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的治疗和预防

血吸虫病

一.症状:牛感染血吸虫后大致呈现急性型、慢性型和无症状带虫隐性型三种类型。

1、急性型:一般少见,多见于犊牛,发病后腹泻、体温升高,走路摇摆。常卧地不起,如不及时治疗,会逐渐消瘦,严重者甚至引起死亡。

2、慢性型:多见是急性感染后转变而来,多见于3岁以下小牛,其症状不太明显。一般精神迟钝、食欲减退、不反刍,消化不良、发育迟缓,拉稀或粪便中含黏液或带血、贫血,日渐消瘦,严重时发生恶病质后死亡。

3、隐性型:大多数牛感染少量血吸虫病后,不足以致病,没有临床症状,营养状况和耕作能力都正常。此种带虫牛不断排出虫卵而成为人、兽血吸虫病的传染源。(本病还能引起人的尾蚴性皮炎,俗称“臭疙瘩”。)

二.防治方法

治疗:西药驱虫用吡喹酮,水牛按每千克体重25毫克、黄牛按每千克体重30毫克,1次灌服。用4%吡喹酮注射液(聚乙二醇为溶媒),按每千克体重10毫克,静脉注射。硝硫氰胺(),按每千克体重2~3毫克,1次灌服,控制用药量,防止用药后部分牛出现咳嗽、走路摇摆或突然倒地,甚至个别可发生死亡。

预防:加强饲养管理,要搞好饮食卫生,并严格管理粪便。选择没有钉螺的地方放牧,减少或杜绝牛接触疫区水而感染;对稻田等经常使役的地方,以消灭中间宿主钉螺为主;对易感染地带进行灭螺,并采用轮场放牧等方法切断中间宿主,杜绝病原的传播。不用可疑的水源之水。发现病牛及时隔离,就地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xuexichongbing.com/xxcbcb/57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