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汛期谨防血吸虫病

入夏以来,我国长江中下流地区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血吸虫病流行区普遍受灾严重。

洪水泛滥,血吸虫病患者及病畜的粪便可能大量冲入湖泊、水塘,钉螺繁殖区随洪水迅速扩大,洪水为血吸虫病的流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血吸虫病在我国主要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省区,长江中下游是血吸虫病流行区。

近日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年汛期血吸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因此,汛期在做好防汛和新冠防控的同时,须特别警惕急性血吸虫病!

何为急性血吸虫病?

急性血吸虫病是血吸虫病的一种临床类型,以发热、肝脏肿大及周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伴有肝区压痛、脾脏肿大、咳嗽、腹胀及腹泻等。多见于对血吸虫无免疫力的初次感染者,也可发生于再次感染大量血吸虫尾蚴(肉眼不可见)的慢性血吸虫病人。

患者发病前2周至3个月有疫水(含血吸虫尾蚴的水体)接触史,接触疫水部位皮肤可出现刺痛样感觉,继而出现丘疹和搔痒;接触疫水后1~5天可有咳嗽(易误为感冒),反复感染者肺部症状较严重。急性血吸虫病如不及时救治,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01

血吸虫病传播环节

粪便中的虫卵在水中孵化出毛蚴→毛蚴侵入钉螺→毛蚴在钉螺体内繁殖发育成尾蚴并逸出→当尾蚴感染接触疫水的人和畜,就会造成人畜感染。

02

血吸虫病感染方式和途径

接触疫水,血吸虫尾蚴侵入皮肤而感染。

如水田作业、打湖草、抢收、放牧、防汛、抗洪抢险以及捕鱼捞虾、游泳戏水、淘米、洗菜、洗衣物等等。

03

急性血吸虫病主要临床表现

由于人在短期内一次感染或再次感染大量血吸虫尾蚴而出现发热、尾蚴性皮炎、肝脏肿大并伴有压痛、腹痛腹泻、周围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一系列的急性症状。

潜伏期大多为30天到60天。

04

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粪便管理:管好人、畜粪便污染水体,不随地大小便,对粪便要采取消毒或无害化措施,搞好环境卫生。

●注意水卫生:不要接触疫水,不要在野外水体捕鱼虾、戏水、洗澡、洗菜、洗衣、采摘等。

●做好防护:因生产、生活和防汛抗洪救灾等活动难以避免接触疫水时,可穿戴防水的防护用具和涂抹防护油膏等防止尾蚴侵入皮肤而感染。

疑似急性血吸虫感染怎么办?

接触疫水后如出现发热、皮疹、腹痛腹泻医院诊治,也可咨询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专业机构,其中特别要主动告知医生是否有接触疫水情况。

医疗卫生部门

如何加强汛期防控急性血吸虫病?

医院须做到血吸虫病首诊负责。

对发热、皮疹等疑似病人须了解其疫水接触史或疫区旅行史,做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

疾控(血防)部门要加强高危地带的巡查督导,加强血吸虫病监测预警和健康教育,特别对防汛人员做好防急感指导;

做好接触疫水人员登记,并及时进行预防性治疗;

对疑似病人及确诊病人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及时进行疫点处置等,特别要防止局部暴发流行。

来源:江苏寄生虫病防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xuexichongbing.com/xxcbcb/82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