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30日,《人民日报》以醒目标题发表了江西省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病的消息。毛泽东主席和全国人民一样,心情激动不已,即兴做了《送瘟神二首》。两首七律诗的发表,极大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斗争热情,激励着广大人民奔赴抗瘟高地,夺取更大的胜利。
很多人无法理解一代伟人因为小小血吸虫,心中那无法释怀的焦虑,更无法理解那场人疫之战的困苦与艰辛,那是因为在那个年代,小小的血吸虫病竟像瘟神一样威胁着国人的生存。
血吸虫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灰白色线状小虫,遇着钉螺便钻入钉螺体内进行无性繁殖,生出无数的尾蚴,再从水里钻到人畜体内寄生。皮肤接触到疫水,十几秒钟就能感染血吸虫病:儿童被感染,发育受损,甚至成为侏儒;妇女被感染,大多不能生育;青壮年感染,丧失劳动力以至死亡。
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血吸虫病,在中国流行了多年。解放前,疫区遍及江南12个省、市的个县,患者万人,受感染威胁的人口达1亿以上。
太仓血防
同济人深入基层
新中国对血吸虫的调查和防治可以上溯到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宁沪杭后,练兵备战于浙江太仓等地,不少北方战士感染发烧,造成大批非战斗性减员。
同年8月,华东卫生部向当医院(医院)提出派人下乡调查,年仅32岁的邵丙扬教授被特派为诊疗小组成员,带领冯新为、郝连杰、孔祥云等医务人员深入太仓、南翔、嘉定等解放军驻地进行调查。
医疗队员为病患检查治疗
血吸虫病防治研究
邵丙扬教授等人发现,发热的原因是战士在练习游泳的时候感染了血吸虫尾蚴。诊疗小组当即提出:由于25%--50%以上的战士急性感染血吸虫病,必须立即扩大普查面,对血吸虫的防治迫在眉睫。历时3个月的诊治工作,接受治疗人数达人。
根据医院调查诊治报告,华东卫生部组织血防医疗大队。年1月3日,邵丙扬任大队长,医院组成血防大队第二中队,共计人,奔赴太仓,负责治疗驻地的解放军战士。
当年,治疗急性血吸虫唯一的办法是静脉注射“锑剂”。这种药物毒副作用很大,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有丰富的经验,整个治疗过程必须密切观察。
整整三个月时间,医疗队检疫病人达13万人次,治疗4.6万余人,取得了治疗的阶段性胜利。但是,对医疗队而言,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疫情形势严峻,为了缩短治疗时间,大队长邵丙扬再次接受了任务。
年,邵丙扬教授与病理、生理专家协作研究发现:锑剂对肝脏的损伤可以通过肝脏的再生自我修复,只要注重预防致命性的心脏中毒症状,加大剂量3日注射治疗与20日疗效相同。
在完成医疗任务的同时,同济医护人员还就地开展血吸虫预防宣教工作,他们对疫区进行水井、浴室和公共厕所三大卫生建设,设计改良水井、改建厕所、洗澡堂。为了使军民认识血吸虫病传染途径及其危害,医生们通过简陋的幻灯、巡回展览为部队战士上卫生常识课,协助部队捕捉消灭钉螺3万多只。
体检时,医生们还发现多数战士患有口角糜烂、舌炎及阴囊湿疹,血防队建议部队改善饮食结构和烹调方法,还对部队医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华东卫生部总结当时防治经验时提出:解放前血吸虫病在我国十三个省市广泛流行传播,解放初估计全国患者大约壹仟万人以上,过去用锑剂治疗,疗程长达月余的静脉注射法,非常不便,开展治疗更有困难,经上海市全体医务人员三个月的努力,终于胜利完成任务,在中国医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年,我院赴钟祥除害灭病医疗队成员
太仓血防开创了我国医疗史上空前未有的大规模防治血吸虫运动,邵丙扬教授因此立功两次,孔祥云立三等功,冯新为、赵华月立四等功,医院组成的第二中队92%的成员获得人民解放军评功记优荣誉。
年,《应用酒石酸锑钾三天疗法治疗血吸虫病的初步报告》首次在中华内科学杂志发表,“酒石酸锑钾三日疗法”迅速在全国推广。因这项技术受益的患者多达万人,全国人民在太仓血防送走“瘟神”的壮举中,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送瘟神
同济疗法全国推广
然而,与“瘟神”之战是一场恶战,远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年,据调查发现:血吸虫病遍及上海、江苏、浙江等南方12个省、市的个县市,患者约万人,约有1亿人受到感染威胁。
11月,中央在上海紧急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防治血吸虫病工作会议,邵丙扬作为血防专家参加了这次重要会议,会上提出了7年消灭血吸虫病的大体部署。之后,裘法祖、邵丙扬成为中央血防组专家组成员,全国上下开始了防治血吸虫疾病又一次战役。
邵丙扬担任中央卫生部血吸虫病防治研究委员会委员及血防顾问,这对一个医学家来说无疑是最高的荣誉。
我院巡回医疗手术治疗队,俗称“切脾队”。
手术治疗血吸虫病患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医院外科在裘法祖、夏穗生带领下,组建“血吸虫病手术医疗队”,这一次,血防主力是外科医生,医院先后几十批医务工作者分赴枝江、阳新、汉阳、汉南等湖北的重疫区,通过手术挽回晚期血吸虫病人的生活能力。
解放军欢送血防大队医务人员荣归
治疗完成,部队夹道欢送我院医疗队回校
外科治疗手术主要是切除患者脾脏,这时已整体迁汉的医院外科整体实力在国内首屈一指。年,由裘法祖首创了"胃底横断术",3年后,他带领外科人又创建了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提出"切断高位食管"的有效措施,使断流型手术更趋完善,这些技术成为治疗晚期血吸虫病的一种有效、定型的常规手术。年,这一成果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
奖状
解放军为我院参与血吸虫病治疗人员颁发的纪念章
这场以“人民战争”气势和规模的防治血吸虫战役广泛号召中国人民,调动全社会各种资源,这是有史以来对于血吸虫病的一次最彻底的胜利。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建立了从中央到乡镇,格局严密,运行长达30多年的防疫体系,创造了此前从未实现过的疫控奇迹,也形成了很有价值的治理血吸虫病的经验。
70年代,杨超前积极推广抗血吸虫病新药“”,为推动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做出了贡献。图为杨超前在疫区
从上世纪50年代全民动员“送瘟神”的场景,直到今天,医院医护人员对血吸虫的防治工作一直持续地做着。
医院综合医疗科杨镇课题小组一直致力血吸虫病的治疗。年,患罕见的脑血吸虫病的抗洪战士陶波,经医院医务人员2个月精心治疗已完全康复。期间血吸虫病专家杨镇为他进行了消肿、脱水、记忆力恢复治疗,经过几次院内急会诊后,最后决定用保守法先杀死体内的血吸虫,尽量避免开颅手术,服用杀死血吸虫效果最好的进口药物吡喹酮,一周后,陶波脑部血吸虫被控制,2个月后,血吸虫被全部杀死。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血吸虫肝纤维化的诊治是临床常见的难题,近年来,医院感染科黄加权等课题小组在临床工作中初步建立了血吸虫肝纤维化无创性综合指标诊断模型,应用肝脏弹性(硬度)即瞬时弹性测定(FibroScan)血吸虫与其它病因所致肝纤维化的差异,血吸虫肝纤维化机制研究,获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发表专业论文于SCI等权威期刊,大大推进了临床血吸虫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治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