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昌县血吸虫病综合防治工作情况的调研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计划和县人大教科文卫工委工作安排,为全面了解我县血防疫区血吸虫病综合防治工作情况,县人大教科文卫工委于近期组织调研组,在分管副主任李植同志带领下,深入疫区,走访群众,与一线血防工作者和医护人员、哨点人员座谈交流,到县血防站、县灭螺队、县卫健委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并就血吸虫病人医治及费用报销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现就本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血防疫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情况

南昌县现有血吸虫病流行区乡镇场8个(即蒋巷镇、南新乡、泾口乡、塘南镇、幽兰镇、塔城乡、冈上镇和将军洲农场),行政村96个,受血吸虫病威胁人口46.94万,有螺草洲面积17.5万亩。年底,全县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进入“十三五”以来,我县血吸虫病综合防治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实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血吸虫病综合防治工作先进单位和封洲禁牧先进单位。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强化“三个保障”。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坚持血防工作高位推进,及时调整充实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血吸虫病地方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卫计委(现为卫健委),配有2名专职人员。县政府将血防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写入历年政府工作报告,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听取汇报、分析形势、总结工作、布置任务。二是强化经费保障。县乡两级政府坚持每年将血防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年至年,县乡两级三年共安排.48万元用于中央血防查治项目经费配套,其中县财政万元、乡镇财政.48万元,年均88.49万元,略高于省血地办要求的人均1至2元的标准。三是强化责任保障。县政府实行血防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将血防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范围,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建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述职制度。县政府与各流行区乡镇,流行区乡镇与各村分别签订责任状,形成了压力层层传递、责任层层分解、任务层层落实的良好推进态势。

2.实施“三大工程”。一是实施卫生血防工程。人群查治方面,共完成粪检人次、查病人次、治病人次、查螺.万m2、灭螺万m2、晚血救治例,年年超额完成计划任务。健康教育方面,全县流行区所中小学普遍开设血防知识课,共培训血防健教师资队伍人次,在村庄、有螺地带醒目处设立永久性宣传标语牌、血防警示牌块,向流行区居民发放宣传画5万余张、血防健教宣传资料8万余份,对渔船民及水上作业人员进行重点宣传1.5万余人次。疫情监测方面,在泾口东方村(国家监测点)和蒋巷五丰村(省级监测点)开展人群疫情监测,在蒋巷镇玉丰码头、塔城乡北洲码头开展水上作业人员及渔船民查治、化疗与预防性服药,在蒋巷镇玉丰村、五丰村、塔城乡北洲村、泾口乡东方村开展哨鼠监测工作,为及时发现疫情、控制疫情提供信息保障。二是实施农业血防工程。三年来,坚持每年对传播控制乡镇的所有存栏牛羊开展两次查病和两次扩大治疗工作,累计查治牛羊头次;实施安全饮水工程,累计解决8.3万人不安全饮水问题;实施土地整治血防工程项目累计投资.12万元,共整治血防区土地面积亩,修建田间道路工程.41千米,修建灌、排(渠)、管道.56千米,平整土地亩。自年实施血防控制传染源以来,在流行区累计兴建血防林亩。三是实施封洲禁牧工程。自年启动鄱阳湖南岸片示范区建设以来,我县先后在沿湖五个乡镇场实施封洲禁牧,全面淘汰耕牛。近年来,针对少数乡镇耕牛反弹复养现象,采取强力措施继续推进封洲禁牧工作,进一步强化乡镇场封洲禁牧办公室和执法队的职能,加大日常巡查工作力度,加强与周边县区的联防联控,共抓捕耕牛头,罚款人民币11.4万元,通过不懈努力,耕牛反弹复养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3.落实“三项制度”。一是落实县级月查制度。由县血地办具体组织实施,每月对县血防站、县灭螺队和相关单位职能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流行区乡镇场禁牧办日常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巡查,督查情况及时通报。二是落实乡镇巡查制度。建立流行区乡镇场禁牧办日常巡查工作制度,实行禁牧办和执法队人员不定期上堤巡查,发现耕牛及时制止、及时处理。三是落实绩效考核制度。每年通过对流行区乡镇场禁牧办的巡查、督导、暗访、查阅资料及走访农户,并根据《南昌县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封洲禁牧办公室考核奖惩制度》要求,结合省、市血地办明察暗访的情况通报,对全县封洲禁牧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奖勤罚懒,给予通报,并按考核成绩发放封洲禁牧管理工作经费。

二、存在的问题与难题

近年来我县血防工作虽然取得较好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主要是:

1.疫情控制难度较大。我县流行区湿地面积大,其地理环境和生态条件十分适宜钉螺孳生,虽经连年的药物灭杀,但钉螺的孳生环境未得到根本改变,加上湖区水位无法控制,依靠水淹灭螺的能力不足,血防综合治理环境改造项目统筹整合不够,钉螺难以根治。此外,流行区仍有大量渔船民、水上作业者等易感人群,流动性强,防治管理难度大。

2.耕牛放养极易反复。鄱阳湖区草洲资源丰富,洲滩放牧一直是当地居民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加上目前耕牛市场价格高、养牛成本低、利润空间大,受利益驱动,极少数人买来耕牛放养,个别惯养户于国家政策而不顾,极易出现耕牛反弹和复养。

3.血防机构能力不足。县血防站因专业技术人员退休未得到及时补充,导致专业队伍青黄不接和整体素质下降,加上多年未进行设备更新改造,原有诊疗、检验设备陈旧简陋,难以满足血防工作正常开展和晚血及重症患者救治的需要。县灭螺队因历史原因,职工未进入社保,人员得不到正常补充,加上工作经费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查灭螺工作的开展及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工作建议

1.落实综合治理关键措施。加强传染源管控,对家畜定期进行筛查和治疗,实行圈养舍饲,推进以机代牛。落实有螺环境禁牧,加强渔船民血吸虫病防治和管理。结合厕所革命,建立无害化厕所,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实施有螺河道、水系治理,结合河(湖)长制工作严控涉河(湖)畜禽养殖污染。开展钉螺查灭、人群查治、兴林抑螺、土地整治、农业灭螺、小型环境改造,压缩钉螺面积,降低疫情。

2.加强现症病人救治救助。做好对现症血吸虫病确诊病例的治疗和管理,将慢性、晚期血吸虫病病例纳入药物和手术救治对象,实行个案管理,做到每年随访1次。将符合残疾评定标准的病人纳入残疾人保障范围,将符合社会救助政策条件的病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范围,提高晚期血吸虫病病人的救助水平。落实对各类现症病人的综合帮扶措施,阻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代际传播。

3.实施全面监测评价行动。开展信息化管理,每年以村为单位,对血吸虫病防治措施落实、居民感染血吸虫情况、现症病人随访、家畜感染及螺情等,全面进行监测,实现监测全覆盖。按照有关要求,做好县域内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控制和消除评价工作。

4.深化血防健康教育工作。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以及微博、







































北京权威白癜风专科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爆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xuexichongbing.com/xxcbtb/3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