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全国中草药汇编乌桕

白癜风可吃什么好 http://pf.39.net/bdfyy/bdfzj/180724/6413270.html

乌桕[jiù]

桕树、木蜡树、木梓树、蜡烛树、木油树、棬[quān]子树。

为大戟科乌桕属植物乌桕Sapiumsebiferum(Linn.)Roxb.的根皮、树皮或叶。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7~8m,具乳液。树皮灰色,幼枝淡黄绿色,无毛。单叶互生;具细长柄,叶片菱状卵形,长3~9cm,宽2.5~7.5cm,先端长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暗绿色,微有光泽,下面黄绿色,基部有蜜腺1对。夏季开绿黄色小花,总状花序着生于枝顶,花单性,雌雄同株最初全为雄花,随后有1~4朵雌花生于花序的基部;雄花小,黄绿色;雌花具长柄,柄长2~4mm。蒴果球形或椭圆形,端尖,背裂成3瓣,中轴宿存;种子近圆形,黑色,外被白蜡层。

生于堤岸、溪边或山坡上。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

根皮及树皮四季可采,切片晒干。叶多鲜用,或晒干。

取根皮或树皮,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根皮为不规则片状。外表面浅黄棕色,有细纵皱纹,栓皮薄,易剥落;内表面黄白色或浅黄棕色,具细密纵直纹理;切面显纤维性。质硬而韧。气微,味微苦、涩。

根皮含花椒素、甾醇、脂肪、树胶、糖、无机盐等。叶含异槲皮苷、鞣质、乌桕苦味质、没食子酸甲酯,β-谷甾醇、正三十二烷醇、无羁醇、N-苯基苯胺、莽草酸、金丝桃苷、山柰酚-3-0-β-D-葡萄糖苷、山柰酚-3-0-β-D-半乳糖苷、芦丁。果皮含乌桕脂。种仁含柏仁油,还有-3-表-莫雷亭醇、莫雷亭酮。

①泻下作用:有较强的泻下作用,能迅速导泻、消除腹水。

②杀虫作用:乌桕叶在体外有直接抑制血吸虫作用。花椒素有杀灭肠虫的功效。

③促癌作用:乌桕提取物对3-甲基胆蒽诱发的小鼠背部皮肤肿瘤、甲基胆蒽及Ⅱ型单纯疱疹病毒诱发的小鼠宫颈癌有明显的促癌作用。

④抑菌作用:体外试验乌桕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叶的1:1水或酒精提取液对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水煎剂及酒精浸剂对破伤风杆菌中度敏感。

苦,微温。归肺、肾、胃、大肠经。有小毒。

利水消肿,解毒杀虫。适用于吸血虫病,肝硬化腹水,大小便不利,毒蛇咬伤。外用于疔疮,鸡眼,乳腺炎,跌打损伤,湿疹,皮炎。

根皮:3~9g;

?????????叶:9~15g。

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

体虚、孕妇及溃疡病患者忌服。

(1)水气,小便涩,身体虚肿:

乌桕皮二两,木通一两(锉),槟榔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太平圣惠方》。

(2)大便不通:

乌桕木根方寸一寸,劈破,以水煎服取小半盏服之,不用多吃,兼能利水。《斗门方》。

(3)婴儿胎毒满头:

水边乌桕树根,晒研,入雄黄末少许,生油调搽。《经验良方》。

(4)毒蛇咬伤:

