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6日,乔凡尼·莫尔伽尼逝世
病理解剖学奠基人,意大利解剖学家乔凡尼·巴蒂斯塔·莫尔伽尼(GiovanniBattistaMorgagni,.2.25-.12.6)15岁入博洛尼亚大学学医,善于进行解剖观察,并重视使用显微镜,后世把他与马尔皮吉、瓦尔萨尔瓦及阿尔贝蒂尼称为解剖学派;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当瓦尔萨尔瓦的助手;年与瓦尔萨尔瓦合著《论人耳》,年发表《解剖杂录》,记录了气管内腺体、尿道内腺体等一些重要发现;年在帕多瓦大学任理论医学讲师,年任解剖学教授。
莫尔伽尼年发表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疾病的位置与病因》,收载了几百个病例;经过多年对数百例尸体解剖的观察,将病例的临床表现、死亡原因和尸解发现进行比较、整理,以充分的事实证明疾病的症状与器官病变有密切的关系,认为疾病的位置是在某个或某些器官上;通过观察器官上解剖学的变化,可以判定疾病的性质和症状产生的原因,从而确立了“病灶”的观念,促进了近代临床诊断学的发展,被誉为病理学之父。
年12月6日,裘法祖出生
“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12.6-.6.14)18岁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预科班学习德语,年到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学习,年以一等最优秀成绩获德国医学博士学位;曾医院、医院、医院任医师,副主任医师,获德国外科专门医师证书,医院外科主任;年10月回国后任上海同济大医院(医院)外科学教授,年担任武汉医学院副院长兼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年任武汉市医学院院长,年任同济医科大学名誉校长,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裘法祖是中国现代普通外科的主要开拓者、肝胆外科和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的开创者;改进的手术操作达20多种,其刀法以精准见长,被医学界称为“裘氏刀法”,突出的有局部麻醉下甲状腺大部切除术、胃大部切除术、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等。
裘法祖学识渊博,医术精湛,尤其擅长腹部及基本外科,对外科其他分支比如脑外科、泌尿外科、矫形外科等同样造诣精深,还是推动我国腹部及基本外科的专家;主持创建了我国最早的器官移植机构——同济医科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是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主持的肝移植至今保持“手术例数最多”和“存活时间最长”两项全国纪录。
裘法祖先后撰写了多篇学术论文,主编了《一般外科手术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外科学基础》等书,创办了《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等,是中国创刊最早、影响最大的医学科普杂志《大众医学》的主要发起人和创刊人之一;在担任全国临床医学教材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的近30年中,共组织编写了40多本医学教材,参加编写的《黄家驷外科学》被誉为中国外科学的经典著作。
裘法祖还是一位卓越的医学教育家,总结出了一套因材施教、量才委任的独特严谨的教学方法,善于识别和培养人才,带出了一大批中国医学外科界的骨干,其中有国内外知名的肝外科专家吴孟超院士、首创断肢再植术之一的钱允庆教授和后起之秀外科专家韦加宁等。
年12月6日,钱宁逝世
我国泥沙科学研究的先驱者钱宁(.12.4—.12.6)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工学院土木系,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硕士学位,年获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学位(师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之子、泥沙权威汉斯·爱因斯坦教授);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国任中国科学院水工水工研究室研究员,年任刚成立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河渠所副所长;年调入清华大学水利系任教授、泥沙研究室主任,到黄河三门峡的教学基地工作,恢复了对黄河治理工作的研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倡导成立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并创办了英文版《国际泥沙研究》杂志,年被表彰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年获得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五一”劳动奖章。
钱宁是一位具有深湛理论修养与开拓精神的科学家,是中国河流泥沙研究工作的卓越组织者之一,为中国河流动力学与地貌学相结合研究河床演变,对黄河、长江的治理做出重要贡献;倡导并开展了高含沙水流运动机理研究,多次成功组织重大泥沙科技攻关,领导和参与了中国科学院水工研究室、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河渠所和清华大学泥沙实验室的创建工作,推动中国泥沙研究事业长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为中国泥沙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