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过后,疾控专家送来汛期减灾防病指南

疾控专家提醒:针对当前汛期,市民要提高警惕,掌握好洪涝灾害减灾防病知识,加强自我保健和防护能力。

洪涝灾害发生后,为减少疾病发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饮用水卫生

汛期,井水、江河湖泊水容易被污染。

市民切不可直接将这些水作为生活饮用水使用,不要喝生水。可选用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等;装水器具必须干净,并经常倒空清洗。在使用井水的家庭,如果井水被洪水淹没、污染,必须消毒处理后再饮用。自来水水管或水龙头如被污染,退水后应充分清洗管路,水龙头表面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洪灾后生活饮用水常用的消毒方法:

1.井水:经水淹的井必须进行清淘、冲洗与消毒。先将水井掏干,清除淤泥,用清水冲洗井壁、井底,再掏尽污水。每立方米井水加入10~20克的漂白粉或者3~6克的漂白精片。浸泡12~24小时后,抽出井水,在待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按正常消毒方法消毒,即可投入正常使用。

2.河水、湖水等其它水源

①每担水(市斤)加漂白粉0.5克作用30分钟后使用;

②每担水(市斤)加漂白粉精0.15克作用30分钟后使用;

③每担水(市斤)加优氯净0.2克作用30分钟后使用。

二.食品卫生

严防食物中毒。食物要煮熟煮透,生熟分开,餐具须清洁并消毒后使用,进食前要洗手;不吃发霉、腐败变质或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水产品;不吃剩饭剩菜,不吃生冷食物;不到无食品经营许可证的摊档购买食品;不自行采摘野生菌类食用。避免误将工业盐当食用盐;食品应储存在干燥、低温处,且不易被鼠类和苍蝇、蟑螂侵害,并防止鼠药污染食品。洪灾期间和退水期应避免或减少大型聚餐。

三.环境卫生

对室内外环境进行彻底的清理,做到先清理、后消毒、再回迁。排除积水,清除污泥和垃圾杂物;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清洗家具和室内物品,必要时对房间墙壁和地面进行消毒;整修厕所,清刷卫生间,修补禽畜圈。不要随地大小便,排泄物和垃圾要排放在指定区域。

洪灾后家庭常用消毒方法

四.控制病媒生物

洪涝灾害过后防蚊防鼠工作是重点,要用对方法、注意细节。抗洪值守人员应配备防蚊帽、穿长袖衣裤,裸露部位可喷涂驱避剂。蚊蝇鼠等病媒生物异常增多时需及时报告当地政府部门。

洪涝灾害过后防蚊灭蚊

1、退水后媒介生物控制原则,应以生态环境治理为主,辅以个人防护、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首先要清除灾后沉积淤泥、疏通沟渠、整修道路、填平洼地,翻盆倒罐,消除蚊蝇孳生地,搞好环境卫生,尤其应对牲畜尸体、生活垃圾、粪便等及时填埋、覆盖。

2、为防止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应重点做好灭蝇工作,可采用药物喷洒、毒饵诱杀、粘捕等各种办法消灭苍蝇。

3、在住处装上纱门、纱窗;使用蚊帐;睡觉前点燃蚊香(或电热蚊香)等;在身体暴露部位涂抹驱蚊剂。

洪涝灾害过后防鼠灭鼠

1.防鼠工作应从规划和整治环境入手。临时住处整齐、禽畜圈养有序,杂物堆放成行并尽可能离地,食物妥善保存,搞好环境卫生,铲除杂草。发现鼠情应翻动可能藏鼠的物品,及时消灭窜出的老鼠。发现鼠洞立即堵塞,避免徒手拿鼠,捕到的鼠要焚烧或深埋在适当地点。

2.多用器械灭鼠,慎用毒饵,确保人畜安全。

3.在修理旧房或重建新居时,积极采取防鼠措施。

①减小门、窗与框的空隙一般不超过0.5厘米。

②用水泥或三合土硬化室内地面。

③尽量增设30厘米高的墙裙。

④管道和电线等的穿墙孔,设置铁皮挡鼠板,管道和电线从板中央小孔通过。

⑤室内与室外相通的下水道用铁栅栏隔离。

⑥禽舍畜圈离开住宅,厕所考虑防蝇防鼠。

五.预防皮炎和皮肤溃烂

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随身备毛巾等擦汗。可在皮肤皱褶部位扑些痱子粉。若下水劳动时间长,当发现脚部皮肤破溃并有加重趋势时,如情况许可应暂时不下水。要设法穿长筒靴。有足部皮肤病的应少下水。