乌桕树二层皮(鲜30g,干15g)捣烂,米酒适量和匀,去渣,1次饮至微醉为度,将药渣敷伤口周围。《岭南草药志》。

(5)脚癣:乌桕鲜叶捣烂,加食盐少许调匀,敷患处。《广西本草选编》。

下面部分摘录于《中草药对症图谱》乌桕

别名:琼仔树、白琼仔、拱仔、琼仔、桕树、虹树。

釆收期:四季采根皮,挖根剥去皮,除栓皮,晒干称为乌桕。根皮,夏季采叶,秋、冬问采种子,晒干或鲜用。

药用部分:根皮,叶,乌桕子。

根皮、叶:味苦,性微温,有毒。

??????????乌桕子:味甘,性凉,有毒。

根皮、叶:解毒消肿,逐水通便,消积杀虫。

乌桕子:利水通便,杀虫。

根皮:水肿,臌胀,便秘,雷公藤中毒,疔毒,湿疮,疥癣。

叶:脂溢性皮炎,痈肿疔疮,乳疮,跌打淤血,阴道炎,疮疥,脚癣,阴囊湿疹,霉菌性阴道炎。

种子:手脚皲裂,湿疹,水肿,疥疮,便秘。

乌桕二层皮18.8~.5克。(叶、种子,外用适量)。

乌桕根皮含花椒油素,叶含无羁萜、没食子酸,干叶含鞣质,果含蛋白质及粗纤维等成分。孕妇忌服,溃疡患者不可服用。

附方:

1.阴囊湿疹、阴道炎:

鲜乌桕枝37.5克,叶37.5克。

用法:煎水熏洗患处,每日或隔日煎洗1次。

2.手足皲裂(皮肤干燥生裂痕):

乌桕子56.3克(打碎)。

用法:煎水泡洗患处。

3.脂溢性皮炎:

a.鲜乌桕嫩芽37.5克,半明矾11.3克。

用法:共同煎水外洗患处。

b.干乌桕嫩叶37.5克,明矾11.3克,米醋适量

用法:共研末,用布包浸醋,外敷患处。

4.湿疹:

鲜乌桕子37.5克。

用法:捣烂,用纱布包,擦患处。

5.竹木刺入肉:

鲜乌桕子18.8克,冷饭适量。

用法:共捣烂,外敷伤处。

6.齿漏:

鲜乌桕嫩叶18.8克,葱头3个,糯米饭适量。

用法:共捣烂,外敷患处。

7.雷公藤中毒:

乌桕根30克。?用法:水煎服。

8.臌胀、水肿、便秘:

乌桕根30克。?用法:水煎服。

9.一般毒蛇咬伤:

鲜乌桕嫩枝梢18.8克,冷开水适量。

用法;将鲜乌桕嫩枝梢用清水洗净,捣烂,调冷开水服。同时饮大量冷开水,可延缓中毒时间,另用鲜乌桕叶,加食盐少许,共捣烂敷伤口周围肿胀处。

10.传染性肝炎:

鲜乌桕树二层皮克(洗净)。

用法:水2碗煎1碗服用。一日2~3次。

下面部分摘录于《中药大辞典》乌桕子(附:乌桕叶、乌桕木根皮)

乌桕子:异名:乌茶子、桕仔、琼仔、拱仔。

为大戟科乌桕属植物乌桕的种子。

果熟时采摘,取出种子,鲜用或晒干。

种皮含脂肪油。成熟的种子含脂类成分。

致炎等作用:乌桕种子中佛波酯类在耳部试验中有致炎作用,激活哺乳动物脑部纯化的蛋白激酶C,有一定的促进肿瘤发生作用。

甘,凉,有毒。

拔毒消肿,杀虫止痒。主治湿疹,癣疮,皮肤皲裂,水肿,便秘。

1.《日华子》:作汤下水气。

2.《天宝本草》:通肠利便,走小腹,大便闭结,水肿满,寒火结胞宜早服。

3.《福建药物志》:杀虫止痒,拔毒散肿。治脚癣。

外用:煎水洗;或捣敷。内服:煎汤,3~6g。

《安徽中草药》:有毒,大剂量内服宜慎。中毒时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痛、眼花、耳鸣、失眠、心慌、喉头痒,严重咳嗽、出冷汗。解救方法:洗胃、导泻,服活性炭,大量饮淡盐水。此外可对症治疗,循环衰竭时可用强心兴奋剂,民间用蜂蜜冲服解毒。

1.治竹木刺入肉:

乌桕种子合冷饭粒捣烂敷患处,刺即逐渐浮出。《泉州本草》。

2.治手足皲裂:

