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去世之后,捐献自己的眼角膜给贫困山区的儿童,为他们提供一双明亮的眼睛。”
留下这段遗言的老人因为身患癌症走到了人生最后的时刻,这短短几十字的留言,已经让他累到气喘吁吁。
这位瘦骨嶙峋的老人,他一生走过中国近个乡村,历经3万公里的扶贫路,他自掏腰包为农民引入魔芋种子,帮助上万山区人民脱贫致富。
为了找寻适合山区致富的种子,他常常一人上路,曾多次被毒蛇咬伤、被飞鼠噬肉、几次摔下山崖、被骗入黑石矿、住过猪圈、吃过猪食……最困难时,曾经沿路乞讨2个月,才到达考察的目的地。
他就是我国“魔芋大王”,人称“乞丐教授”的何家庆。
年,何家庆出生在安徽安庆山区,父母都是靠天吃饭的农民,家中很贫困,常常揭不开锅。
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家里只能靠父亲每日给人拉板车挣几个辛苦钱。
虽然生活贫困,但父亲坚持让何家庆去上学,他相信只有学习文化知识,才能改变命运,让这个家不再受穷。
懂事的何家庆不忍看着父亲辛苦,每天做完功课后就帮着父亲一起拉板车,小小身板费劲地拉着车,却从来不喊累。
尽管父亲没命地做工,但依然家徒四壁,从小学开始,品学兼优的何家庆因为贫困,一直挣扎在辍学边缘,为了能让他继续上学,父亲四处借钱去凑学费。
看着这么好的孩子面临失学,家中的亲戚和学校的老师纷纷解囊,有钱的出钱,没钱的也会为他送来学习用品、过冬的衣物。
父亲把大家资助的每一笔钱都整整齐齐记录在香烟的包装纸上,父亲告诉他:
要记住大家对他的帮助,以后一定要报答他们。
在大家的帮助下,最终何家庆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安徽大学,吃着“百家饭”长大成人的何家庆深知自己上学的不易,他暗暗发誓:
谁给我一捧土,我还他一座山。
年,何家庆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还被学校聘任为留校植物学老师,但何家庆的心思不止于此,他有一个很大的理想:去大别山采集珍贵植物标本。
大别山到处都是丰富的生物品种,对于何家庆来说,那里就是他向往的天堂。
大别山
但是,大别山地势特别复杂,有很多断层崖,当地人称之为死神之山,多年来只有一位法国人到过山中的一个地方,至此再无人进去过。
何家庆没有把这些困难放在心上,带着全部家当多元不管不顾地只身出发了。
山中廖无人烟,拿着钱有时候也买不到吃的,实在饿得厉害,他就摘些野果来充饥。
相比饥饿来说,最危险的是丛林茂密的山中,常有野兽出没,何家庆曾在夜晚时被猛兽围攻,还被各种有毒的蚊虫咬伤,双腿溃烂到不能正常行走。
何家庆在悬崖边采摘植物标本
没有可医治的药物,他就采摘山上的各种草药自行治疗,虽然不能痊愈,却也保住了性命。
在这场以生命为代价的考察中,何家庆采集到上万种稀有的植物标本,成为我国第一个将大别山植物带出山的科学家。
这次考察中,如果没有遇到那个把他从牛棚请回家中的农户,何家庆一定会成为一名著名的生物学家。
然而,这次偶遇,让何家庆改变了人生的方向。
每次上山采集标本,何家庆经常会忘记时间,那天,他不知不觉,在山里待到很晚,又一次错过了下山时间。
正当他准备在一家农民的牛棚里过夜时,被主人发现,将他请回家中居住。
聊天过程中,村民知道他是大学老师,就请求他帮助:自己好不容易凑钱买的桂花树苗,成活率却非常低,也不知道是啥原因。
何家庆跟村民聊了几句便找到了原因:原来,村民不懂种植技术,将喜欢阳光的桂花种植到了背阳的地方。
他还发现,没有专业的农业科研人员指导,村民把满山的“宝贝”当作野草。
因为不知道“变废为宝”的方法,村民们一直生活在贫困中,许多人家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那里的孩子更是无法走出大山,一辈子受穷、受困。
这件事情对何家庆触动很大,“自己淋过雨,所以想成为撑伞的人”,他下定决心要带领乡亲们脱贫,挣到更多的钱过上好日子。
从此,他放弃了科研,转向从政。
年,何家庆来到贫困县安徽绩溪县做科技副县长,帮助村民们脱贫致富,他觉得这比做研究更有意义。
他一上任就跑遍了全县23个乡镇,采集了上千种绩溪县的植物标本,教乡亲们认识草本。
乡亲们这才发现,长满山坡的野草原来都是致富的宝贝,这个衣衫破烂、身形佝偻、头发似鸡窝的“跑山县长”还真有两把刷子。
村民知道何有庆得厉害,纷纷跑来参加他的培训班,到了年底,光是养蚕项目这一项就为大家带来30多万元的创收,这让多年靠天吃饭的乡亲们看到生活的希望。
有一年正好赶上闹洪灾,大水冲毁了村民的房屋,做为副县长的何家庆在雨中四处奔走查看灾情,多次在水中晕倒,还染上血吸虫病。
他拖着病痛的身体,还是一刻都不闲着,一边收集标本,一边在标本中寻找适合乡亲们普遍种植、价值又高的农作品。
有人说,一个生物学家为何不去发明更多新的物种,而要用那么多的时间去研究农作物的培育呢?何家庆在他的《何家庆西行日记》中写到,他坚信找到适合农村的种植作物,会让更多的农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这时,有一种长相丑陋却被日本人奉为珍宝的的植物引起何家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