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年第5期
浙江省自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以来,已连续20多年保持无本地感染的血吸虫病患者、病畜和感染性钉螺[1]。但全省有螺面积出现扩散及复现现象,外源性传染源也时有输入,存在着血吸虫病重新传播流行的威胁[2]。为掌握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动态,科学客观地评价监测成效,现将年全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年浙江省血吸虫病年报表及"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
二、监测方法
年按照《浙江省综合治理血吸虫病"十三五"规划》要求,根据《浙江省血吸虫病监测巩固方案(年修订版)》《浙江省查灭残存钉螺技术方案(年修订版)》《浙江省查治血吸虫病技术方案(年修订版)》和《浙江省晚期血吸虫病人内科治疗救助项目工作方案(年修订版)》[3]对全省开展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工作,包括查灭螺、查治病工作。
三、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螺情
年全省55个流行县(市、区)个乡个村查螺面积.37hm2,查出有螺面积44.41hm2,新查出有螺面积0.75hm2,分布在21个流行县91个乡镇的个有螺村,螺点个。解剖钉螺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全省21个流行县实际有螺乡镇96个,实际有螺村个,实有钉螺面积74.18hm2,其中山丘型地区73.51hm2(占99.10%),水网型地区0.67hm2(占0.90%)。衢州、绍兴、金华、湖州的12个血防重点县有螺面积为71.12hm2,占全省的95.88%。
全省23个县开展灭螺工作,实际药物灭螺面积96.17hm2,有螺环境改造灭螺面积4.30hm2,反复扩大灭螺面积.97hm2,历史钉螺孳生环境改造面积69.76hm2,消灭钉螺面积28.04hm2。
二、病情
年全省55个流行县(市、区)和3个非流行县(北仑区、镇海区和象山县)开展血清学查病,查病人数10.87万人,其中流动人口6.13万人。血检阳性人,阳性率为0.60%;其中流动人口阳性人,阳性率为0.45%,本地人口阳性人,阳性率为0.80%,本地人口血清学阳性率明显高于流动人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P0.05)。粪检人,未发现本地粪检阳性患者,查出输入性血吸虫病患者9例。扩大化疗例,见表1。9例输入性病例中有7例为慢性日本血吸虫病,2例为往返非洲的输入性埃及血吸虫病。慢性日本血吸虫病例主要来自江西省(3例)、安徽省(3例)和湖北省(1例),均来自当前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县。2例埃及血吸虫病来自浙江籍尼日利亚返乡务工人员。患者主要分布于慈溪市(6例)、北仑区(1例)和台州市(2例),其中2例为医疗机构被动报病查出,7例为主动监测发现。农业部门开展家畜牛血清学查病头,粪检头,未发现粪检阳性牛,淘汰牛头。
三、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救治
年全省晚血患者共例,分布在7个市30个县,其中嘉兴和衢州分别占63.84%(例)和20.73%(例),详见表1。晚血患者内科治疗救助人,救助完成率%。死亡人,其中上消化道出血和腹水死亡占60.40%(61例),癌症死亡占19.80%(20例),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占11.76%(12例),肺部及其他感染死亡6例,其他自然死亡2例。至年底,我省尚存历史晚血患者人。
四、疫情趋势
年全省螺情与年[3]相比,实有钉螺面积上升12.87%(8.46hm2/65.72hm2),有螺村数增加了4.31%(11/),螺点数增加了13.96%(/7)。21个有螺县中有10个县有螺面积较年呈不同程度下降,东阳市、兰溪市有螺面积下降1hm2以上,其中兰溪市下降44.42%(2.03hm2/4.57hm2),降幅最大。其余8个县有螺面积下降1hm2以下,其中2个年有螺县(建德市和黄岩区)今年均未查到钉螺。天台县自年查到0.50hm2有螺环境后已经连续5年保持无螺,此次在近10年未发现钉螺的历史流行村山坡环境复现钉螺,有钉螺面积约0.55hm2。另有11个县螺情较年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婺城区有螺面积达9.90hm2,较上年上升了32.35%(2.42hm2/7.48hm2)。德清县有螺面积较年无变化。由于城市化建设使得可查环境减少,年全省查螺面积为hm2,较前减少,查病人数7.74万人,基本保持不变,其中流动人口查病4.39万人,有所增加[4]。
讨论
—年浙江省血吸虫病疫监测表明全省血吸虫病防治成果巩固[3]。年全省有螺县呈不同程度的上升,且全省螺情总体呈上升趋势。一是浙江省加大了钉螺监测力度。二是随着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苗木种植产业的发展及大型水库的修建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适合钉螺孳生的环境[5,6],使有螺环境变得复杂,灭螺难度大。三是全省落实血吸虫病监测点监测,以点带面强化监测技术指导,在近10年未发现钉螺的历史有螺村查到钉螺。四是积极落实国家钉螺调查工作,浙江省年开始启动全省钉螺调查工作,全省各市(县、区)分别开展了不同程度地钉螺调查工作,扩大了查螺范围,且进行了钉螺调查相关知识培训,提高了查螺效率和能力。
年本地人群血检阳性率高于流动人口可能原因有:一是本地人群血检阳性高的地区,总的血检人数也比流动人口多(如湖州市和衢州市);二是本地人群血检阳性分布与晚血患者分布基本一致,都是历史上疫情较重的地区;三是年人群查病试剂各生产商与批次也不完全相同。年查出输入性血吸虫病例9例,主要来自毗邻的江西和安徽省的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县,输入性病例主要分布于宁波地区,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主动监测为主,这说明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人口较为集中[7],且浙江省监测策略及体系全面、敏感高效,监测重点方向正确。今年浙江省还发现2例往返非洲的输入性埃及血吸虫病病例,这是继年发现首例输入性埃及血吸虫病以来再次发现来自尼日利亚同个施工队的输入性埃及血吸虫病病例,2例均为医疗机构被动报病。一方面说明浙江省对医疗机构培训工作到位,境外输入性血吸虫病诊断意识强,确诊送检体系完善;另一方面说明输入性病例因受感染时间、发病时间、潜伏期及病例流动等限制,追踪调查有一定难度。
综上所述,今后我省要继续采取"以查灭残存钉螺和防控外来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巩固策略"[8],加强对苗木产业区和大型水库等地区钉螺孳生情况的监测;加强苗木外运钉螺检测,防止钉螺扩散;加强查灭螺技术指导,提高查灭螺效率;加强病情监测,特别是有螺地区来自流行区的流动人口监测;同时要积极创新监测技术及工具,制定适应消除阶段的血吸虫病监测综合性消除策略,确保血防成果的巩固。
参考文献
杜海娟等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