乌桕子煎水洗。(江西《草药手册》。

附:乌桕叶:异名:卷子叶、油子叶、虹叶。

为大戟科乌桕属植物乌桕的叶。

四季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叶含没食子酸甲酯,β-谷甾醇,三十二烷醇,无羁醇,N-苯基苯胺,N-苯基1-萘胺,正三十二烷醇,十六烷酸乙酯,9,12,15-十八碳三烯-1-醇,槲皮素,奈柰酚,没食子酸乙酯,老鹳草鞣质。

1.降压作用:乌桕叶中的老鹳草鞣质静脉注射,降低麻醉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动脉平均压,心率不受影响。老鹳草鞣质对正常血压大鼠也有降压作用。降压作用与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与或直接舒张血管有关。

2.其他作用:乌桕叶中的没食子酸甲酯体外能抑制2型疱疹病毒。

苦,微温,有毒。

泻下逐水,消肿散瘀,解毒杀虫。主治水肿,腹水,大、小便不利,湿疹疥癣,痈疮肿毒,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1.《纲目》:主治食牛马六畜肉,生疔肿欲死者,捣自然汁一、二碗,顿服,得大利,去毒即愈,未利再服。

2.《生草药性备要》:薳红者,治跌打,煲酒服之。

3.《分类草药性》:治气痛,瘀血。

4.《岭南采药录》:治烂脚、疥癣,蛇伤,取叶煎水洗之。

5.《安徽中草药》:清热解毒。

6.南药《中草药学》:清热利湿,拔毒消肿。

7.《浙江药用植物志》:主治肝硬化腹水,血吸虫病腹水,外伤出血。

内服:煎汤,6~12g;大剂量可用至30g。外用:鲜品捣敷;或煎水洗。

体虚、孕妇及溃疡病患者禁服。

1.《药性切用》:虚人并忌之。

2.《广西本草选编》:孕妇忌服。

3.《全国中草药汇编》:本品副作用为呕吐较剧,溃疡病患者忌服。

1.治水肿:

鲜乌桕叶g,鱼腥草一把,车前草一把,土黄芪50g,生地黄9g。水煎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2.治穿石痈(后臼齿连接有二三齿处红肿溃烂):

鲜乌桕嫩叶连心合糯米饭粒(加葱头或米醋更佳),捣烂敷患处。《泉州本草》。

3.治头部湿疹:

乌桕叶、陀僧末各适量。生油调匀,煮沸候冷,搽患处。《岭南草药志》。

4.治疮疖肿毒,毒蛇咬伤:

乌桕叶、射干各等量。捣烂敷伤口。《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5.治扭挫伤:

乌桕叶、韭菜根、鹅不食草捣烂外敷。效果显著,通常2剂消肿,3~4剂痊愈。《广西常用中草药新选》。

6治鸡眼:

将乌桕叶及嫩枝煎成浸膏。患处用温水浸泡,使鸡眼软化消毒后用刀削除鸡眼厚皮,并用针挑破患处,擦掉血迹将浸膏涂于患处,用胶布贴固,每日换药1次,换药前先将黑色皮挑去(用有刺激感,逐日减轻)。一般3~6次即愈。《全国中草药汇编》。

1.治疗真菌性阴道炎:取鲜乌桕枝叶g,加水00g,煎到g。每日用ml冲洗阴道1次,洗后用乌桕叶粉喷入阴道内,或将乌桕叶粉装入胶囊,于睡前塞人阴道内,6次为1个疗程。治疗真菌性阴道炎例,治愈76例,好转33例。

2.治疗毒蛇咬伤:用乌桕叶膏外敷治疗66例。病程最长7日,最短的2小时;中医辨证分型:属风毒如金环蛇等咬伤8例;属火毒如五步蛇等咬伤18例;属风火毒如蝮蛇等咬伤36例。伤处并发溃疡面者1例。结果:全部治愈。单敷药膏32例,疗程2~4日;兼服解毒灵合剂33例,疗程4~7日;并用抗生素1例,疗程12日;辅助以支持疗法者3例。平均治疗时间为5日。

