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学名:KadsuralongipedunculataFinetetGagnep.):藤本,各部无毛。叶长圆状披针形、倒卵状披针形或卵状长圆形,长5-13厘米,宽2-6厘米,花单生于叶腋,雌雄异株;雄花:花被片白色或淡黄色,8-17片;雌花:花被片与雄花相似,雌蕊群椭圆体形或球形,具雌蕊40-60枚;子房宽卵圆形,花柱具盾状心形的柱头冠,胚珠3-5叠生于腹缝线上。聚合果球形,径1.5-3.5厘米;小浆果倒卵圆形,时显出种子。种子2-3。花期6-9月,果期9-12月。

五味子为名贵常用中药材,集中在黄河流域以南。中国多地可产。

中文学名

南五味子

拉丁学名

KadsuralongipedunculataFinetetGagnep.

别称

红木香、紫金藤、紫荆皮、盘柱香、内红消、风沙藤、小血藤

二名法

Kadsuralongipedunculata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毛茛目

木兰科

五味子属

南五味子

目录

1形态特征

2生长习性

3分布情况

4繁殖方式

5栽培技术

?选种

?育苗

?移栽

?管理

?采收

6病虫防治

7主要价值

?药用

?观赏

形态特征

编辑

南五味子系藤本植物,各部无毛。叶长圆状披针形、倒卵状披针形或卵状长圆形,长5-13厘米,宽2-6厘米,

南五味子

先端渐尖或尖,基部狭楔形或宽楔形,边有疏齿,侧脉每边5-7条;上面具淡褐色透明腺点,叶柄长0.6-2.5厘米。[1]

花单生于叶腋,雌雄异株;雄花:花被片白色或淡黄色,8-17片,中轮最大1片,椭圆形,长8-13毫米,宽4-10毫米;花托椭圆体形,顶端伸长圆柱状,不凸出雄蕊群外;雄蕊群球形,直径8-9毫米,具雄蕊30-70枚;雄蕊长1-2毫米,药隔与花丝连成扁四方形,药隔顶端横长圆形,药室几与雄蕊等长,花丝极短。花梗长0.7-4.5厘米;雌花:花被片与雄花相似,雌蕊群椭圆体形或球形,直径约l0毫米,具雌蕊40-60枚;子房宽卵圆形,花柱具盾状心形的柱头冠,胚珠3-5叠生于腹缝线上。花梗长3-13厘米。[1]

聚合果球形,径1.5-3.5厘米;小浆果倒卵圆形,长8-14毫米,外果皮薄革质,干时显出种子。种子2-3,稀4-5,肾形或肾状椭圆体形,长4-6毫米,宽3-5毫米。

花期6-9月,果期9-12月。[1]

生长习性

编辑

南五味子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性很强,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喜微酸性腐殖土。野生植株生于海拔米以下。在山区的杂木林中、林缘或山沟的灌木丛中,缠绕在其它林木上生长。其耐旱性较差。自然条件下,在肥沃、排水好、湿度均衡适宜的土壤上发育最好。

分布情况

编辑

产于中国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

繁殖方式

编辑

南五味子的繁殖方法除种子繁殖外,主要靠地下横走茎繁殖。在人工栽培中,很多人进行了扦插,压条和种子繁殖的研究。其结果扦插压条虽然也能生根发育成植株,但生根困难,处理时要求条件不易掌握,均不如种子繁殖。种子繁殖方法简单易行,并能在短期内获得大量苗子。[2]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栽培技术

编辑

选种

种子的选择五味子的种子最好在秋季收获期间进行生穗选,选留果粒大、均匀一致的果穗作种用,单独干燥和保管。干燥时切勿火烤、炕烘或锅炒。可晒干或阴干,放通风干燥处贮藏。[2]

室外处理于结冻前将选作种用的果实,用清水浸泡至果肉涨起时搓去果肉。五味子的秕粒很多。出种率60%左右,在搓果肉的同时可将浮在水面上的秕粒除掉。搓掉果肉后的种子再用清水浸泡5—7天,使种子充分吸水,每隔两天换一次水,在换水时还可清除一部分秕粒。浸泡后捞出控干与2—3倍于种子的湿砂混匀,放入室外准备好的深0.5米左右的坑中,上面覆盖10—15厘米的细土,再盖上柴草或草帘子,进行低温处理。翌年5—6月即可裂口播种。处理场地要选择高燥地点,以免水浸烂种。[2]

