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47血吸虫病

四十六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系由于感染血吸虫尾蚴后,大量血吸虫寄生在门静脉系统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多流行于长江两岸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是我国比较严重的地方病之一。患者多有河水接触史。在临床上一般分为急性、慢性和晚期三种,其特点是肝脾肿大、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急性期有高热、咳嗽、胸痛,肝大有压痛,白血球及嗜酸粒细胞增多等症;慢性期以腹痛、腹泻、肝脾肿大为主要症状,晚期病人则表现为门脉性肝硬化、腹壁静脉曲张、肋水以及食道静脉曲张、呕血、便血等。

1.艾炷灸

(1)柳白影等报道,应用艾炷瘢痕灸或艾炷隔灸、艾炷隔蒜灸治疗血吸虫病晚期病人,收获良好。选用穴位∶①本元衰退、全身虚弱者,主穴取膏肓,配穴取命门、足三里。潮热加大椎,食欲不振加中脘,精神委靡加三阴交。②虚甚欲脱者,取命门、中枢。③腹水者主穴取水分,配穴男取气海,女取关元。苦水甚加水道,虚弱加命门、腰俞。灸治时根据病情采用艾炷瘢痕灸,或艾炷隔姜灸、隔蒜灸。个主穴和几个配穴,称为1组,灸完1组称为1次,1个疗程一般是1~2次。每天只灸1个穴位,每个穴位灸5~9壮(艾炷用陈艾制成,底层直径0.8cm、高1.1cm),如灸第2个穴位,须隔24小时以后。同一个穴位要灸第2次,必须待脓尽痂落、结疤之后,方可施灸。病案举例∶例一∶陆某,男,19岁,农民。于9年前,疟后腹中起块(脾肿),年来,腹部日渐膨大,经常大便下痢,便血,消瘦乏力,食欲不振,饭后腹胀,牙龈出血,劳动时无力,只能做一些轻活、家务。形容瘦小,面色萎黄,脉促而细,腹大筋露,体重31kg。腹围∶初诊时82公分,身长公分。大便检查,找到血吸虫卵、蛔虫9,属血吸虫病晚期症。4月30日隔蒜灸水分穴5壮。5月1日灸关元穴3壮。5月3日灸水道穴3壮。4日灸中院穴3壮。灸治后,小便量显著增加,腹围减小到78公分。5月9日再灸足三里穴两侧各3壮。5月10口改用酒石酸锑钾治疗,采用24小时疗法,10mg/kg体重。5月11日治程结束而出院。出院时体重为30kg,腹围减至75公分,肚腹松软,精神、食欲显著好转。于6月10日复查大便,阴性。现已能参加田间劳动。例二∶诸某,男,41岁,农民。9年前疟疾后左腹部起块如拳大。年冬季以来,腹部日渐膨大。初诊时消瘦,乏力,眩晕,心悸,气促,烦躁,内热。面色苍白无华,头发稀疏焦黄,脉弱无力,形容憔悴。腹围79公分,腹筋显露(即腹壁静脉怒张)。粪检,找到血吸虫卵、蛔虫卵。4月30日灸大椎穴5壮。5J日灸膏肓穴5壮。2日灸中脱穴5壮。6日再乡膏肓穴5壮。9日灸足三里穴双侧各5壮。年5月10日,转人酒石酸锑钾24小时疗法10mg/kg体重,安全完成治程。6月10日复查类便,未找到血吸虫。现已参加田间轻体力劳动(柳白影,等."瘢痕灸疗法"治疗血吸虫病晚期病人的绍.江苏中医,8,(6)∶25)

(2)主穴∶三焦俞、膏肓、大椎、肝俞、脾俞、中、痞根。配穴∶天枢、气海、水分、命门、鸠尾、章门、足三里等。可选用隔姜灸或隔蒜灸,每次选用1~3个穴位,每穴每次灸3~9壮,每日灸治1次,(田从豁,臧俊岐.中国灸法集粹.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艾条灸

