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
遭遇有记录以来史上最强降雨
这两天,发生在河南的特大降雨灾情牵动着所有中国人民的心。河南省气象台预计,此次强降水将持续到21日夜里,强降水集中区域仍是在豫西北和豫中一带,降水量能够达到到毫米,局部到毫米。面对如此恐怖的降水量,任何城市的排水系统都无法抵御这种威胁。
19日20时至20日20时,郑州单日降雨量达.5毫米。而在14日至15日德国有气象记载75年以来的最大暴雨中,科隆地区24小时的降水量为毫米,引发德国史上最大洪灾之一。这场被德国总理默克尔形容为“没有一个德语词可以形容”的灾难级别的降水量,远低于郑州每小时的降水量。
洪灾可怕,潜藏在洪灾后的传染疾病也千万不能忽视。洪涝灾害发生后,由于饮水饮食卫生状况恶化、环境污染、病媒生物孳生、人群接触机会增加及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影响,容易发生各种传染病特别是肠道传染病、虫媒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经密切接触的传染病等的增加,做好这些疾病的防控工作十分重要。
洪水后容易发生哪些疾病?
1.伤寒
伤寒是经消化道传染而发生的恶性传染病。主要因进食被细菌及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和水源引起,常为全家或群体发病。起病徐缓,体温呈阶梯形上升,4—5天后高热,持续1—2周以上,继而面色苍白,腹泻或便秘,肝脾肿大,部分病人可并发肠出血、肠穿孔,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常危及生命。
2.霍乱
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潜伏期为3小时至7天,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腹泻和呕吐,吐泻物为米泔水样,一般无腹痛、无发热,重者可发生失水性休克。病情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救治,可死于多器官衰竭,且传播快,可大规模流行。
3.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水灾疾病,也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和猪是携带钩体的主要传染源。此病起病急骤,常有畏寒、发热、眼结膜充血和淋巴结肿大。治疗不及时,常因肾、肝衰竭而死亡。
4.血吸虫病
本病曾在我国长江两岸及其以南地区十分猖獗,解放后虽然已基本控制,但近几年来,部分地区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如果人们在洪水期间不注意保护,接触了含有尾蚴的疫水,可造成血吸虫病的急性感染。
5.甲肝、戊肝
甲、戊型肝炎的流行,主要是由于水源被带有肝炎病毒的粪便污染造成。甲肝和戊肝病毒感染潜伏期约为半个月到一个月。发病特点相似,多数病人起病时类似感冒或胃病,有发热、怕冷、呕吐等现象。甲肝患者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病程一般为1至2月,极少转为慢性或重症肝炎。戊肝患者以青壮年和老人为多,其中孕妇和老年人发病病情严重且病死率高。
6.食物中毒
灾区气候潮热,卫生状况差,细菌易繁殖,人群吃进了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均可发病。潜伏期短,一般为数小时至2天,最短为1小时。主要表现为畏寒、发热、恶心、腹泻等,重者可引起脱水、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7.细菌性痢疾
这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大多是进食不洁食品后感染痢疾杆菌所致。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并伴恶心、呕吐、口干等表现。
8.红眼病
早期症状与急性卡他性结膜炎相似,但传染性强,传播快,如接触病人用过的东西,往往在12—24小时内发病。
那么,洪灾之下,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1.不要吃被雨水浸泡过的食物
2.不要直接饮用自来水
3.及时清洗接触到雨水的皮肤
4.尽量不赤足接触内涝积水
5.及时清理积水、垃圾
6.衣物家居应清洗后使用
7.暴雨灾害停止后的几天、甚至一周时间内也是地质灾害高发期,同时,夏季干湿转换、晴雨交替的天气,会进一步增大次生灾害发生的复杂性可能性。
此次灾情迅猛,但也涌现出了无数民间英雄,各项救援工作正在稳步进行,相信一定能平安度过。愿灾害尽早结束,也愿经历过此次灾害的朋友和城市能够振作起来,将经验与希望带给明天。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