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王建平周尧阶)“县血吸虫防治院每年都到我们村里查螺、灭螺,村里有20多年没有发生血吸虫病了。过去得了血吸虫病的现在完全治愈了。”这是石门县易家渡镇军垱桥村卫生室医生谢前友说出的真实话。10月10日,天气刚刚好转,石门县血吸虫病防治院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来到易家渡镇军垱桥村,与当地村民一起大力开展秋季灭螺工作,有效巩固了血吸虫防治成果。
石门县曾经有9个乡镇街道,40个村居成为血吸虫病防治疫区,主要是以钉螺传染为主。由于这些传统村居比较分散,沟渠与田园相通,再加上受澧水流域的影响,钉螺生长较快,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困难。特别是50年代、60年代村民感染血吸虫病非常严重。到目前为止,仍有5个乡镇街道14个村居还存在感染风险。
易家渡镇军垱桥村村民苏北枝虽然60多岁了,她作为一个当地土生土长的老人,想起当年患血吸虫病的情况至今还心有余悸:“我没有结婚就得了血吸虫病,肚子胀得很大,别人认为我怀孕了,抬不起头来。”村民谢前淼说:“我得了血吸虫病,全身很软,走路很吃亏,想做农活都没力气。”据当地村民介绍,仅50年代全村就有多人得了血吸虫病,成为全县重点疫区。
为了彻底控制血吸病的传染,推进农村卫生健康工作,石门县血防院按照省市要求,依托村卫室开展预防监测,然后有针对性的开展上门宣传、进行健康教育和技术指导,组织村民成立灭螺队,利用春秋两季,先后对田间、地头、沟渠、堰塘喷洒药水,让钉螺不再生存蔓延。国家卫健部门在石门县永兴街道专门设立了一个监测点,对流动人群、流动家畜进行常规检测,及时阻止传染源。
面对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和连续多天的暴雨,石门县血防院紧抓血吸虫病防治不放松,及时组织村民查螺、灭螺,用最大力度压缩钉螺面积,确保守住不发生急血病人病畜这条底线。
现在,作为澧水流域的石门县易家渡镇精神面貌发生很大转变,村民户户用上自来水,村村有了卫生室,血吸虫病永远成为历史。
正在地头灭螺
正在沟渠灭螺
在堰塘灭螺
给村民宣传防治知识
来源:今日头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