陈捷先等报道,应用艾卷温和灸对血吸虫病锌剂治疗中引起之毒性反应进行了临床观察,见效迅速可靠。本组病例均为慢性早期血吸虫病患者,在口服各种不同剂量及剂型的锑剂治疗中,胃肠道反应较严重。灸法治疗按艾卷温和灸操作,每次灸5~10分钟,以灸至局部温热舒适,并且出现红晕为度。一般呕吐取穴鸠尾;腹泻、腹胀、腹鸣取穴大巨、大横、腹结;腹痛取穴大巨、大横、腹结、中脱、阿是穴。在施灸前应对患者详细说明本法之效果,以加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否则疗效较差。治疗结果∶治疗9例发生较严重之胃肠道反应的病人,曾施行14次温灸,13次均收到良好效果,经灸治5~10分钟后,药物副反应症状立即消失,24小时内不再发生原来的症状,治愈率为92.8%,其中1例无效(可能因患者精神过度紧张,并对温灸治疗缺乏信心所致)。

案举例∶例一∶陈某,女性,31岁。因入院前1个多月大便普查时发现日本血吸虫卵,于8年3月21医院进行口服盐酸奎宁锑试验治疗,于3月24日晚开始服药,第3天晚上服药后约半小时突然剧烈呕吐,约10~20分钟1次,吐出物初期为胃内容物,继而吐胆汁,服止吐药及饮水均可招至呕吐。体检∶体温36℃,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一般情况尚好,有痛苦表情,疲惫外观,不断呻吟。当时心律规整,肺动脉区一级吹风

样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二音分裂,肺部清晰,肌软,无明显压痛,肝脾末触及,肠鸣音亢进,无外利情况。当即给予阿托品口服及注射,无效。后又改服中药,呕吐仍不能制止,最终采用温灸治疗,取7鸠尾,灸后不及5分钟,患者即觉上腹部舒适,口港饮水不呕吐,灸后人睡,以后再未呕吐。

第2次反应发生于服药第5天晚上,于服药后约2小时又开始剧烈呕吐,约每10分钟1次,再度采用温灸治疗,同样取鸠尾穴,灸后5~10分钟左右,仍能安静入睡,不再呕吐。

第3次反应发生于服药之第6天晚上,服药后不久又开始呕吐,且有腹鸣及腹胀,此次拟提早给予温灸治疗,以观察是否继续呕吐,除灸鸠尾外,加灸腹结穴,过后不但不再呕吐,腹胀及腹鸣也马上缓解。

例二∶林某,男性,26岁。于8年3月30日入院,因1周前大便普查发现日本血吸虫卵,而住院进行口服盐酸奎宁锑试验治疗。于4月4日开始服药,服药后第2天发生腹泻,约半小时至一小时1次,共15次,大便均为黄色稀水样,不见黏液血,但伴有明显腹胀。体检∶体温36.8℃,脉搏84次/分,呼吸22次/分,一般情况尚好,无明显之脱水外观,心律规整,无杂音,肺清晰,腹软,无明显压痛,肝在剑突下4cm,质中等度硬,脾在肋缘下1cm。无外科情况,当时给予温灸治疗,取穴大巨及腹结,每次灸5~10分钟,灸后不及10分钟,患者自觉腹鸣及脂胀减轻,灸后腹泻即止。

第2次反应发生于服药之第9天,又有腹泻4次,大便仍为黄色稀水样,且有全身酸软无力感,故再行温灸治疗,取穴大横、腹结,灸后未再腹泻。(陈捷先,等.温灸处理口服锑剂治疗血吸虫病引起的毒性反应的临床观察报告.福建中医药,8,(5)∶30)

(1)中医学认为本病属"蛊毒"、"蛊胀"与"积聚"等病证范畴。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对血吸虫病就有较为详细的记载。解放后,我国对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极为重视,做了很多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灸法对于消除口服锑剂治疗血吸虫病

引起的毒性反应和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有一定的疗效。灸法治疗本病,以疏泄三焦腑气、祛除蛊毒为主,多取膀胱经、阳明经、任脉和督脉揄穴。

(2)血吸虫病晚期病人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治疗上的难题,灸法治疗虽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在治疗过程中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对病原治疗。对于巨脾症等患者,还要采用中西医结合、内外科结合的治疗方法。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40.单纯性肥胖病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41.糖尿病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42.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43.肝硬化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44.脂肪肝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45.黄疸症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46.1.乙型病毒性肝炎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46.2乙型病毒性肝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xuexichongbing.com/xxcbjc/71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