洪涝灾害发生后,尤其是内涝积水长期不退的地区,皮炎的发病率很高,主要是指人体四肢由昆虫叮咬、污水浸渍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炎性感染。洪涝期间发生的皮炎,除因抗洪抢险、打捞抢收庄稼引起的浸渍糜烂型皮炎、蚊蜢叮咬后搔抓引起继发性皮肤感染外,多为动物尾蚴皮炎。

减少皮炎可采取的预防措施:

1.下水工作期间,在可能的情况下,每隔1~2小时离水休息一次,起水后擦干双脚,有阳光时将双脚在日光下曝晒片刻。劳动完毕后,用清水洗净双脚后穿干的鞋袜。

2.下水工作前可在脚部、小腿等处涂擦凡士林、皮避敌、防蚴笔等防护用品。皮避敌涂擦一次有效期可持续4小时。防蚴笔涂擦一次有效期可持续8小时。

六.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注意手部清洁。不用手、尤其是脏手揉眼睛。各人的毛巾与脸盆应单用。如果不得不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病人共用脸盆,则应让健康人先用,病人后用,用完以肥皂将脸盆洗净,并常用消毒剂浸泡消毒,不能使用酒精消毒剂,应使用含氯消毒剂。

七.防中暑

洪涝灾害发生后,由于灾区居住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人民群众生活直接暴露在阳光直射条件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容易出现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等症状,极易发生中暑。

中暑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乏力、皮肤灼热、头晕、恶心、呕吐、胸闷;烦躁不安、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重症病例可有头痛剧烈、昏厥、昏迷、痉挛。

出现中暑症状后,应该立即移至阴凉处或空调室中,并给予物理降温,重症者迅速降温,头部戴冰帽、颈两侧、腋下腹股沟大动脉附近放冰袋,静脉注射复方氯丙嗪。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同时防治合并症控制感染。

灾后减少高温中暑病例应该采取的预防措施包括:

1.定时喝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多喝加淡盐的温开水。

2.合理饮食:饮食以清淡为好,多食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B、维生素C的食物。多吃凉性蔬菜、苦味菜、吃各种瓜类。

3.保证充足睡眠、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4.减少不必要的活动。

5.中午太阳直射期间尽量选择荫凉的场所避暑;不宜在炎热的中午强烈日光下过多活动;中午尽量不要外出,如必须外出,宜穿宽松透气性好的浅色衣服,并戴防护眼镜和遮阳帽;酷热时,不论在户外从事什么活动,都应放慢速度;随身带上必要的防暑药物如清凉油、人丹、十滴水、风油精等,一旦发现不适,可及时使用。

6.增加防暑药物和解暑药品的储备并及时下发。

7.驻点医疗队加强巡诊,随时处理病情。

八.预防血吸虫病

在血吸虫病流行区,不接触疫水是预防血吸虫病最好的方法。接触疫水前,在可能接触疫水的部位涂抹防护油膏。在防范高温中暑的前提下,可穿戴防护用品,如胶靴、胶手套、胶裤等。接触疫水后应主动去血防部门检查,发现感染应尽早治疗。

九.预防肠道传染病

1.饮食和饮用水卫生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应做到: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兽;不用脏水漱口或洗瓜果蔬菜;碗筷应煮沸或用消毒碗柜消毒;刀、砧板、抹布也应严格消毒;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水产品和海鲜食物要煮熟透再吃。2.水灾后要清除垃圾、污物;消毒环境、管好粪便,减少污染。3.保护水源,特别是生活饮用水,免受污染。4.洪水之后不要去游泳,减少污染机会。

5.消灭蚊虫。

十.预防疟疾、流行性乙肝脑炎、登革热

1.应采取灭蚊、防蚊及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

2.控制和管理传染源,家畜家禽圈棚要经常喷洒灭蚊药、病人要隔离。3.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蚊虫。清扫卫生死角、积水、疏通下水道,喷洒消毒杀虫药水,消毒蚊虫孽生地,降低蚊虫密度,切断传播途径。4.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被蚊虫盯咬。夜间睡眠挂蚊帐,露宿或夜间野外劳动时,暴露的皮肤应涂抹防蚊油,或者使用驱蚊药。5.及时进行乙脑疫苗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

十一.心理健康

灾后易出现急性心理反应,多数在30天内明显缓解。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生活规律,如超过一个月仍未恢复,应向精神科医生求助或到心理危机干预机构咨询。

十二.及时就医

如果感觉身体不适时,要及时找医生诊治。特别是发热、腹泻病人,要尽快寻求医生帮助。其次是遵听医嘱,配合传染病隔离,注意药物使用方法。

十三.预防新冠肺炎

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仍然要做好个人防护,外出前往公共场所要正确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

来源:中国疾控中心网站等资料整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xuexichongbing.com/xxcbcb/83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