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复旦医科11个项目获上海市科学技术

北京湿疹医院好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589789.html

让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成为科研的内在动力,这是复旦大学在新时代科研征程中坚守的方向。“当前,科技创新驱动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作用越来越凸现。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高校科技创新不仅要为扩大学术国际影响而努力,更要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实质性贡献而奋斗。”在今年初召开的复旦大学科技工作会议上,校长许宁生发出号召,进一步明确了复旦大学科技工作的新使命和新任务。

在复旦大学即将迎来建校周年、复旦医科改革和发展开启崭新征程之际,复旦医科科研工作硕果累累,捷报频传。

5月15日上午在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复旦医科11个项目获奖,其中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在5月15日下午举行的第十七届上海医学科技奖颁奖大会上,复旦医科18个项目又获得了表彰,其中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成果推广奖1项。上述佳绩是全体复旦医科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全体复旦医科人在学校“双一流”建设进程中交出的一份“满意的答卷”。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桂永浩出席第十七届上海医学科技奖颁奖大会。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颁奖现场

11个项目获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医院雷群英领衔的项目“肿瘤细胞代谢感受的调控机制及其病理效应”近十年来围绕这一核心科学问题展开研究,揭示了乙酰化修饰在肿瘤细胞代谢感受调控中的作用机制,为代谢修正治疗带来了曙光,荣获上海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基础医学院袁正宏领衔的项目“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多重新机制及治疗策略研究”十余年来对制约乙肝治愈的瓶颈及其分子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并研发针对性治疗策略,取得了系列基础理论创新和若干具转化应用潜力的抗病毒靶点和工具,荣获上海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医院缪长虹领衔的“麻醉策略影响围手术期肿瘤免疫综合技术的临床应用”项目为优化麻醉技术,加快患者术后恢复乃至改善患者中远期预后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肿瘤患者围手术期麻醉策略的优化,荣获上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医院毛颖领衔的“IDH突变胶质瘤的发病机理及分型应用”项目在国际上首先提出胶质瘤代谢致瘤学说,改善了病人预后,提升了我国胶质瘤诊疗水平,荣获上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

18个项目获第十七届上海医学科技奖

上海医学科技奖颁奖现场

▌基础医学院储以微领衔的项目“基于T淋巴细胞的肿瘤免疫综合治疗”围绕肿瘤免疫治疗机制的临床前及临床研究,聚焦免疫系统中抗肿瘤效应发挥的主要“实施者”——T淋巴细胞开展了十余年研究,获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发现了抗肿瘤放化疗打破免疫耐受、重塑免疫微环境的新机制和TLRs激动剂直接调控T淋巴细胞的新机制。研发了免疫细胞治疗新技术,通过促进T细胞抗原识别(DC疫苗)、活化增殖和特异性杀伤(分泌型CAR-T细胞)等多途径对免疫细胞抗肿瘤治疗增效,荣获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医院孙爱军领衔的项目“线粒体代谢异常致心力衰竭的机理及防治策略”从线粒体代谢角度入手探寻诊疗靶点,指导临床诊治,取得创新性成果。证实遗传性心衰可由钠通道基因突变导致的线粒体功能受损引起,扩大了致病基因谱,提高了遗传性心衰早期诊断率。揭示了获得性心衰中代谢关键分子(SIRT1,ALDH2)通过维持心肌线粒体代谢稳态参与心衰病理生理过程及其机制,并应用于心衰防治。建立了心衰代谢诊疗康复体系,开拓性提出了心衰微环境与侧枝循环代谢干预疗法,通过评估代谢指导个体化介入治疗,有效改善心衰预后,荣获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医院汪昕领衔的项目“难治性癫痫的发病机制与干预研究”、医院宿燕岗领衔的项目“心脏再同步疗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应用与推广”、医院郭剑明领衔的项目“肾癌精准微创诊疗体系的建立”、医院张天宇领衔的项目“外中耳畸形发病机制与功能耳再造技术创新及其应用”、医院李心翔领衔的项目“直肠癌外科治疗全程管理模式的优化与推广”医院强金伟领衔的项目“交界性卵巢肿瘤的磁共振成像诊断关键技术创新及其在妇科中的应用”分别荣获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公共卫生学院罗力领衔的项目“新形势下医疗服务改善政策研究及全国应用”、公共卫生学院张志杰领衔的项目“血吸虫病空间流行病学分析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医院蔡定芳领衔的项目“祛风通络及其演变方药提高急性缺血性卒中临床疗效的机制与应用”、医院陈晓军领衔的项目“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保留生育功能的临床-基础转化研究及应用”、医院施国伟领衔的项目“盆底疾病科普创新平合的建设与应用”、医院牛建英领衔的项目“慢性肾脏病的发病机制及黄芪作用机理的探讨”、医院杨青敏领衔的项目“慢病科普系列作品集”、医院冯莉领衔的项目“LMX1A在胃癌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价值研究”医院(筹)郑宏超领衔的项目“抗心律失常的创新性药物研究”分别荣获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医院朱玉莲领衔的项目“脑卒中后脑损伤重建机制及康复治疗三级模式的应用推广”荣获上海医学科技奖成果推广奖。

同时,医院参与了医学科技奖一等奖获奖项目“基于T淋巴细胞的肿瘤免疫综合治疗”,医院参与了一等奖获奖项目“精子发生障碍导致男性不育的基础研究及其临床应用”,公共卫生学院参与了二等奖获奖项目“子宫内膜异位症与PAEs的相关性及其微无创手术的研究”,医院参与了二等奖获奖项目“交界性卵巢肿瘤的磁共振成像诊断关键技术创新及其在妇科中的应用”和三等奖获奖项目“高危型HPV介导基质蛋白CTHRC1促进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医院参与了三等奖获奖项目“慢性肾脏病的发病机制及黄芪作用机理的探讨”。

来源:复旦大学官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xuexichongbing.com/xxcbtb/6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