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妇村里灾难深,唯闻百姓泣血声。”玉山县曾经是全国山丘型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十个重点县之一,全县16个乡镇(街道)中有15个乡镇(街道)流行血吸虫病。疫区乡人口59.28万多人,历史累计查出钉螺面积万平方米,累计查出血吸虫病人人。其中晚期血吸虫病人人,急性血吸虫病人人。送走“瘟神”、消灭血吸虫病曾是几代人梦寐以求的愿望。60多年来,玉山县血防工作与时俱进,防治策略顺应时代要求,经历了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以消灭钉螺为主;8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以人畜化疗为主,在年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1世纪以控制传染源为主要策略三个防治历程。截止目前,已从历史有螺面积万平方米下降至.5万平方米,粪检阳性率从31.5%降至零。领导重视,高位推动。玉山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血防工作,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疫区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血地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抓落实的组织领导机制,并实行责任追究。财政投入,保障经费。年至年安排晚期病人救治专项配套经费13.2万元。从年开始,县财政按照疫区每人1元的标准,每年落实血防专项配套经费万元,年起增至万元。为保障当年秋季灭螺大会战顺利进行,又专门增拨了65万元用于购买灭螺药物,添置灭螺机及灭螺用工工资等。强化措施,综合防治。一是强化急感防控。每年在易感地带树立警示牌,提醒群众不要接触疫水;对高危人群,重点监测,及时进行预防性服药,做到送药到手,看服到口,不服不走,服后随访,有效防止急性感染的发生。二是强化查螺灭螺。每年春季,组织血防专业技术人员及专业队,采取环境抽样、系统调查、全面细查及毗邻地区联合查、结合病情追踪查的办法开展分类查螺不留死角,不留隐患,近10年来全县累计查螺4.87亿平方米,反复药物灭螺1.亿平方米,环境改造灭螺万平方米。三是强化查病治病。开展血防进社区服务,血防人员进村入户送医送药送知识上门,变季节性为日常性、变被动服务为主动上门服务。近10年以来,全县共普查人次,治疗病人人次,扩大化疗人次,免费救治晚血病人人次,检查耕牛头次,治疗与扩大化疗头次。四是强化健康教育。玉山血防健康教育从娃娃抓起,打造血防知识传播链,从“小家庭”到“大社会”,提高全民血防意识。形成了学校教育学生、学生引导家长、家长宣传社会的血防健康教育模式。使血防知识进农户、进课堂、进头脑、入人心。在疫区创建“无血吸虫病人学校”,疫区血防健康教育覆盖率、居民血防知识知晓率、行为正确率达到95%以上。区域协作,联防联控。按照同步查灭螺、同步查治病及扩大化疗、同步管理家畜、同步监管高危流动人口、同步健康教育、同步疫情监测等“六个同步”要求,加强浙赣两省四县(市)联防联控;防止工作死角,杜绝“瘟神”死灰复燃。督查到位,成绩显著。风雨变幻不改本色,岁月沧海难掩光芒。国家、省、市、县政府部门每年都有领导或专家,深入疫区进行督导检查,落实血防工作,确保指导有方,督办有力,工作富有成效。多年来,玉山县血防工作先后荣获省级血防先进集体10项,市级血防先进集体1项;国家级血防先进个人表彰9人,省级血防先进个人表彰8人,市级血防先进个人表彰4人;累计在国家级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5篇,省级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篇,累计在市级发表刊物余篇。到目前为止,连续12年无感染性钉螺,连续7年无本地新感染的病人和病畜;整理完善了以行政村为单位,能反映当地病情、螺情变化的档案资料;建立健全了以县血防站为主体、以县直医疗单位,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血吸虫病监测体系。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玉山县血防工作将一如继往地坚持政府领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做到思想不松、队伍不散、机构不变、经费不减、工作不停,全面落实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为在4年我县全面实现消除血吸虫病,建设“健康玉山”作出新的贡献。
德国强力白蚀消中国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xuexichongbing.com/xxcbtb/4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