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不就是腹泻和便秘吗?大家都有的症状,而且我还天天吃酸奶调理肠道菌群,怎么就成了直肠癌?成都54岁的李阿姨,面对自己患癌的事实,百思不得其解,偷偷在病房里落泪……从今年年初开始,李阿姨就反复腹泻、便秘,刚开始以为是肠胃炎,便购买了大量酸奶食用,调理肠道。可没想到,几个月下来,症状不仅没有改善,还出现了腹胀、腹痛。家人看她实在难受,医院看看。医院,李阿姨被诊断为肠梗阻。更为关键的是,引发她一系列肠道不适的原因,不是什么肠胃炎,而是直肠恶性肿瘤(直肠癌)!肠梗阻,就是因为直肠癌引发肠腔狭窄所导致。可直肠癌,怎么就盯上了李阿姨?1
这病有8大高危险因素赶紧自查,你占了几个?医院普外科金成武医生介绍到,结直肠癌(结肠癌和直肠癌的统称)是当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每年全球有约万名患者被确诊为结直肠癌,而有超过60万名患者直接或间接死于结直肠癌。男性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高于女性。此外,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而诱发结直肠癌的高危险因素,主要有以下8点■吃得太精细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尤其是经过煎、炸、熏、烤后的食物,是结直肠癌常见的危险因素。而腌制食物、精细纤维素的摄入,也被认为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与之相反,新鲜蔬菜、水果等在提供机体粗纤维的同时,可以补充机体的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对机体抗直肠癌有保护作用。■红肉、油炸、腌制食品及加工肉类红肉中含量较高的血红素铁,已被证明可通过刺激内源性致癌亚硝基化合物的形成,来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在高温下,烹饪肉类会导致杂环胺(HCA)和多环芳烃(PAHs)的形成,两者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加工过的肉类(例如香肠),通常在高温下烹饪,会更大程度的产生HCA和PAHs,而且加工肉类的脂肪含量高于红肉,因此可能会通过合成二级胆汁酸,从而刺激肿瘤的发生。■肥胖肥胖的人群,其胰岛素水平增加,胰岛素的增加可以促进细胞生长和抑制细胞凋亡,这与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有关。另外,身体肥胖也会刺激身体产生炎症反应,会促进结直肠癌的发展。■过度饮酒乙醇氧化的有毒代谢产物——乙醛,可使结肠细胞致癌。同时,较高的乙醇消耗,会使机体产生具有遗传毒性和致癌性的活性氧增加,从而诱导氧化应激反应。另外,酒精可作为致癌物溶剂,促使致癌物进入口腔、食管、胃肠道等,影响激素代谢或干扰类视黄醇代谢和DNA修复机制,从而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吸烟吸烟是结直肠癌发病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且与吸烟的年限和总量,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炎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炎性肠病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和病变范围的扩大,其结直肠癌发生率增高。■遗传因素家族史是遗传因素最直接的体现,患癌的危险度同家族史密切相关,而且危险度的大小与家族史中结直肠癌亲属的数量、是否为一级亲属以及发病年龄等因素相关。■其他因素比如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糖尿病、胆囊结石、阑尾炎术后等,也与结直肠癌有关。2
身体发出的这10个信号要高度警惕!结直肠癌因为发展迟缓,易于发现和预防,也被医生们称为“傻子癌”。与其他癌症相比,早期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当然这一切,都要建立在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基础上。因此,身体一旦发出结直肠癌早期的这10个警戒信号,就需高度重视!1、突然体重减轻。2、不原因不明贫血。3、腹胀,腹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4、腹部有块。5、大便带血或出现黑色粪便。6、大便中有脓血或黏液血便。7、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或腹泻8、腹泻与便秘交替进行。9、大便形状改变,变细、变扁或带槽沟。10、检查发现有多发性息肉,或乳头状腺瘤。金成武医生强调:出现症状,不要自行判断,医院就诊检查,以免延误病情。目前,肠镜检查依然是诊断结直肠癌的金标准。90%以上的结直肠癌是由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肠镜可以直观地发现,并能够取检、及内镜下切除以绝后患。因此,肠镜检查既能筛查、预防,又能治疗。医生建议,40岁以上人群,有无症状都要做一次肠镜检查。尤其是以下9类人群,需高度警惕!①肠癌高发区的成人(主要以一线大城市如北上广深为最高,这可能与高脂肪高蛋白饮食、缺乏运动相关)②结直肠腺瘤患者③以前患过结直肠癌者④血吸虫病患者⑤盆腔接受过放射线治疗者⑥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⑦肠癌患者的家庭成员⑧遗传相关疾病[以下疾病患者及其一级亲属:腺瘤性息肉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错构性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综合征、Juvenile腺瘤性息肉病(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结直肠癌、IBD尤其是UC或慢性肉芽肿性结肠炎]⑨其他(免疫法粪便潜血阳性,或慢性腹泻、经常黏液性血便、慢性便秘者等)金成武医生强调:上述这9类人群,要提前进行筛查,筛查的起始年龄建议在40岁前,筛查手段主推肠镜。家族性息肉病等遗传性疾病,更要在青少年时期进行干预。3
喝酸奶、吃益生菌对调理肠道,真的有用吗?文章开头的李阿姨,在出现肠道不适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喝酸奶进行调理,而这也是大多数人的普遍做法。除此之外,还有吃益生菌、香蕉等方式进行调理肠道,这些做法真的有用吗?金成武医生进行了一一解答。■酸奶消化,需要规律的胃肠蠕动,以及消化酶的参与。但酸奶本身,并不能纠正不规律的胃肠运动,也没有消化酶,不能真正帮助到消化。■益生菌益生菌的相关研究是很热门的。面对各种疾病和临床症状,益生菌都想扮演重要角色,但是现状可以用“理想是美好的的,现实是残酷的”来形容。关于益生菌本身,实验室研究得来的数据很难在临床中复现,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就在于:首先要保证益生菌的数量和种类,其次还要保证益生菌的活性。但是,从制作到售卖的过程中,益生菌会出现衰退。你所期待的可能并不会如约而至。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始终不认为益生菌制剂是药物就是这个原因。因此,不顾菌群的数量和种类,单独说一句益生菌可以治疗某某疾病,现在看起来都是不严谨的。益生菌制剂都是如此,酸奶中的益生菌就更没有评价标准了。■香蕉吃香蕉可以治便秘的说法,相信大家都听过。熟透的香蕉,富含膳食纤维和可溶性膳食纤维果胶,两者都能一定程度上促进排便。但实际上,苹果、橙、梨的纤维含量都明显高于香蕉,所以香蕉的通便效果并不是最好的。且生香蕉含有大量鞣酸,会吸收粪便水分,很不利于排便。另外香蕉含糖量大,血糖高的人群需要谨慎食用。医学界医生站APP「疫情动态」,带你第一时间了解新冠疫情最新学术进展,长按下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