室内处理2月下旬将种子移入室内清除果肉,拌上湿砂装入木箱进行砂藏处理,其温度可保持在5℃—15℃之间,翌春即可裂口播种。[2]

育苗

育苗田的选择:育苗田可选择肥沃的腐殖土或砂质壤土,也可选用老参地。育苗以床作为好,可根据不同土壤条件做床,低洼易涝,雨水多的地块可做成高床,床高15厘米左右。高燥干旱,雨水较少的地块可做成平床。不论哪种床都要有15厘米以上的疏松土层,床宽1.2米,长视地势而定。床土要耙细清除杂质,每平方米施腐熟厩肥5—10千克,与床土充分搅拌均匀,搂平床面即可播种。[2]

播种时期和方法:一般在5月上旬至6月中旬播种经过处理的种子,条播或撒播。条播行距10厘米,覆土1.5-3厘米。每平方米播种量30克左右。也可于8月上旬至9月上旬播种当年鲜籽,即选择当年成熟度一致,粒大而饱满的果粒,搓去果肉,用清水漂洗一下,控干后即可播种。[2]

苗田管理:播种后搭1-1.5米高的棚架,上面用草帘或苇帘等遮荫,土壤干旱时浇水,使土壤湿度保持在30%-40%,待小苗长出2-3片真叶时可撤掉遮荫帘。并要经常队长昌,保持清洁,翌春即可移栽定植。[2]

移栽

选地: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林缘地或熟地,以腐殖土和砂质壤土为好,选好地,每公顷施基肥20—30吨,整平耙细备用。[2]

移植: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移栽,行株距厘米×50厘米,为使行株距均匀,可以拉绳定穴,在穴的位置上做一标志,然后挖成深30—35厘米、直径30厘米的穴,每穴栽一株。栽时要使根系舒展,防止窝根与倒根,栽后踏实,灌足水,待水渗完后用土封穴。15天后进行查苗,没成活的需进行补苗。[2]

管理

1、灌水施肥:五味子喜肥,生长期需要足够的水分和营养。栽植成活后,要经常藻水,保持土壤湿润,结冻前灌一次水,以利越冬。孕蕾开花结果期,除需要足够水分外,还需要大量养分。每年追肥1—2次,第一次在展叶期进行,第二次在开花后进行。一般每株可追施腐熟的农家肥料5—10千克。追施方法,可在距根部30—50厘米周围开15—20厘米深的环状沟,施入肥料后覆土。开沟时勿伤根系。[2]

2、剪枝:五味子枝条春、夏、秋三季均可修剪。[2]

(1)春剪一般在枝条萌芽前进行。剪掉过密果枝和枯枝,剪后枝条疏密适度,互不干扰。[2]

(2)夏剪一般在5月上中旬至8月上中旬进行。主要剪掉基生枝、膛枝、重叠枝、病虫枝等。同时对过密的新生枝也需要进行疏剪或短截。夏剪进行得好,秋季可轻剪或不剪。[2]

(3)秋剪在落叶后进行。主要剪掉夏剪后的基生枝。[2]

不论何时剪枝,都应选留2—3条营养枝,作为主枝,并引蔓上架。[2]

3、搭架:移植后第二年即应搭架。可用水泥柱或角钢做立柱,用木杆或8号铁线在立柱上部拉一横线,每个主蔓处立一竹杆或木杆,竹杆高2.5—3米,直径1.5—5厘米,用绑线固定在横线上,然后引蔓上架,开始时可用强绑,之后即自然缠绕上架。[2]

4、松土、除草:五味子生育期间要及时松土、除草、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松土时要避免碰伤根系,在五味子基部做好树盘,便于灌水。[2]

5、培土:入冬前在五味子基部培土,可以保护五味子安全越冬。[2]

采收

8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进行采收,随熟随采。采摘时要轻拿轻放,以保障商品质量。加工时可日晒或烘干。烘干时,开始时室温在60℃左右,当五味子达半干时将温度降到40℃—50℃,达到八成干时挪到室外日晒至全干,搓去果柄,挑出黑粒即可入库贮藏。

病虫防治

编辑

(1)根腐病5月上旬至8月上旬发病,开始时叶片萎蔫,根部与地面交接处变黑腐烂,根皮脱落,几天后病株死亡。

防治方法: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土地种植;发病期用50%多菌灵—倍液根际浇灌。

(2)叶枯病5月下旬至7月上旬发病,先由叶尖或边缘干枯,逐渐扩大到整个叶面,干枯而脱落,随之果实萎缩,造成早期落果。发病初期可用50%托布津倍液和3%井冈霉素50ppm液交替喷雾。喷药次数可视病情确定。

