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直肠癌中医是如何认识的?
直肠癌在中医看来属于“肠蕈”、“肠中积聚”、“症瘕”、“锁肛痔”、“下痢”、“脏毒”等范围。认为由于饮食不节、忧思抑郁、久泻久痢或大便秘结,感受外邪、劳倦体虚、湿热蕴结等因素使脾胃失损,运化失司,湿浊内生;老年人五脏虚寒,脾肾虚弱,正气虚弱易受外邪,湿毒瘀搏结肠道,久成积块而成。肠癌原因未明,可能与长期肛瘘、痢疾、湿疣、白斑、痔疮、息肉以及血吸虫、感染、饮食、环境等有关。
中医认为直肠癌因情志抑郁,脾胃失和,湿浊内生,郁而化热,湿热下注,浸淫肠道,肠道气血运行失畅,日久蕴而成毒,肉腐血败而见腹痛,便中夹有粘液,湿、毒、痰、瘀凝结成块,肠道狭窄,出现排便困难,脾胃逐渐虚弱。如不及早才用中医中药治疗,可发生多种转移,出现恶病质。
直肠是大肠(包括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全长约厘米)的末端肠道,上连乙状结肠,下通肛门,全长约15厘米。直肠癌便是生长在直肠组织上的恶性肿瘤,有80~90%发生在直肠下2/3处,距肛缘10厘米以内。是最常见而多发的肠道癌肿。绝大多数直肠癌常发生于中老年人,但30岁以下的青年人也有相当病例发现。大肠癌的发病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约有2/3直肠癌。发病男性略多于女性。
一般直肠癌生长缓慢,转移较晚。除了病变邻近侵袭外,通过淋巴道转移至腹股沟淋巴结,通过血液道扩散转移至尿道、膀胱、前列腺或阴道、子宫以及骶骨、肝脏、肺脏、肾上腺、颅脑等处,预后严重。
中医如何治疗直肠癌?直肠癌在初期阶段多呈湿热蕴结,继则出现气滞血瘀,故早期正气尚存时应以清热利湿行气活血、化瘀解毒为主。病至后期,可出现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血亏虚的表现,因此应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以温补脾肾,滋养肝肾,补益气血为基本法则。
1.湿热蕴结
主证:腹部阵痛,便中夹血或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或有发热、恶心、纳呆、胸闷等症,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2.气滞血瘀
主证:腹胀刺痛,泻下脓血紫暗量多,里急后重,腹块坚硬不移,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细。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解毒。
3.脾肾阳虚
主证:面色萎黄,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少气无力,腹痛绵绵,喜按喜温,五更泄泻,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脾肾。
4.肝肾阴虚
主证:形体消瘦,头晕耳鸣,腰酸腿软,五心烦热,或潮热盗汗,口喝咽干、大便秘结,遗精带下,舌质红,少苔,脉弦细。
治法:滋肾养肝。
5.气血两虚
主证:面色苍白,气短乏力,唇甲不华,脱肛下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气血。
针对直肠癌的预防和禁忌,中医有哪些经验总结?
对付直肠癌,最根本的措施在于防患于未然,预防为主。
而平时注意以下各项,可能有所裨益:
(1)改进食物结构:多吃低脂肪和高纤维素的食物,如瘦肉、粗粮、新鲜蔬菜水果等。
(2)保持大便通畅:每天或隔天大便一次,尽量缩短大便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减少粪毒的吸收。
(3)积极治疗肠疾:特别是直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应及时治愈。
(4)积极防治与彻底消灭血吸虫病,及时治愈直肠血吸虫肉芽肿。
(5)提高临床警惕:凡有排便习惯改变,粪便性状改变,特别是便血时应及时就医,作肛门直肠指裣。
(6)忌食刺激性食物,避免吃不洁食物。予病人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之易消化食物。进行饮食调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