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郭佳玮覃雪莹杨羽依属于医学生

都说医学生是全校最辛苦的学生,一群特别的生物。

想要走进他们的生活和学习?

今天我们就来和医学生聊聊——

从医学生的学习内容、学医初衷,到对医生的职责权限的认识,以及对于未来来自的各方面的挑战、对医患关系的看法。

枫林东1号楼

年10月27日,李静智和金晓阳对复旦医学院的来自三个不同专业的医学生进行了一次采访。

坐标:江湾校区智华楼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医学生的酸甜苦辣。

郭=郭佳玮;覃=覃雪莹;杨=杨羽依

李=李静智;金=金晓阳

我们在学什么

李:首先,请三位介绍一下你们的专业,讲讲学习内容和就业方向。

郭:临八是本科六年、研究生两年,不分硕士博士,读完后就拿到博士学位。前六年可以看成是理论学习,医院践习。复旦有基医院负责的临床医学。开始几年上基础医学院的课程,我们几个专业都是一样的。临五和我们临八各有特点:临五读完拿到本科学位,可以读研、出国或者转行,选择自由多一点;我们假如八年读完再转行,成本就比较高了。

覃:刚才学长也说了,基础医学院开的课程是差不多的,我们预防医学方向的专业课基本都安排在大四、大五。临床医学是在临床对个人疾病的诊断和解决,而预防医学是对整体人群的健康进行研究,研究某个疾病的发病因素,在发病之前进行预防。

金:那你们是如何研究的呢?

覃:社会医学主要是问卷调查。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妇幼保健这些是在实验室做实验。

李:预防医学读完之后可以去哪些机构工作呢?

覃:非常对口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还可以去食药监局,去医院做健康保健,还有其他卫生机构。也可以去咨询公司、医药企业。

杨:基础医学大四上实习只去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四个科室,临床(专业)需要去更多科室。大五一整年都在实验室,一般会去两个不同的实验室,其中一个是重点方向,要花很多精力。如果大五努力一点,可以八年读出博士,但一般都要九到十年。做科研需要创新,选题需要想法,具体的实践操作都是差不多的。就业的话,医院、学校的实验室,还有中科院的实验室,或者做医学院的老师、去外企的研发部,当然也可以去其他行业。

金:基础医学都研究一些什么?

杨:疾病发生机制之类的基础研究。比如,预防医学把统计的大数据给我们,对很多人得的病,我们就要去研究它的发生机制,看哪一个环节会致病,临床的人就可以对这个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金:那基础医学的研究和化学或者其他自然科学的科研有什么不同?

杨:我们研究的是人。

郭:基础医学和生科院的很多研究是相近的。基础医学研究疾病机制、药理学等等,生科院也研究糖尿病、神经疾病,尽管稍稍有些不一样,但总体框架是类似的。

杨:但是基础医学做的是和人有关的。比如仅仅讲细胞,我们就和生科没有区别了。我们需要看某种疾病涉及哪些细胞和相应的机理,将来会在临床上有用处。

学医的初心

李:第二个问题想问一下三位当初学医的初衷和动机,也包括当初对医学的理解。

郭:我觉得很多人学医的动机就是救人、救命是很高尚很伟大的,我本人也差不多。想当医生主要就是走临床这条道路。也没有多想吧,当时有学校推荐的项目,就报名了。

覃:我本来是想读临床的,被调剂到了预防。一开始是有点不情愿的,但接触之后发现,本着治病救人的初衷,并不是只有临床可以,预防医学也可以做。而且预防做得非常好,达到的效率可能更高一些,毕竟是从源头来阻断。我们公卫人一直讲的一个例子就是我们学院的苏德隆教授,以前血吸虫病多发,他花了很多精力研究出了发病原因是血吸虫寄生在钉螺上,再感染人体。后来花了很大的力气消灭了钉螺,从源头阻断了血吸虫病发病的因素。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预防医学做得好是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益处的。

杨:我学医是因为自己以前经常生病,想要更了解身体,也可以给家人、朋友带来一些帮助。如果能帮助到更多人就更好了。我第一志愿也报的是临床,因为分数高,出于比较现实的考虑。

李:报临床的多,是不是因为大家觉得当医生更有成就感?

郭:我觉得很多人原先不了解基础和预防医学吧。

杨;很多人学医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做医生,做医生就是临床,根本没有想别的。

覃:是一种惯性思维,觉得学医就约等于医生,医生就约等于临床。

郭佳玮

学医的心得体会

李:你们也都经历了复旦一年、两年、三年的课程学习,那么你们认为这些课程对于医学的理解(包括它的目标、需要的技艺和精神要求)有什么加深或者改变呢?

郭:在邯郸校区上的课对于了解这个专业和行业没什么用处,主要是丰富自己。了解主要还是上了专业课以后,情况比较好的时候会觉得挺有意思,也发现自己有很多不了解的东西,吸引自己去进一步了解。但医学要背很多东西,到了期末就会很紧张。

金:背的东西是没什么道理的还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

郭:不都是死记硬背,但很多是要死记硬背的。我们分形态学和功能学,形态学就是肉眼或者显微镜可以看到的,比较直观一点;而功能学是解释功能、机制的,如果学得好的话会觉得蛮有意思,它比较偏理科一点。

覃:我以前就知道学医是要背的,但没想到要背那么多。本来以为很多可以靠逻辑思维推断一下,但没想到作为基础的知识量很大,经常没什么逻辑,比如那个细胞长什么样、病变的形态是怎样的。很多药名都是音译过来的,非常像,还要把这些药的功能、机制背出来,量还是很大的。如果说有趣的话,就是每周的实验课还可以看看显微镜、做做功能学实验,锻炼一下操作能力。

李:功能学实验?

