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
传染病〔InfectiousDiseases〕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有些传染病,防疫部门必须及时掌握其发病情况,及时采取对策,因此发现后应按规定时间及时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告,称为法定传染病。中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有甲、乙、丙3类,共39种。
传染病是一种可以从一个人或其他物种,经过各种途径传染给另一个人或物种的感染病。通常这种疾病可借由直接接触已感染之个体、感染者之体液及排泄物、感染者所污染到的物体,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水源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土壤传播、垂直传播等。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简称流脑,病菌经呼吸道传播。得了流脑后,最初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流鼻涕、鼻咽干燥、咽痛、全身不适等。有些人的病情会继续发展,患者突然高热,往往体温达到40摄氏度,伴有寒战。流脑虽然主要是脑膜发炎,但脑实质也会受到程度不同的损害。所以,一旦出现感冒症状伴高热、呕吐医院治疗。
预防措施:切断流脑的传播途径,对患者实施隔离,隔离时间应持续到患者症状完全消失3天后。在流行季节里,要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家中要做到“三晒一开”,即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和开窗通风。
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
甲肝和戊肝病毒可以污染水源、蔬菜、食品及各种用具,接触这些含有肝炎病毒的物品或肝炎患者本人都可能造成感染。春季大量海鲜上市,尤其是毛蚶等海产品,其所含病毒量往往是其他物品的几十倍。一些地方有生食海鲜的习惯,一旦食入带有病毒的海产品,发病的概率极高。得了急性甲肝和戊肝,其表现通常是发热、全身疲乏、食欲不振、厌油腻、恶心呕吐、尿色深黄如浓茶,眼睛和皮肤发黄,肝功能检查出现转氨酶迅速升高到几百甚至几千单位。老人和孕妇一旦感染戊肝,后果较为严重,可能发生肝坏死即重型肝炎。甲肝得过一次就不会再
得了,但是戊肝可能会得好几次。
预防措施:目前预防甲肝已经有了非常成功的减毒活疫苗,普通人尤其是小孩,应该及时接种。
流行性出血热
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某些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一组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预防措施:灭鼠灭螨、疫苗注射。
百日咳
百日咳是小儿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由百日咳杆菌引起,表现为阵发性痉挛咳嗽,常出现吸气末吼气,病程可达三个月以上,故称百日咳。幼婴常因此病导致窒息、肺炎、脑病等,病死率高。
预防措施:患者应隔离7周。疫苗注射常用“白百破”(即白喉类毒素、百日咳疫苗、破伤风类毒素)三联疫苗。如果婴儿与患者接触,可口服红霉素。
流行性腮腺炎
这种病通过飞沫呼吸道传播。患者大都有发热和轻度全身不适,常见并发症为不同程度的脑炎,青春发育期患者可并发睾丸炎或卵巢炎。
预防措施:将患者隔离可明显减少继发病例。在流行季节对易感者多的机构,应勤通风,用0.2%醋酸熏蒸、喷洒。腮腺炎无特效疗法,适当使用一些中药即可,不主张乱用干扰素、皮质激素、病毒唑等。
麻疹
麻疹传染性极强,易感者多为儿童。患者初期症状和感冒差不多,发热3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首先起于耳后、发际处,主要是斑久疹,皮疹迅速蔓延至面部、胸背、腹部、四肢及全身。皮疹3—4天后逐渐脱屑消退,逐渐康复。预防措施: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最有力措施。麻疹没有特效药物,主要是护理好患者,减少并发症,寝室要温暖、湿润、空气清新,光线不宜过强。定时通风换气,要用温水清洗颜面、眼鼻分泌物,定时用盐水或漱口水漱口。
流行疾病病原体发病季节
1.细菌性痢疾痢疾杆菌秋夏
2.腮腺炎腮腺炎病毒冬春
3.血吸虫病血吸虫夏秋
4.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病毒冬春
5.甲型肝炎甲型肝炎病毒秋冬
勤打扫、多开窗,
预防知识很重要。
多喝水、日光浴,
使用流水来冲掉。
勤洗手、用肥皂,
勤锻炼、强身体,
勤洗澡来勤换衣。
多喝水来常锻炼。
人多热闹少出现,
按时休息多通风,
均衡饮食最可取。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