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志——远志科Polygalaceae.
远志,味苦温。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加。久服,轻身不老。叶名小草,一名棘菀,一名蒌绕,一名细草。生川谷。
远志,《尔雅》:“葽绕,蕀蒬(荽,音yao,腰;蕀蒬,音棘冤)。”郭注云:“今远志也,似麻黄,赤华,叶锐而黄,其上谓之小草。”《说文》。“蒬,蕀蒬也。”《广雅》:“蕀蒬,远志也,其上谓之小草。”《证类本草》本作“一名棘菀。”《御览》作“葽绕”,又作“要绕”。远志原植物有大叶、小叶之分,即李时珍所言:“远志有大叶、小叶二种,陶弘景所说者小叶也,马志所说者大叶也,大叶者花红。”李时珍云:“服之主益智强志,故有远志之称”。
本经要义
味苦、温:现代教科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言:性温,味苦、辛。归心、肾、肺经。
咳逆:出自《素问》卷二十一·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寒来不杀,温病乃起,其病气怫于上,血溢目赤,咳逆头痛······其病热郁于上,咳逆呕吐。”“咳逆”,即咳嗽和咳喘,咳嗽气逆之症。《金匮要略》卷中·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咳逆倚息,气短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诸病源候论》卷十四·咳嗽病诸侯凡十五论·咳嗽侯:“咳嗽者,是咳嗽而气逆上也。气为阳,流行府藏,宣发腠理,而气肺之所主也。咳嗽病由肺虚感微寒所成,搏于气,气不得宣;胃逆聚还肺,肺则胀满,气逆不下,故为咳逆。其状咳而胸满,而气逆。”
伤中:“指五脏损伤,或指脾胃损伤,此处指胃气所伤,《本经》言“伤中”
药物尚有地黄、石斛、麦冬、山药等。
补不足:《本经》所言远志味苦温,其主治,应是手少阴心经与足少阳肾经药。明·李时珍、清·周岩则认为足少阴肾经药。周岩云:“其功专于强志益心,令不健忘,精与志皆肾之所藏。”故此处言补不足,为补心肾之不足。
除邪气:与补不足同理。此处是指出心肾之邪气。“邪气”出自《素问》卷八·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黄帝问曰:何谓虚实?岐伯对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精气,即指正气。“邪气”,系指与人体正气相对而言,泛指各种致病因素(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和疫气)及其病理损害。《素问》卷八·通评虚实论篇第三十三:“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此处邪气,当指痰邪。
利九窍:“九窍”,即头部七窍(二眼、二耳、二鼻、口)及前阴道、后阴肛门。均为有形之窍。“利九窍”,即张氏所云:“水精上濡空窍于阳,便于阴也。”如远志可治疗耳聋。
益智慧:即远志能安神定志,如失眠、健忘等心神不安之属。
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加:言远志能补虚安神,定志,与“益智慧”相一致。
轻身不老:应为轻身耐老,为道家之养生思想。
药物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一部收藏远志,为远志科植物远志PolygalatenuifoliaWilld,或卵叶远志PolygalasibiTicaL.的干燥根。
性温,味苦、辛。归心、肾、肺经。
安神益志,交通心神,祛痰,消肿。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等。
药材鉴别药材呈圆柱形,略弯曲,长3~15cm,直径0.3~0.8cm.表面灰黄色至灰棕色,有较密并深陷的横皱纹、纵皱纹及裂纹,老根的横皱纹较密且更深陷,略呈结节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棕黄色,木部即远志心(又称“骨”“心”)黄白色,皮部易与木部剥离。剥离后的远志习称“远志肉”;有的不能剥离即不能抽取木心者,习称“远志根”。气微,味苦、微辛,嚼之有刺喉感。
饮片鉴别本品呈圆柱形的段,长4~8cm,外表皮灰黄色至灰棕色,有横皱纹。饮片切面棕黄色,中空。形如“鹅管”又称“鹅管志筒”。气微,味苦,微辛。嚼之有刺喉感。炙远志表面黄棕色,味微甜。
皮(皮部)指根及根茎类中药材的外部;指果实及种子类中药材的外表皮。常用粗细、色泽、厚薄、松紧等术语描述其形状。
