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说中国瘟疫史

视频网站免费vip账号 http://m.360xh.com/202109/23/66346.html

年左右,香港一条街上的瘟疫检查员,图自CNN

01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这是年,毛主席得知江西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后写下的诗句。

当年的血吸虫引发的瘟疫,在南方扩散,死亡无数,人心惶惶。中共中央成立了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派出大批医疗队到疫区进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工作取得明显的效果,疫区余江县人们提出了“半年准备,一年战斗,半年扫尾”的口号,发挥冲天干劲,与瘟神作战。并大力兴修水利,填平沟壑,根绝血吸虫的滋生地,仅用了两年时间,就根绝了血吸虫病。

自古以来,瘟疫袭来,人们几乎没有招架之力。瘟疫蔓延之处,人和牲畜大规模地死亡,尸体成堆,村落一个接一个的消失。惨状用万户萧疏、哀鸿遍野来形容,毫不为过。

瘟疫最大的特点是发病迅速,传染性强,病情危重凶险,且经常大范围的爆发流行。

总的来说,瘟疫是由于一些强烈致病性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引起的传染病。除了鼠疫,历史上曾对人类造成巨大影响的瘟疫有:天花、流感、结核病、疟疾、非典等。

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造成武汉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nCoV)。

02

中国自古就有瘟疫,殷墟甲骨文已有“虫”“蛊”“疟疾”“疾年”等文字的记载。“疠”字可见于《尚书》、《山海经》和《左传》。汉朝,公元2年,青周大疫,汉平帝诏曰:“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三国时期,建安二十二年(年)冬天,北方发生疫病,当时为太子的曹丕在第二年给吴质的信中说:“亲故多罗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除孔融、阮瑀早死外,建安七子之中竟有五人死於传染病。曹植《说疫气》描述当时疫病流行的惨状说:“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据统计,中国历史上的瘟疫以肺型为主,历史上大约3-20年就会发生一次,主要集中在10-2月这四个月里。最早记载人类瘟疫最恐怖暴烈、死亡人数最巨大的,则首先当数公元年的中国,其时,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安徽等地发生疫病,死亡人数达14至15万人。自此,中国历史上各地瘟疫不断。虽然每次瘟疫都会夺走无数人的生命,但这并没有给中华民族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也没有阻挡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现发布部分瘟疫史料如下——

年,河南,不到50天,死亡9万人。年,浙江,死亡超过2.6万人。年,河北,部分地区90%以上人口死亡。年,山西、河北,死亡人数超过20万人。年,山东,2.8万人死亡;

福建,2.5万人死亡。年,江西、四川、福建,7.8万人死亡。年,云南,31个县流行鼠疫,25.3万人死亡。年,河南,超过一万人死亡。至年,云南86县流行鼠疫,死亡人数超过73万人。至年,广西北海等14个县死于鼠疫。至年,福建57个县、市71万多人死于鼠疫。至年,内蒙东部52万人死于鼠疫。至、至年,台湾鼠疫死亡3万多人、2万多人。年,香港,数月内每周死亡百人,计共死亡人。年4至8月,香港鼠疫,死亡人。至年,陕西鼠疫,死亡一万多人。至年,东部鼠疫,黑龙江、吉林死亡2万多人;同期,肺炎流行,死亡6万人。至年,中国和印度发生鼠疫,死亡数百万人。年,内蒙古流行肺鼠疫,波及6个省市,死亡1.46万人。至年,东北第二次鼠疫流行,死亡多人。年,内蒙西部鼠疫流行,波及17个县、市、旗,死亡人。年,8至9月,哈尔滨及中东铁路沿线发生霍乱,死亡人。至年,浙江鼠疫流行,死亡人。年8月7至10日,哈尔滨暴发水灾,霍乱、猩红热、白喉、麻疹流行,死亡人数未进入统计。至年,吉林鼠疫流行,死亡人。年,9月20日,东北两个城市鼠疫,死亡多人。年10月1日,中南地区发生可疑疫病,造成5万人死亡。年7月,香港霍乱,死亡人。至年,云南15个县、市,流行鼠疫,死亡人。年,北平、西康等12省市流行霍乱,死亡2.8万多人。年至年,流行鼠疫,人数未计。至年,吉林再次鼠疫大流行,死亡人。年,11月香港,人患天花,死亡人。至年,内蒙古东北部18个县市鼠疫流行,死亡3万多人。年以前,中国性病泛滥,患者达多万人。至年,中国尘肺发病人数激增,至年9月达47万人,死亡达20%。至年,辽宁西部疟疾暴发流行,死亡人。年,上海市皮炎大流行,患者大概50多万人。

(来源:医史文献)

03

几千年的历史表明,无论病魔是多么的险恶和猖獗,每次正邪之战最后总是人类可以躲过毁灭性的灾难,正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那么在没有现代科技的古代中国人是采用何种方式来防治瘟疫的呢?