附:乌桕木根皮

乌桕木根皮:异名:乌桕木根白皮,卷根白皮,卷子根,乌桕木,鸦臼,木子树,棕白树、卷子树、红心郎,木蜡树、木油树,琼树、蜡子树、桕子树、蜡树,桕树、木梓树、虹树、蜡烛树,红乌桕、王京子。

为大戟科乌桕属植物乌桕的根皮或树皮。

四季均可采,将皮剥下,除去栓皮,晒干。

根皮含花椒油素,树皮含莫雷亭酮,莫雷亭醇,及3-表莫雷亭醇,3,3′-甲基并没食子酸。

??茎皮含6,7,8-三甲氧基香豆素,乌桕酮,β-谷甾醇,十六烷酸乙酯,和3,4,3(或3,4,4)-O-三甲基鞣花酸。

促进肿瘤发生:乌桕乙醚提取物给小鼠接种,对甲基胆蒽和Ⅱ型单纯疱疹病毒诱发的小鼠实验性宫颈癌有促进作用。乌桕枝干乙醚提取物涂于小鼠背部皮肤,对3-甲基胆蒽诱发的背部皮肤肿瘤有促进作用。乌桕中的化合物提高在共同培养中1型人T淋巴病毒诱导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群体形成,有类似TPA的肿瘤促进作用。

苦,微温,有毒。

《纲目》:性沉而降,阴中之阴。《本草经疏》:苦温之药,入手足阳明经。

泻下逐水,消肿散结,解蛇虫毒。主治水肿,癥瘕积聚,臌胀,大小便不通,疔毒痈肿,湿疹,疥癣,毒蛇咬伤。

1.《新修本草》:主暴水,癥结,积聚。

《日华子》:治头风,通大小便

3.《纲目》:利水通肠,功胜大戟。

4.《生草药性备要》:治烂脚,螆癞,蛇伤,乳痈,酒顶,酒疯脚。治坐板癞,捣烂用盐少许坐,热又换。

5.《本草备要》泻热毒,疗疔疮,解砒毒。

6.《医林纂要》:杀鱼虫毒。

7.《分类草药性》:专治食积,消虚热,下虚气,消肿。

8.《岭南草药志》:泻水,拔毒,杀虫,消肿定痛。

9.《天目山药用植物志》:现代用于治疗晚期血吸虫数病腹水。

10.《福建药物志》:攻下逐水,破结消肿。治水肿,腹水,大便秘结,传染性肝炎,瘰疬,痈肿疗毒,毒蛇咬伤,砒霜中毒,跌打损伤。

内服:煎汤,9~12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体虚、孕妇及溃疡病患者禁服。

1.《纲目》:气虚人不可用之。

2.《本草经疏》:水肿多属脾虚不能制水,以致水气泛滥,法当补脾实土为急,此药必不可轻用。如果元气壮实者,亦须暂施二剂,病已即去之。

1.治水气,小便涩,身体虚肿:

乌桕皮二两,木通一两(锉),槟榔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

2.治臌胀:

①乌桕树根二层皮(切碎)30~90g,白米一撮,炒至微黄色,加北芪9g同煎水服,或连米擂糊加糖煮服。每日1次,连服3~6日。

②乌桕木根90g,桑树根30g。用水5碗,煎至1碗,分3次服下。《岭南草药志》。

3.治盐齁痰喘:

桕树皮去粗,捣汁,和飞面作饼,烙热,早晨与儿吃三四个,待吐下盐涎乃佳,如不行,热茶催之。《摘元方》。

4.治疔疮:

乌桕根内皮捣烂(或烤干研粉),加冰片少许,用蛋清调匀外敷。《全国中草药汇编》。

5.治婴儿胎毒满头:

水边乌桕树根,晒研,入雄黄末少许,生油调搽。《经验良方》。

6.治毒蛇咬伤:

乌桕树二层皮(鲜30g,干15g),捣烂,米酒适量和匀,去渣,1次饮至微醉为度,将药渣敷伤口周围。《岭南草药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xuexichongbing.com/xxcbjc/70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