主要价值

编辑

药用

五味子作为名贵常用中药材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应用面较广、用量较大的中药材品种,是生产健脑安神、调节神经药品及保健品的首选药材。由于它对人体多方面的有益作用,其利用范围愈来愈广,现已突破原来的药用范畴,在酿酒、制果汁等方面也已被广泛利用,被列为第三代果树,是一种应用价值高、开发前景十分广阔的野生经济植物。[2]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附方

成分:种子含五味子甲素A(schizandrinA)、五味子酯甲、乙、丙、丁、(schisantherinA,B,C,D,E)等。经光谱和化学方法证明为南五内酯酸,同时还分离得到5个已知化合物:南五内酯(Ⅲ)、(+)-安五脂素(Ⅲ)、二氢愈疮木脂素(Ⅳ)d-表面加巴辛和β-甾醇(Ⅵ)。

主治: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3]

用法:内服:煎汤,3~6g;研末,1~3g;或熬膏;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掺、调敷;或捣敷;或煎水洗。

炮制:南五味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3]醋南五味子:取净南五味子,照醋蒸法蒸至黑色。用时捣碎。表面棕黑色,干瘪,果肉常紧贴种子上,无黏性。种子表面棕色,无光泽。[3]

临床应用:

1、荨麻疹、皮肤瘙痒症、湿疹等:用五味子酊治疗例,总有效65例。[4]

2、病毒性肝炎:用

南五味子

五味子粉或五味子仁制剂(五味子煎剂基本无效)治疗迁延性及慢性传染性肝炎数千例,获得较好疗效。医院治例,1月后sGPT例复常,占84.3%;治急性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例,19天后例sGPT复常。又S医院等用五味子粉单方及复方治疗慢性肝炎例,连用8周,降sGPT总有效率为96%;N市用五味子粉治迁延性、慢性肝炎例,经2月左右治疗,sGPT复常例占58%,总有效例占88%,对症状改善也都有相当疗效,但停药后sGPT反跳率较高。[4]

3、感染性疾病:

(1)单用五味子(个别加中草药)每日60克,治疗急性尿路感染27例,服完1疗程5天者25例均获治愈。

(2)用治急性菌痢33例(其中11例加1~3次氯霉素或1~4次四环素,20例合并补液),治愈29例,显效3例。

(3)用治中毒性消化不良21例(合用补液14例,加用氯霉素5例),治愈20例。

(4)用治良性肠炎10例均愈,多在1~4天热退、大便阴转。[4]

4、支气管哮喘:属虚证者常配地黄、山茱萸、胡桃肉等,方如都气丸;属风寒或痰饮者配干姜、细辛、麻黄等用,如小青龙汤。在用锑-治疗血吸虫病时配合五味子粉剂,对肝脏有显著保护,sGPT的增高数单用锑剂组比并用五味子粉剂组远为显著(P0.01),并用组的各种症状亦显著减轻。此外,还用于气阴不足之失眠、心悸、虚汗、少气等。[4]

5、用于久嗽虚喘:五味子能上敛肺气,下滋肾阴,对于肺肾两亏所致的久咳虚喘,可以收止咳平喘的效果,常配党参、麦冬、熟地、山萸肉等。[4]

6、用于津少口渴、体弱多汗等症:本品能生津止渴、固涩敛汗。常可配麦冬、生地、天花粉等用于治津口渴。又可配党参、黎冬、浮小麦、牡蛎等治体虚多汗,无论阳虚自汗,阴虚盗汗,均能应用。[4]

7、避免肝脏受损:研究显示本品对于肝脏具有保护作用。在利用四氯化碳(CCl4)让动物中毒的实验里,五味子能改善受试动物的肝功能。这种对抗四氯化碳肝毒性的保护作用,很可能是因五味子可以提高肝脏麸胺基硫(GSH)浓度、以及增进与麸胺基硫还原酵素(GSHreductase)的活性的缘故。[4]

8、促进肝脏细胞再生:Kubo等人()指出,五味子能刺激肝脏部分切除之动物的肝脏细胞再生能力。它藉由促进鸟氨酸脱羧(ODC)的活性,刺激肝脏细胞再生,这是肝脏再生初期阶段的一种重要生化活动。[4]

观赏

南五味子枝叶繁茂,夏季花开具有香味、秋季聚合果红色鲜艳,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庭园和公园垂直绿化的良好树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xuexichongbing.com/xxcbjc/72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