郭:它就是把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结合在一起的实验,一般是拿兔子做,但可能我们麻药打多了,就直接死了。像我们有一次,六个组有三个组的兔子死了,写报告只能拿别的组成功的结果来写了。

金:打麻药是不是实验的第一步?

郭:是啊。

金:那是不是只要十分钟?

郭:不不不,你想得太简单了。麻药是从耳缘静脉打进去,兔子会挣扎,就很难打进去,挣扎的时候你得把它按住,但是前一次估计是把兔子压死了。

覃:我们就做了两三次,基本上每次都成功,我们实验室好像没有死兔子。除非是做到最后一步不小心没有抢救过来死掉的,打麻药一般不会死。

郭:我们可能打得太多了,但都是按照要求打的,可能一方面太快了,另一方面可能麻药浓度不适合那个公式。这是实验课。我补充一点,数理化之类的可能由一小部分内容可以推出整个学科的内容,但医学不一样,它有很多点,每个点可以有逻辑地推出新的内容,但是得把每个点、很多个源头背出来。人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一个改变造成的结果也是复杂的;一个化学反应可以从分子角度研究,但是一个人是10n个分子组成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而且微观聚集成宏观的效果和微观还不太一样。

金:觉得背这些东西有用吗?

覃:怎么说呢,我现在处于这样一个状态:上个学期考的东西这学期基本上全忘了,而如果一门课以上学期为基础,就要把上学期的书再翻一遍,翻多了印象会不断加深,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金:那这些对于思维和整个医学的理解有没有帮助呢?因为我们有化学老师说“老师对学生真正的作用是,学生把老师教的知识忘光之后留下的东西”。

覃:那我觉得这句话可能不太适用于医学。你想你把老师教的东西都忘光了,可能只记得做医生的基本观念,去临床看病说:“哎呀不好意思,我把那些病的机理、诊断全都忘光了。”这样肯定不行。(笑)我觉得现在的一个问题是,需要掌握的东西太多了,没有太多的心思对医学有深入的价值层面的思考。老师上课时候讲到一些东西会带来短暂的思考,但是课后想的更多的还是机制怎么背。

杨:我和学姐差不多,以前也知道学医是要背的、是很辛苦的。但我想不就是背嘛,没想到要背那么多。解剖还是很有趣的,以前会怕病理的标本、尸体之类的,现在不怕了。组胚老师带我们去人体科学馆参观,告诉我们遗体捐献者的故事,生前为上医教书,去世了还把这些捐献给上医,继续当我们的老师,我们就很尊敬他们,就不会去怕这些东西。我觉得这也是医学生很伟大的地方。

郭:我们分两门解剖,系统解剖和局部解剖。因为福尔马林味道比较重嘛,听一些同学说会熏眼睛。

杨:看系解标本,如果它没有晾干的话,那个味道就会让鼻子很痛,会流眼泪。

金:你们会戴护目镜吗?

郭:有些戴,有些不戴。(杨:口罩尽量不要戴。)福尔马林是刺激性的,但这个剂量的毒性还不会很严重。可能晓阳他们要戴是因为有一定毒性,哪怕低浓度也会造成伤害。

金:我们主要倒不是这个原因,主要是怕它炸。(笑)

李:局部解剖是剖一个模型还是真人?

郭:真人遗体。会有人捐献遗体,要么捐给医学生,要么是给研究机构。

李:那么这么多医学生要解剖,是不是会出现不够用的情况呢?

郭:我们是六个人用一具,而且是要用一整个学期的,每次课解剖不同的部分。系统解剖是按照各个系统解剖,消化系统什么的。局部解剖是解剖各个部位,胸部、颈部、头部……

覃雪莹

医学生的课余生活

金:一直听闻医学院的学习生活极其艰辛和恐怖,想通过你们了解一下真正的学生日常是怎样的,以及你们在学习之余,还做一些什么别的事情?

郭:没有什么比医学院更辛苦了吧。在学校里其实也没太多时间做别的,基本就是学习、吃饭、睡觉、休息……其他的话,就是爱好吧。有时间周末或者放假的时候,在学习之外还是会做一些自己的事情。有些同学会找老师做一些项目,这样他们自己的时间会相对更少一些。但总归还是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

覃:我感觉在大学,大家都差不多。我们学习的比重肯定更大,但剩下的个人生活啊,比如娱乐等活动还是有的。

郭:对啊,其实就相当于我们比一般大学生学得长嘛。比如在大四,除了医学生,有哪个专业的学生会每天至少有三节课,对吧?

杨:晓阳知道,我很喜欢华晨宇嘛。所以我的生活很单纯,除了看书学习之外,平时会听歌、看节目,有空的话演唱会也会去。他的很多观念会影响到我自己的态度。听歌的时候会让人很放松,算是一个调节的过程。还有的欢乐可能就是,我们一群人在枫林的麦当劳啃鸡翅的时候也会研究骨骼之类的。

李:嗯,感觉就是你们也是在为自己创造一些小小的乐趣。

由众筹看医生的职责权限

李:最近医院的一些学长学姐众筹了一场“世界精神卫生日”的公益广告,你们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xuexichongbing.com/xxcbjc/6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