医者首当其冲,抗疫名医辈出

东汉医圣张仲景,著有《伤寒论》是辨证治疗瘟疫的先驱。在中国历代抗瘟疫的斗争中,医生们总是战斗在抗病的第一线上,治病救人,不计较个人安危和利益,为穷人提供免费服务。历史上医家就有“不为将相,便为良医”的美德。很多名医佚事都是有关治疗瘟疫的故事,而通过防治瘟疫,同时也造就了一代名医,推动了中国医药学的发展。如东汉时期的张仲景以治疗“伤寒”病著名,其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论述了对多种传染性疾病不同时期的治疗方法,不但书中的方药沿用至今,其灵活多变的辨证施治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实践的基石。

接种减毒疫苗,不治已病治未病

中国医学家早在公元-年间就发明了人痘接种术,既用天花病人身上痘疹疱里的痘浆、痘疮结痂、或是用天花病人穿过的沾有天花痘浆和痘疹的衣服,去感染未患过天花的人。由于这种感染源的“毒力”较新鲜的病毒弱,接种的人一般只产生轻度的天花,被接种人的体内会对天花产生免疫防御性反应,获得对付再次感染天花的免疫力,从而预防重症天花的发生。设立隔离病坊,阻止疾病传播中国古代医家很早就认识到一些瘟疫病的传染性,并发现隔离具有传染性的病人是必要的预防措施。公元2年,青周大疫,平帝诏曰:“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可见当时是由政府医院,用以治疗瘟疫患者。军队中打仗时感上瘟疫的士兵需要同健康人隔离开来以防传染。考古发现,在汉代中国就有“病迁坊”设施,用来隔离麻风病人。建立防疫管理,设立边境检疫控制瘟疫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建立完善的国家防疫管理系统,并建立边境检疫制度以控制国际间的传播。湖北出土文物《封诊式》竹简中记载了在战国时期就有逐级报告传染病和对可疑病例调查的制度。宋太祖时规定,所有被派往到边塞的将官,都要带随行医官负责防疫和健康。元朝设立了民间的医户制度,医户是政府许可能从事医疗活动的民户,医院管理,一旦发生瘟疫,医户要参加治疗。清朝政府还设有“查痘章京”官职,专事痘疹的防疫检查。注意饮食卫生,保持个人清洁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不良会容易感染瘟疫是古人在实践中得来的经验。秦汉时期的《汉律》规定“吏五日得以下沐,善休息以洗沐也”。还有记载用佩兰等草药洗浴,可以防止疾病,保持健康。提倡注意饮食的卫生,不食用变质的菜饭。古人还注意到鼠类和不良食品可以传染疾病,提出“鼠涉饭中,捐而不食”,勿食生冷食物,不要食生鱼等劝告。改善环境条件,药物预防消毒通过环境卫生的改善以减少瘟疫的传播很早就受到了人们相当的重视。秦汉时期就有建立人工湖和饮水池的记载,还认识到患病的动物和牲畜可以传染疾病,切不可让其污染水源。秦国时规定不可随便放置垃圾,“弃灰于道着”要被处以罚款。当时城市内设有下水通道,管道多为陶制,逐节相连,可以排泄污水。这种装置已经接近现代的下水道系统。普及医学知识,加强教育书刊普及疾病知识加强医学教育是预防瘟疫的重要环节,各朝各代都十分重视。两千多年前成书的《黄帝内经素问》以对话的形式讲述了很多预防疾病的常识和方法。医院医院,设有医学、针灸、按摩等学科,另外还有地方的医学教育机构培养医生和防疫人员。当时还把瘟疫的预防知识和简单的药方刻录在石板上,放置于病坊、村坊和路边,以示民众,供紧急情况时使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多次“盛世修典”,而医药书籍毫无例外包含在修典之中。很多著名医药书籍都经过数代的再版和注释才能流传至今为今人所用。官方免税减租,疫区施财赈灾瘟疫的流行不但影响民众的健康和生存,还会对社会、经济和生产带来巨大损失。所以,抗击瘟疫决不仅仅是单纯的防治疾病。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都实行过在大疫之年免税减租,减轻民众负担,重振生产和经济发展。各个朝代都有过在发生大疫后,政府官员还到疫区巡视,安抚百姓,或开仓赈济,或排遣医生施药救之。地方官府办的“蕙民药局”也在地方抗瘟疫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妥善安葬亡者,救济抚养遗孤历史上每次大的瘟疫流行都会夺去无数人的生命,致使妻离子家破人亡,出现“万户萧条鬼唱歌”的惨状。由于瘟疫的传染性,未经妥善安置的尸体将进一步传染疾病,危害家人和环境。西汉时期,平帝曾下诏,按每家死于瘟疫的人数赐与不等的安葬费。唐朝时期对瘟疫时期掩埋尸体十分重视,唐太宗曾派使者沿城巡行,发现尸骸迅速掩埋、焚烧。这些措施和做法,不但是施行人道,保护生命,还起到了安定民心和社会的作用。如上所述,中国古代是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来综合治理瘟疫的。应该看到,近百年来,随着社会文明和科学发展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付瘟疫的办法愈来愈多,手段也逐渐提高,其结果是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寿命明显升高。(本文资料来源于网络,编辑有删改。)

END

1.听说你们觉得文人酸?

2.林黛玉为什么一定要哭死?

3.湖南旅游年卡,花玩一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xuexichongbing.com/xxcbtb/9286.html