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致肝纤维化的因素中,细胞死亡是肝纤维化的始动因素。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华子春教授团队一直致力于细胞死亡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近日,该团队与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紧密合作,围绕细胞死亡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作用在SignalTransductionandTargetedTherapy发表最新研究成果“RIP3deficiencyattenuatedhepaticstellatecellactivationandliverfibrosisinschistosomiasisthroughJNK-cJUN/Egr1downregulation”。该研究表明,RIP3缺乏可减轻日本血吸虫诱导的肝纤维化。RIP3-JNK-cJUN/Egr1轴正反馈调节炎症因子和ROS的产生,从而激活HSC,促进血吸虫肝纤维化。抑制JNK可预防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因此,RIP3及其信号通路可能是致病性肝纤维化的新药物靶点。该研究进一步阐明了肝纤维化形成的分子机制,为肝纤维化的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该研究发现,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3)在血吸虫病感染过程中表达明显上调。血吸虫感染野生型和RIP3敲除小鼠后,敲除RIP3小鼠虫卵肉芽肿面积及其炎性反应减少、肝脏纤维化病变减轻,感染小鼠的存活率和体重也显著提高;相关的血清中ALT和AST水平、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活性氧ROS的水平也都显著下降,肝纤维化指标和肝星状细胞的激活程度均显著下调。上述结果表明,RIP3缺乏可减轻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病理性肝损伤。该研究还发现,RIP3的敲除下调了JUNN-末端激酶(JNK)的磷酸化水平和转录因子p-cJUN/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的水平。RIP3敲除小鼠的肝脏中细胞凋亡和坏死性凋亡的程度均减轻,但铁死亡和自噬的程度并无变化。上述动物模型的表型和现象在RIP3敲低或过表达的L-02或HepG2肝细胞与人的肝星状细胞系LX-2共培养的体外试验中获得了验证。该研究进一步应用JNK抑制剂SP治疗后血吸虫感染小鼠。结果表明,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中虫卵肉芽肿和纤维化的程度降低,肝脏中炎症因子和ROS的水平下降。该研究揭示了RIP3在血吸虫病肝脏纤维化中的重要作用,RIP3缺乏可降低血吸虫病肝脏纤维化的程度。体内、外实验证实RIP3-JNK-cJUN、Egr-1轴正反馈调控炎症因子和ROS的产生,激活肝星状细胞,释放细胞外基质,促进血吸虫病肝纤维化。RIP3及其下游的信号通路可作为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新药物靶点。(来源:南京大学)
图1RIP3在血吸虫病肝脏纤维化中的分子机制及信号通路示意图
该研究团队前期还细致比较了两种经典的血吸虫感染致肝纤维化模型与四氯化碳致肝纤维化模型的肝脏炎症和免疫反应动态进展的差异,研究工作发表在FrontiersinImmunology,Oct7;11:。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