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护理学院党委与学院青马学会共同策划推出《胸怀卫生事业·恰是百年风华——学医护英雄故事》活动,呈现百年来优秀医护共产党员的光荣事迹,让我们一起追随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脚步,感悟中国力量,传承医护精神,用每一步脚踏实地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人物介绍
汪天平
汪天平,男,汉族,年3月出生,安徽省望江县人,医学博士,毕业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现任安徽省血吸虫病(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党总支书记、所长,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安徽医科大学和皖南医学院兼职教授。系卫生部血吸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寄生虫病标准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血吸虫病、寄生虫病流行病学研究。
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勇挑重担
1月24日,安徽省卫健委发出“行动起来,到一线去”的动员令后,他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主动请缨。
1月27日,大年初三下午13:30左右,他接到带队驰援武汉的电话通知后,没有丝毫犹豫,闻令即动,留给他准备时间不足3小时。在高铁上,他就争分夺秒地开始工作。一面联络武汉,做好后勤安排,一面成立临时组织,为抗疫工作做准备。凌晨抵达酒店,他不顾旅途劳累,精心安排队员住宿,及时与国家卫健委取得联系,明确医疗队的任务,并连夜做好培训准备,直到凌晨3点才休息。
“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上”。抵达武汉次日,他就医院进行对接,不到2天,在没有隔离带、没有缓冲区,甚至基本的清洗、消毒都不具备的条件下,他和战友们攻坚克难、创造条件,新建了重症监护室,使危重病例能够得到及时救治;不到3天,他就带领队员医院3个病区81医院张病床。
抗疫前线,日夜奋战,忘我工作
在抗疫前线,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日夜奋战,忘我工作。他利用休息时间精心编写了《安徽援鄂抗疫医疗队工作手册》,建立了党建管理、应急处置、信息上报等制度,确保医疗队综合协调工作顺利开展。每天晚上都组织召开工作例会,分析讨论治疗中出现的问题,组织专家远程会诊、引进最新治疗方案,发挥中医药作用,竭尽所能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主动对接区卫健委,亲临一线,关口前移,承担社区隔离点、发热门诊巡查指导和病例甄别任务。每天清晨,坚持为上班的队员送行,在他们奔赴一线之前,为他们加油打气。为了增强队员们必胜的信心和决心,他改编了几首歌曲,鼓励大家放声歌唱,以期驱散疲劳,提振精神!防疫和生活物资匮乏,他就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渠道协调,哪怕是一个苹果、一瓶牛奶,也要争取送到队员们手里;不分白天黑夜穿梭于机场、火车站、酒店、医院之间,接送新队员,培训新队员,做好住宿、交通、饮食等后勤协调保障;队员们心理压力巨大,他就开通暖心热线,让大家的情绪有一个出口;队员过生日,他都要组织庆祝,队员生病,再忙,也要电话里问候一声。
在武汉的65个日日夜夜,他的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