显著,但也未见到动物视神经萎缩等严重毒性反应。此外,萱草根与川乌合用,可灭螺。「毒性」萱草根对宿主具有强烈的毒性,对小白鼠所引起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脑、脊髓白质部和视神经纤维索普遍软化和髓鞘脱失,灰质部的病变一般均较轻微;此外,肝、肾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浊肿,肺部有郁血或斑状出血;家兔、犬中毒症状表现为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失明、后肢瘫痪和膀胱潴尿等而致死亡;家兔在萱草根中毒时出现尿蛋白,但无胆红素,血清转氨酶也正常,说明受损害者,主要为肾,而未伤及肝,从出现尿糖及葡萄糖耐量降低,看出糖代谢异常。萱草的毒性主要集中于根中,其毒性因产地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加热60℃以上可使毒性减弱,甚至完全破坏。萱草根在体内有很大的蓄积作用,感染血吸虫的动物对萱草根的耐受较未感染者低,用米泔水泡制不能减低药物的毒性,黄连、黄柏可部分解除它的毒性。「相关论述」《本草拾遗》:"治沙淋,下水气,主酒疸黄色通身者,捣绞汁服。"《本草衍义》:"研汁一盏,生姜汁半盏相和,时时细呷,治大热衄血。"《滇南本草》:"治乳结红肿硬痛,乳汁不通,乳痈,乳岩,攻痈疮,汉中产者,其性补阴血,止腰疼,治崩漏,止大肠下血。"《本草蒙筌》:"咀和酒煎,为破脑伤风要药。"《本草正》:"治带浊。"《本草从新》:"小便不通,煎水频饮甚良;遍身水肿亦效。"《分类草药性》:"滋阴补神气,通女子血气,消肿,治小儿咳嗽。"《天宝本草》:"治膀胱疝气,气火瘰疬。"《贵州民间方药集》:"通经,治妇女月经不调,红崩白带,月经来时腰酸腹痛,又可健胃补脾。"《本草求真》:"萱草味甘而气微凉,能去湿利水,除热通淋,止渴消烦,开胸宽膈,令人心平气和,无有忧郁。但气味清淡,服之功未即臻,不似气猛烈药,一入口而即见其有效也。"《本草图经》:萱草,处处田野有之。五月采花,八月采根用。今人多采其嫩苗及花跗作,云利胸膈甚佳。《纲目》:萱,宜下湿地,冬月丛生,叶如蒲蒜辈而柔弱,新旧相代,四时青翠,五月抽茎开花,六出四垂,朝开暮蔫,至秋深乃尽,其花有红黄紫三色,细实三角,内有子,大如梧子,黑而光泽,其根与麦门冬相似,最易繁衍。《南方草木状》言,广中有一种水葱,状如鹿葱。-本文结束-
本文仅普及本草常识,不做处方
如需使用,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
对于任何形式野生动、植物的使用
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感谢您分享赞在看的鼓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