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除疟疾新中国成立72年间,一部传

新中国成立至今,随着疫苗等传染病防控手段的不断发展,天花、脊髓灰质炎、丝虫病、疟疾等既往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传染病被逐一降服,麻风等也进入被消除通道。可以说,72年间演绎了一部传染病的“消亡史”。

01天花

作为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天花至少在人间已传播了年,重者伤及性命,轻者即便幸存,也会终生在脸上留下一个个“麻点”。当时,我国民间流传着一句俗语:“孩子出过疹和痘(即麻疹和天花),才算解了阎王扣。”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关于发动秋季种痘运动的指示》,大力推行全民种痘。

全民普遍种痘运动收效显著,天花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消灭的首个烈性传染病。随着年我国最后一名天花病人的痊愈,我国境内再未见到天花病例。年12月,全球消灭天花证实委员会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交的报告中称:“自年开始,中国即实施婴儿常规种痘,年前每隔6年普遍复种,地方有完善的卫生防疫机构,有满意的疫情报告,在小于20岁的人群中未见‘麻脸’,委员会证明中国已无天花。”

02血吸虫病

中国曾是世界上血吸虫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血吸虫病患病人数达万,受感染威胁的人口超过1亿人,遍及南方12个省市。而此时全国只有不到4万名西医大夫和30万左右中医大夫,缺少治疗血吸虫病的特效药。

在江西,一些疫区乡镇的血吸虫感染率在50%以上。在江苏省高邮县新民乡年发生血吸虫感染事件,人先后死亡。血吸虫病防治这个难题摆在了新中国领导人的面前。

年2月17日,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发出了“全党动员,全民动员,消灭血吸虫病”的战斗号召。

做好土埋和化学灭螺,粪便管理,水的管理,治疗病人这样的措施来消灭血吸虫病。后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后来有了新的吡喹酮的药,治疗很方便,口服3天就解决问题。所以,这样一边治疗病人,一边运用管理,很快把血吸虫病控制下来,基本上做到了消灭血吸虫病。”

70多年的砥砺奋进,中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血吸虫病这一危害人民健康的“瘟神”终于逐渐远去。

03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

脊髓灰质炎又名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一开始就是感冒咳嗽等小情况,但是可能一夜间,腿脚手臂就不能动了。感染后的孩子非常凄惨,基本上无法正常行走和动弹。每200例感染病例中就有1例为不可逆性麻痹(常在腿部)。在年的中国大地,这样的病例多到数不清。

年12月5日-6日和年1月5日-6日,原卫生部组织开展两轮强化免疫活动,每轮约多万名0-3岁儿童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之后又成功开展了多轮大范围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累计免疫0~3岁儿童达8亿人次,使脊灰野病毒循环范围迅速缩小,已连续多年未发现本土脊灰野病毒病例。

我国于年报告了最后1例本土脊髓灰质炎病例,以后再无病例发生,提前完成了向世界卫生组织承诺在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

04丝虫病

丝虫病是由丝虫寄生人体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症状为肢体和生殖系统畸形,俗称“象皮肿”。我国曾是世界上丝虫病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流行范围达山东、河南、湖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海南、湖南、广西、贵州、四川和重庆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个县(市),受威胁人口达3.4亿,丝虫病患者达多万人,其中慢性丝虫病患者万人。

在丝虫病防治领域,我国科学家取得了一系列令世界瞩目的成果。其中,最著名的是“传播阈值理论”。通俗地说,消除丝虫病并不是把病原、蚊子完全消灭,而是把病原控制到一个临界水平,就可以阻断传播,这个临界水平就是“阈值”。

年,我国实现基本消灭丝虫病目标。年5月9日,世界卫生组织审核认可: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宣布消除丝虫病的国家。

05疟疾

6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新闻公报称,中国正式获得世卫组织消除疟疾认证。公报说,中国疟疾感染病例由年代的万减少至零,是一项了不起的壮举。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新闻公报中向中国消除疟疾表示祝贺。谭德塞说:“中国的成功来之不易,这主要得益于中国数十年的持续精准防控。”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域主任葛西健表示:“中国为实现这一重要里程碑所作的不懈努力表明,强有力的政治承诺、加强国家卫生系统,可以战胜疟疾这一大公共卫生挑战。中国的成就使西太平洋地区朝消除疟疾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根据世卫组织的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连续3年没有本土疟疾病例,并建立有效的疟疾快速检测、监控系统,制定疟疾防控方案,才能获得消除疟疾认证。中国自年以来已连续4年无本地原发感染疟疾病例报告,并于去年正式向世卫组织申请国家消除疟疾认证。

世卫组织还在新闻公报中详细介绍了中国消除疟疾的做法和经验。中国科学家从中草药中发现并提取了青蒿素,青蒿素联合疗法是当前最有效的抗疟药物。屠呦呦因此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国也是最早广泛使用药浸蚊帐预防疟疾的国家之一。

此外,中国建立了全国疟疾等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和疟疾实验室检测网络,完善了疟疾媒介监测和疟原虫抗药性监测体系,制定了“线索追踪、清点拔源”的工作策略,探索总结出疟疾报告、调查和处置的“1-3-7”工作模及边境地区的“3+1防线”。“1-3-7”工作模式,即1天内进行病例报告,3天内完成病例复核和流调,7天内开展疫点调查和处置,这一模式已经成为全球消除疟疾工作模式,正式写入世卫组织的技术文件向全球推广应用。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疟疾规划主任佩德罗·阿隆索高度评价中国消除疟疾的成就和经验。他说:“几十年来,中国一直在不懈探索,取得实效,并对全球抗击疟疾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探索与创新加快了消除疟疾的步伐。”

据世卫组织的数据,年,全球疟疾病例约为2.29亿例,死亡病例40.9万例。其中,世卫组织非洲区域疟疾病例和死亡病例约占全球的90%以上。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写下了这几种疾病的消亡史,未来,更多种疾病的“消亡史”也将不断续写下去。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丨陈磊欣

审核丨刘汉江

公共卫生知识普及与传播,我们是认真的!

更多精彩推荐,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xuexichongbing.com/xxcbjc/8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