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救人报故里济危扶困惠乡邻
—记丰县城西著名已故老中医于启耀先生
在丰县城西,只要提起赵庄镇于老家村于启耀先生,那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于启耀先生诞辰周年之际,特撰文纪念这位“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老中医,旨在铭记于先生的高超医术和高尚医德。
于启耀先生年生于丰县赵庄镇于老家村,卒于年,享年85岁。年开始行医,年退休,从医42年。先后在赵庄、丁庙、张老家、于老家等多村行医,救治病人数以万计。直至退休在家,仍有好多人慕名而来找先生治病,询医问方。近日,笔者随便采访了几位老年人,他们对先生交口称赞,“于先生那人好得很,在他那里花小钱治大病。没有钱,一样看病。神医。医术好。待人热情”等赞誉之词脱口而出。足以证明先生一生德医双馨、誉满城西。
年,先生经朋友介绍,师从山东单县的闫老先生学习中医,主要学习中医(含针灸),兼学西医,并代卖成药。先生聪慧,勤学好问。经常向老师、医友询问医理和临床经验。并努力研习医书,整理搜集药方。至今于先生的次子于为东仍存有先生读过的医书,搜集整理的药方好多本。书上密密麻麻的标注,证明了先生当时研习医术时态度之认真,条理之清楚,思维之缜密。先生一生从医,事例很多,现选取部分以飨读者。
一、医术精湛
先生擅长针灸。年,先生在去黑龙江的火车上,遇到一妇女突发急病,肚子疼得直呻吟,脸色蜡黄,额头上的汗直流。先生询问情况后,主动给患者针灸。不一会儿,妇女神奇地止住了疼痛,对先生说:“谢谢您,救命恩人。”还要给先生钱,先生坚辞不受,说:“对我来说是举手之劳,也是做医生的本分,又没用药,没用成本,给啥钱。”
先生擅长妇科。医治好产后大出血、不育症等病人数以百计。年,刘菜园村王吉明的母亲得产后风,产后大出血,几经医治,都没有效果,命悬一线,危在旦夕。家人听人介绍找到先生。先生仔细询问诊断后,开了几付中药,几天后患者痊愈。王吉明的父亲千恩万谢,送大礼给先生,都让先生给婉言谢绝了。年,先生在张老家医务室工作时,张老家村民张昌标夫妇结婚后8年未生育,找到先生看病。先生把脉诊断,对症下药。一年后,张昌标夫妇产下一子。夫妻二人喜出望外。张昌标给先生下跪磕头,感谢先生的大恩大德。
先生还擅长老年科。年,许庙村许若胜的母亲,老年病,广请名医,四处医治,没治好。找到先生时,许若胜的母亲已经奄奄一息了。先生询问情况,把脉诊断,开了几付中药,许若胜母亲按时服药,没过几天,竟然神奇般地好了。许若胜备大礼感谢先生,先生坚辞不受。后来老人家又活了三年。
自研自制恶疮膏药、胃疼药、肚子疼药。先生一生勤奋好学,并有创新意识。他自己研制的恶疮膏药,治好无数恶疮患者。其中有一患者贴好恶疮后,揭掉扔了。又让另一患者拾起,贴于患处,又治好第二个患者。足见膏药功效之大。先生自己配制的胃疼药,治好了无数患者。于老家村的于为亭、于百英、笔者等,都吃过他的胃疼药。吃过几分钟就不疼了。先生研制的专治肚子积块剧痛药,主要治疗肚子里有大面积积快,病人发病时疼得直打滚症状。这个药治好了于老家村于百宣等好多人。
二、一心为了病人
年,先生为方便病人看病,在于老家村独立开办私人诊所。当时医生很少,诊所更是几十里地才有一处。当时生活条件极差,病人来看病好多都没有钱。先生照常接诊,先看病再说。病人看好病感动得不得了,有的拿两个鸡蛋,有的拿点红薯片来感谢先生。先生的诊所成为当地村民生命健康的保护神。
解放后,先生医院。在院长赵守良先生、王明标先生的领导下,医院经常组织政治和业务学习。先生在思想上和业务上都提高了一大步。特别在思想上有了巨大转变,时时刻刻想的是学习提高医术,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治病救人,救死扶伤。只要上级布置下来工作,无论再苦再难,也要想办法去完成。比如上世纪50年代卫生防疫工作,当时天花、鼠疫、血吸虫病等传染病盛行,党中央、国务院下发文件坚决消灭这些传染病。医院要负责整个赵庄2.3万人的卫生防疫工作,不能漏落一个人。上级下达任务后,医院的同志背着药箱徒步到农户家中、田间地头,亲眼看着每一位防疫对象服下防疫药。有的还不愿意吃防疫药。先生就摆事实、讲道理并列举:“某某因为没吃防疫药,得天花而死,某某因没吃防疫药得血吸虫病而亡”等话语,给大家讲防疫的道理,耐心给群众做工作。在当时医生少、防疫对象人口多的情况下,医院的其他同志中午不休息、晚上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他们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完成了上级交给的防疫工作任务。五十年代,先生主要在赵庄乡从事卫生防疫工作。年12月至55年5月还去过陕西省黄龙县第六区卫协会做防疫工作。先生因此还获得了三次“卫生防疫工作先进模范”荣誉称号。
先生在张老家卫生室工作时,有一年冬天半夜时分,一病人家属来到卫生室,急促地敲门,说是家中老父亲病情严重,马上要不行,求医生出诊到家中治病。当时值夜班的有几位医生。先生说:“我去!”这位已年近七旬的老人,硬是冒着大雪,跟随患者家属消失在寒夜中……第二天病人家属来医务室感谢先生,说:“要不是先生及时到我们家给我父亲看病,我父亲当时就性命难保,感谢于先生的救命之恩!”。
三、解囊助人
先生的乐于助人是出了名的。先生在高庄村医务室工作时,有位病人病得很重,医院。但是患者家中贫困,没有钱转院。眼看病人生命垂危,危在旦夕,先生果断掏出10元钱给患者家属,并叮嘱赶快转院。医院治好了病。患者家属后来到高庄医务室感谢先生说:“感谢于先生的救命之恩,可是我们现在一时半会没钱还您怎么办啊?”先生说:“不要还,只要能治好病,比什么都好!”先生当时的工资才28.5元,10元钱对于先生的一家7口人是何等的重要啊!年先生退休后,仍然在家中的药厨里备有安乃近、土霉素、黄连素等常用药。只要有病人找到他,他都会热情接待,家中有对症的药就无偿拿出来给病人,没有对症的药,就告诉病人去哪里买。直至先生去世前,病人找到他,先生已经不能写字,就口述给病人吃什么药、打什么针。
四、医术传承
先生为把自己的医术传承下去,还教授学生多名。其中于为连最为著名。于为连继承和发扬了先生的医术,自己开诊所,行医一生,医治病人不计其数,还将先生的医术传给下一代。他还不忘师恩。先生晚年患病卧床不起,都是于为连亲自去打针,侍候先生吃药。
先生一生以“治病救人、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为宗旨,对待病人,胜似亲人,医治、救助病人无数。病人为感谢先生,送的锦旗达几十面:“妙手回春,在世华佗”,“救命恩人永世不忘”,“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妙手神医治百病德医双馨传四方”等。这些感谢、赞誉之词,饱含了百姓对于先生的一片深情。
医德高尚暖人心,医术精湛传四方。让我们永远铭记“治病救人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老中医于启耀先生,铭记先生为百姓所做的贡献。愿先生崇高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发扬光大!
有道是:
献身歧黄四十年,夜半出诊风雨还。
妙手回春名故里,救死扶困口碑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