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包骨大肚子这种致命病曾感染1亿人,

白癜风克星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530833.html

大家好,我是甄女士。

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的很多地区都出现了一种让人闻风丧胆的现象。

很多人开始日渐消瘦,瘦到皮包骨头,但是肚子却一天天的长大就像个孕妇一般。

人慢慢的就会丧失劳动力,然后死亡。

这病叫做血吸虫病,也叫作大肚子病。

最为恐怖的是,这病不仅传染,而且人畜共生。

在中国传播最厉害的时候,已经遍及了12个省、市的个县,患者万人,受感染威胁的人口达1亿以上。

“人死无人抬,家家哭声哀,屋倒田地荒,亲戚不往来”是那时候村庄最真实的状态。

村民们说,“这病得上就是等死,有钱也没有办法治好。”

以至于有个千户村庄,最后存活的只有两人。

到了年,国家提出“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

毛主席还曾写下,"就血吸虫所毁灭我们的生命而言,远强于过去打过我们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帝国主义。八国联军、抗日战争,就毁人一点来说,都不及血吸虫。除开历史上死掉的人以外,现在尚有一千万人患疫,一万万人受疫的威胁。是可忍,孰不可忍?"

就这样,中国人民开始了浩浩荡荡的消灭血吸虫病斗争,而其中,有个叫陈心陶的教授功不可没!

年,陈心陶出生在福建古田一个普通家庭,但从小他就学习刻苦,从来不甘心居于其他人后面,年,他从福建协和大学生物系毕业后,便去了明尼苏达大学攻读寄生虫学硕士,然后在哈佛大学拿到了博士学位。

年,在美国的陈心陶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谢绝了美国高校的高薪准备回国,他途径香港的时候,又有香港某科研机构以比美国更优厚的待遇聘请他。

但他没有一丝犹豫,直接拒绝了。

他说:“金钱于我如浮云,做为一个中国人,我学这个寄生虫学,就是为了祖国,学成后就得回国服务。”

到了五十年代,我国沿海城市“大肚子病”开始不断蔓延扩散,陈心陶知道后急在心上,马上到达疫区检查。

因为当时交通和环境都特别差,陈心陶只能和学生自己带着被褥像逃难一样的赶去调查,他们白天划船到沼泽里面找病毒宿主,晚上只能躺在席子上和老鼠为伴。

就在这样的环境下,陈心陶终于在一片芦苇下面寻到了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

他不仅在钉螺之中检测出了日本血吸虫尾蚴,又在病人粪便中找到血吸虫卵。

威胁中国人多年的血吸虫病的源头终于搞清楚了!

但找到了源头,就要把血吸虫病控制住,当时,不少人坚持采用国外惯例,以药物灭螺为主,采用高效农药喷洒。陈心陶认为这种方法耗资大,污染严重。

于是,陈心陶提出了兴修水利,围垦开荒,要彻底改变钉螺的孳生环境。

在他的建议下,政府修建了加固20多公里长的北江大堤,填平几百条滋生钉螺的旧河沟,新开多条总长公里大小渠道,改变钉螺孳生环境。

除了改变环境,血吸虫卵还会随人体粪便排出,从而引起二次传播。

于是,陈心陶和学生们还对村民们的粪便进行了管理,先在粪便中洒上砒酸钙杀灭虫卵,然后才能做堆沤处理,作为农家肥使用。

但当时的村民不知道该怎么弄,所以在开始的时候不得不亲自帮每一户村民处理粪便。

年12月9日,广东省向全国宣告消灭了血吸虫病,为广东消灭血吸虫病立下不朽功勋的陈心陶,被宣布以头号功臣载入史册。

到了晚年,他希望把自己在寄生虫学研究的成果汇编成书,成为体系完整的资料。

可是在特殊年代,他的想法没有被实现,直到年他被选为《中国动物杂志》副主编、《中国吸虫志》主编。

但就在他觉得梦想就要成真之时,他被查出患上了恶性淋巴瘤,可即便如此,他依旧亲自主持《中国吸虫志》的编写工作,组织全国30多个单位进行协作,自己经常夜以继日地带病工作。

他的学生回忆说:

“在他首次病危得救后,他又含泪请求医生再给他两年时间,进行最后拼搏。同时,他又请求教研室柯小麟老师每天偷偷捎上几页《吸虫志》书稿让他审定。有段时间他还可以离院,就以周日回家洗澡为借口,一早换上便服,艰难登上四楼教研组办公室,将自己反锁在里面奋力工作......我们都知道陈教授放心不下‘吸虫志’。他临终前几天,口腔及舌部溃疡,无法言语,握笔又颤抖,无奈艰难地嘱咐前来看望他的我们,称短时间内不能恢复工作了,请我们帮忙完成。听他儿子陈思轩说,在陈教授生命的最后一夜,他全身高烧,渐不清醒,又突然微张嘴巴,吐出一串:‘拿笔来……我……要……写……’对家人和后事,没有交待一句......”

年10月29日,陈心陶因为病情恶化离开了人世。

在他去世10周年时,他的夫人郑慧贞把心陶生前珍藏的书籍、著作册、卡片实验照片张赠送给广州中山医科大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xuexichongbing.com/xxcbjc/7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