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前身是云南省血吸虫病防治所,建立于年,年更名为“大理州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年经省卫生厅批准,增挂“云南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中心”牌子。年因机构改革,省卫生厅撤消了“云南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中心”牌子。年4月,经大理州卫生局批准,增挂“大理州寄生虫病防治中心”;年4月增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食源性寄生虫病防治研究基地”牌子。
州血防所系大理州卫健委直属副处级财政全额拨款公益一类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单位。住院部是其一个内设科室。住院部主要承担寄生虫病的预防治疗工作,重点医治血吸虫病、绦/囊虫病、旋毛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片形吸虫病、并殖吸虫病等人体寄生虫疾病。
科室现有医务人员20人,其中女性职工18人,占90%,科室主任和护士长均为女性职工。具有大学学历17人,大专学历3人。具有副高职称6人,中级职称12人,初级职称2人。并以科室14名党员为成员,成立了中共大理州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临床第二党支部,党支部委员均为女性职工。
兢兢业业,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20世纪70年代以前,大理州人体寄生虫疾病流行,但当时医疗条件差,医院无专门医治寄生虫病的科室。大理州血防所依靠自身疾病预防控制的优势,建立了以医治人体寄生虫病为主的科室——住院部。通过几代医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现在住院部已经成为州内外群众认可的寄生虫病诊疗特色科室,成立至今已医治患者数万人次。患者来自云南省各个州市,另外四川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等省份不时有慕名而来的患者,真正实现了为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的医疗宗旨。
集中学习
从科室成立之初到现在,女性职工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她们把青春和热情都奉献给了工作。武春云副主任护师就是一个典型,她20世纪80年代从大理卫生学校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至今,一直在住院部从事护理工作,30多年来,在平凡的岗位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接诊了一个又一个患者,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护理后备人才。数十年如一日,现仍然奋战在临床一线,她的这种敬业精神一直激励着全科医务人员,她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是南丁格尔的化身。
技能操作培训
严谨务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科室医务人员工作严谨、作风扎实、团结友爱、热情积极,始终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到工作每一个环节中。她们严格执行卫生法律法规,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与上级部门保持高度一致,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崇高的职业道德,高度的责任心,甘于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形成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思想境界。
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年,大理州暴发流行了广州管圆线虫病;年,暴发流行了片形吸虫病;年新型冠状肺炎的暴发流行……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科室全体医务人员迎难而上,放弃休息,深入到疾病流行一线,全力投入到患者的防治、诊疗工作中,及时总结经验,探讨治疗方案,做到了“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及时化解一次又一次的危机。
科主任和护士长进行科室工作讨论
临床工作中,她们严格执行医疗、护理、感控相关制度,工作不流于形式,不浮于表面,落实到位,长年累月形成了严谨、认真、扎实的科风。医生们不论休息与否,酷夏严冬、风吹雨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日晨起都会到科室对患者开展一系列诊疗工作,正是因为有高度的责任心,才确保了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安全,避免了医疗差错的发生。
与患者沟通病情
无私奉献,全面展现巾帼风采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基层工作精神指示,科室先后有女性职工12人次到基层进行为期1年以上的下乡工作。同时,每年都到各县市参加指导血吸虫病化疗工作,参加“卫生三下乡”活动,到社区、农村进行卫生健康扶贫,给群众体检、看病、送药等一系列志愿者活动。下乡工作十分艰苦,但医务人员不怕苦、不怕累,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真正诠释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内涵。
下乡开展义诊活动
科室女职工在工作岗位能完美胜任工作,回到家转身便成了贤妻良母,她们是爸妈的好女儿、丈夫的好妻子、孩子的好妈妈,能将工作和家庭关系处理得很好,为祖国的安定繁荣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重温入党誓词
科室医务人员深刻明白“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的道理,他们以生在这个国家,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而骄傲,他们会一如既往地爱岗敬业、踏实工作,会以高标准、严要求对待自己,为人民卫生健康保驾护航,永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供稿
大理州血防所
核稿
李菊荣杨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