肉指根及根茎类中药材内部与“皮”相对应的部分,或外部与“心”(木质部)相对应之部分;指果实及种子类中药材的中果皮或种仁。
骨泛指某些中药材的木质化程度较高的部分,如远志心,又称远志骨。
心泛指中药材中央部位与边缘部位形态及质地不同的部分。
鹅管志筒特指较粗之远志去木心后,所余皮部呈圆筒状或中空的长管状,形如鹅羽管而故名。
远志肉特指远志药材去除木心后的皮部,多呈破开的筒状。
远志棍特指远志药材过于细小,不能抽取木心者。
远志,味苦、辛,性温,主入心、肾,擅长安神益智,交通心肾,其次为
祛痰等。故注意其炮制品作用。
医院药房炮制品配备多为蜂蜜炮制品,少见用甘草汁炮制品,临床医生处方书写炙远志,应调配付给甘草汁炮制品,不应调配蜜远志。
传统中医应用远志,须去心用甘草汁制,否则令人呕吐,现代药理学证明,其远志肉和骨心临床作用相同,尤其是豁痰作用,且带心远志之宁心安神作用更强,故临床应用不必去心,但要炮制。
远志用甘草汁炮制:甘草含甘草酸,使远志皂苷水解后生成具有良好临床作用的葡萄糖醛酸,可降低远志皂苷对胃黏膜的刺激,同时甘草可增强远志之豁痰镇咳之效,再则,甘草所含之皂苷和远志皂苷有协同作用。这可能是甘草能解百药毒之原因。
用蜂蜜炙远志,可增强其润肺止咳和安神宁志作用,因蜂糖含枸橼酸,可使远志皂苷皂化,分解成苷元和糖,而降低不良反应,增强其临床疗效。
生远志祛痰开窍作用较强,多用于痰阻心窍之证;炙远志化痰止咳作用佳,多用于咳嗽痰多;制远志其燥性减缓,药性平和,安神定智作用好。
远志配伍桔梗,易使人恶心呕吐,非远志骨心使人烦呕,临床医生要特别引起注意。
远志为中医常用中药,西医西药亦用其制剂,如远志酊。远志性温,味苦、辛。药性平和,寒、热、虚实,兼可用之。除治疗心神不宁,心悸,失眠外,还能治疗“健忘”症。因远志入心经、肾经,肾藏志,志伤则健忘;心肾不交,心火不能下通于肾,肾水(阴)不能上济于心。远志则“交通心肾”,故可治疗健忘。另外,远志又入肺经,能通肺窍而祛痰开窍,故痰阻心窍也可用之。外用生品可治疗痈疮肿毒。
远志地上部位同等人药,处方用名小远志。
医籍选论
远志入足少阴肾经,非心经药也,其功专于强志益精,治善忘。益精与志,皆肾经之所藏也。肾精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远志气味苦温,根荄骨硬,禀少阴心肾之气化。苦温者,心也。骨硬者,肾也。心肾不交,则咳逆伤中。远志主交通心肾,故治咳逆伤中。补不足者,补心肾之不足。除邪气者,除心肾之邪气。利九窍者,水精上濡空窍于阳,下行二便于阴也。神志相通,则益智慧。智慧益,则耳目聪明。心气盛,则不忘。肾气足,则强志倍力。若久服,则轻身不老。
——清·张志聪《本草崇原》
远志,去心甘草汤浸晒干用。中者脾胃也,伤中,脾胃阴气伤也。远志味苦下气,气温益阳,气下则咳逆除,阳益则伤中愈也。补不足者,温苦之品,能补心肝二经之阳不足也。除邪气者,苦温之气味,能除心肝包络三经郁结之邪气也。
气温益阳,阳主开发,故利九窍,九窍者,耳目鼻各二,口前后阴各一也。味苦清心,心气光明,故益智慧。心为君主,神明出焉,天君明朗,则五官皆慧,故耳目聪明不忘也,心之所之谓之志,心灵所以志强。肝者敢也,远志畅肝。肝强故力倍。久服轻身不老者,心安则坎离交济,十二官皆安,阳平阴秘,血旺气充也。
——清·叶士天《本草经解》
远志气温,禀厥阴风木之气,入手厥阴心包;味苦,得少阴君火之味,入
手少阴心。然心包为相火,而主之者心也。火不刑金,则咳逆之病愈;火归
土中,则伤中之病愈。主明则下安,安则不外兴利除弊两大事,即“补不足,
除邪气”之说也。
心为一身之主宰,凡九窍耳目之类,无一不待其使令,今得远志以补之,则九窍利,智慧益,耳聪目明,善记不忘,志强力壮,所谓天君泰,百体从令者此也。
又云“久服轻身不老”者,即《内经》所谓“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之说也。夫曰养生,曰久服,言其为服食之品,不可以之治病,故经方中绝无此味。今人喜服药丸为补养,久则增气而成病。惟以补心之药为主,又
以四藏之药为佐,如四方诸候,皆出所有以贡天子,即“乾纲克振,天下皆
宁”之道也。诸药皆偏,唯专于补心则不偏。
——清·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
远志气味苦辛,而芳香清烈,无微不达,故为心家气分之药。心火能养
脾土,心气盛,则脾气亦和,故又能益中焦之气也。
——清·徐大椿《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作者:祝之友整理:祝之友洪雅工作室迪亚拉许清英
本文部分内容摘自祝之友主编《解读神农本草经——从形味性效到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
治疗白癜风的土方哪家医院治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